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陈茜 张旭媚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茜 张旭媚,. 观察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J]. 神经科学研究,2021.12. DOI:10.12721/ccn.2021.157453.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实施神经节苷脂作为治疗措施,分析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其属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100例患者进行分组,讨论病情结果。对照组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观察组则为神经节苷脂,分析治疗效果。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新生儿NBNA评分为(20.3±2.5)分,对照组为(14.6±2.1)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炎性因子水平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在IL-18、IL-1β,以及TNF-α指标上均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在不良事件调查上,观察组发生率为6.0%(3/50),对照组则为16.0%(8/50),观察组安全性好。结论:采用神经节苷脂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新生儿病情的康复,炎性因子结局更好,安全高,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神经节苷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
DOI:10.12721/ccn.2021.157453
基金资助: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原因在于,围生期出现脑缺氧、缺血情况,而胎儿与母体之间有血液循环障碍,气体交换障碍,并引起了血氧浓度下降,从而导致新生儿窒息【1】。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9年12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患者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属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需要开展对症治疗。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者中,采用随机法对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患儿出生时间咋子24小时内,并开展紧急治疗。从体质量上看,在3.0-3.7kg之间,平均病程为(3.3±0.3)kg。所有患儿做好各项检查,以便查对病情开展全面分析,组间对比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所有换责任实施吸氧、脑水肿防控改善治疗,并敢于甘露醇、呋塞米治疗,纠正酸中毒等。对照组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静脉滴注;观察组则为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每天20mg,每天1次。均以14天为一个疗程,在1-3个疗程后对比病情改善结果。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治疗效果的分析,一方面测定神经NBNA结果,另一方面则是炎性因子结果分析,包括IL-18、IL-1β,以及TNF-α指标。最后,统计是否有发热、寒战、呕吐等不良反应。

1.4统计方法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以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为基础,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在本次实验中,针对炎性因子水平、NBNA指标采用计量统计,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则为计数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新生儿NBNA评分为(20.3±2.5)分,对照组为(14.6±2.1)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炎性因子水平对比中,观察组患者在IL-18、IL-1β,以及TNF-α指标上均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后,在不良事件调查上,观察组发生率更低,安全性好。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对比分析(x̄±s,pg/ml)

截图1741771266.png

最后,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上,观察组为6.0%(3/50),对照组则为16.0%(8/50),其主要包括了寒战、发热、口唇发绀等,以观察组患者控制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属于危重症,主要导致了患者神经系统异常,对生命质量造成了威胁。而随着对该疾病的认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认为【2】,生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会引起脑组织神经节苷水平下降,而这一指标与脑神经组织损伤具有相关性,由此,我们必须加强治疗协助,关注是否有窒息等问题,对神经功能缺损提供有效治疗。

患儿脑部组织的缺血、缺氧,其脑组织血液含氧量不足,则会引起供氧不足。而氧自由基可以生产新的自由基,促使各种膜磷脂蛋白质、核酸发生反应,加剧脑部炎症,引起脑细胞死亡【3】。而神经节苷脂则在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有利于神经元生长,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则可以穿透脑血屏障,并促使神经细胞膜增强,有利于缓解脑组织水肿问题【4】,同时,可以起到神经组织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善,有助于缓解炎性症状,起到治疗的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神经节苷脂作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方案,有利于新生儿病情的康复,炎性因子结局更好,安全高,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书华.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6,8(04):435-437.

[2]孙红娟. 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J]. 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1):12-13.

[3]赵丹,岑敏,胡东懿,李艳艳,朱小琴. 神经节苷脂联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循证医学研究[J]. 药物评价研究,2019,42(10):2092-2099.

[4]赵书琳,魏丽芳.中西医结合及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7,9(1):57-6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