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讲,由于老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很多老师只关注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很强的语言逻辑思维,对于学生的要求较高,但这些能力的培养又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积累。下文就如何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了简单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
(一)教学观念落后
一些小学老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他们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仍然遵循着传统的教育理念来培养学生,只把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当作他们的学习目的,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样的状况将会造成学生在小学阶段只获取应付语言考试的应试技能,而缺少语言综合素质。
(二)语文教材困难度与师资力量不匹配
由于我国一些区域的基础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相对较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一对多的大班教学模式,一名语文老师一次要给上百个孩子上课,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难以达到期望的效果。当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的门槛较低,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在授课的过程中经常不能教会学生进行词汇的实际运用,这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因为教师与教材的难易程度不相适应,使得培养目标明确。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引导学生在家庭、学校中主动表达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不敢表达,所以,在日常的家庭、学校生活中,鼓励他们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是进行教育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的生活主要是在学校、在家里,生活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指导孩子们寻找学习语言的机遇。语文学习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上对课本知识的教学,更应该注重对生活中各种学习资源的充分利用。
比如,在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叫《宇宙的奥秘》,教师在讲授时可以采取小组活动的形式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然后让同学们进行讨论,最后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宇宙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启发人思维的词汇,对于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要对每一位同学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不管是对是错,都要积极地参与到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在课堂上进行一次语言交流的模拟。
(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氛围
随着教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的日常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在上课之前创造一系列的情境或模式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声的语言表达环境,让学生在视频的讲解中模仿并与其相结合,再进行反复的模拟,最后,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独立的思维模式。比如,在苏轼的《但愿人长久》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反复阅读,再配上《水调歌头》的曲子,让他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再让他们记住自己喜欢的字句,并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想到的东西写出来。此时,老师可以介入其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及时的引导,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情景之中,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丰富学生言语词汇积累
在学习和表达语言的过程中,词汇量的积累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句子的表达,还是组合作文,都需要不断地积累和运用词汇。所以,在小学阶段进行口语教学的时候,想要培养口头表达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词汇的积累。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词汇的真实意思,就可以让他们在语言表达中得到更好的运用,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词汇,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重视和指导学生对新词汇的积累和总结,让学生通过口头词汇的积累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比如,在一年级的《形容词》一节课中,这节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了解形容词,而小学生对于形容词的概念还不是很熟悉,所以,老师要用一些特殊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对形容词的了解,并对形容词的含义和使用进行详细的讲解。例如,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一片草地的图片,之后再引出青油油的、广阔的等形容词,这样不仅可以教会孩子们正确的用法,还能让孩子们的词汇积累变得更多,从而让孩子们的口语能力得到提升。
(四)注重语言理解的教学
学生不会说话,也有不会说话的问题。因为没有经历过太多的事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又或许是因为他们的话语中有许多禁忌。怎样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并喜欢上它,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是要教会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在语文教学中,语言理解主要指的是对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作家用自己语言所要传达的深层含义,进而领悟作家的词意与手法。在传统的小学语言教学模式下,老师们更多地关注对文本主旨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以一句话总结全文,这属于语言训练的一种,而非全部。作者是如何倾注感情,如何在写文章时如何精练构思,如何在字里行间隐藏着怎样的含义,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发掘。对于文章的解读,不存在什么参考性的问题,只要能讲清楚,就一定会有正确的答案。但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往往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只会给出正确答案,这会极大地打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只能被动地等着老师的回答。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尊重他们的每个想法,不一概而论,不以偏概全。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交流。老师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中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造句教学和口语交流等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技能,同时要充分利用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学习资源,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田园.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贏),2018(1).
[2]杭仲梅.在强化积累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J].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2019(3).
[3]江斌.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策略刍议[J].教师,2016(21):40.
[4]闵凡银,王琦.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语感及素养培养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