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是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思路,影响区域内的各行各业发展目标和方向,也影响区域内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必然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以适应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因此,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到了破与立的阶段,需要重新审视战略思维的变革,给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的相关概述
所谓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指针对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展开筹划和决策,目的是解决区域内的全局和长远等问题。具体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评估、关系协调、思想转变、目标达成等内容的总策划和总决策[1]。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则主要是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看法和见解,其对发展战略中的重点、对策、思想、目标、关系、状况进行科学分析,来为战略筹划和决策提供有效且科学的依据。
二、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分析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要适应新常态
所谓新常态,主要是指国家经济运行所出现的特殊情况,而这种特殊情况,能满足正常经济发展态势,并向区域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要求相关人员转变区域发展战略制定,更改发展规划,以适应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新常态[2]。具体来说,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适应新常态,需要注重内外合作、基础设施建设、行为约束机制完善以及扩大产业技术发展空间。
1.注重内外合作
区域经济发展不能单打独斗,而需要积极展开合作与协调,打破各区域的合作壁垒。
第一,注重长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不能随波逐流,需要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找出区域经济发展长处,用长处来弥补其他区域经济的短处,以实现合作共赢,推动区域经济平稳发展,甚至还能实现区域经济跨步发展。
第二,注重多元发展,实现强强联合。区域经济发展产业不能过于单一,不利于区域经济招商引资,也不利于企业区域落户,更不利于企业融合发展。因此,企业必然需要朝着多元发展的方向前进,才能依托其他区域经济的优势,实现以强带弱和强强联合的目的,最终促进本区域的发展,并为其他区域带来经济发展动力。
2.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硬性条件,没有好的交通运输,也就不能输送资金、人才、资源以及技术等。与此同时,在新常态下,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数据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都需要依托先进的设施设备,才能更好地展开区域经济融合发展。因此,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仅是交通运输,还涉及信息运输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完善当地的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主要从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方面入手,根据区域的实际地理情况,结合建设项目和发展项目以及发展规划,来明确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并考虑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设计符合发展需求的交通建设方案,以此打通各区域之间的交通壁垒。
第二,完善当地的信息运输设施建设。当前国家新常态经济发展阶段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因此信息运输设施建设必不可少。其一,当地需要完善电力网络设备的建设,并且开发水电站相关建设项目。在带动当地就业发展时,也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外部企业落户,完善区域电力网络营商环境创造。其二,信息运输设施建设需要依赖高质量的人才,通过利用建设项目可以吸引人才,来满足信息建设的人才需求,也满足区域经济未来发展需求。
第三,完善当地的生态建设。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不再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还需要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因此,在发展区域经济的时,也需要完善生态建设,做好生态保护,为企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3.完善行为约束机制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依赖其他区域经济的合作,其具体会落实到各区域的机构合作、企业合作、工作室和个人合作,相比较传统的合作方式,当前的合作较为多元化且多样化,能克服单一、刻板、僵化等问题。因此,各领域、各机构的合作,需要区域内的相关单位积极完善行为约束机制,使得合作双方能够合作共赢,而不陷入合作对立中。具体来说,主要涉及法律政策的完善、合作制度的完善以及合作模式的优化。
第一,完善法律政策。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为合作对象出台相应的福利政策,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合作双方的合同行为,以便双方能够按时履行合作义务,在享受福利待遇的同时也获得法律支持和保障,便于冲突和矛盾的解决,建立诚信合作的形象。
第二,完善合作制度。所谓的合作制度,主要是指企业、单位、机构、个人在展开合作时,需要有正规的合作流程、合作程序以及合作模式,以此来规范双方的项目竞争、投标竞争以及市场竞争行为,来为合作对象提供制度保障。
第三,完善合作模式。区域经济内的机构合作、企业单位合作、个人合作等,都会陷入单一的合作模式中,而单一的合作模式并不适用于新常态的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换句话说,合作模式的完善主要是让区域内的合作更加科学且合理,并扩展区域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以灵活性的合作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并完善区域内合作的流程,提高约束机制的运行效率。
4.扩大产业技术发展空间
区域经济发展必然需要涉及产业技术发展,当前大部分区域经济发展并不会形成产业技术区域联动,各区域之间的产业技术互补率较低,而良性的发展空间并未形成,其根本原因在于区域产业结构不合理,使得区域资源整合率不高。
因此,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扩大产业技术发展空间为基础,来完善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市场规模和市场竞争。比如,提高产业技术多元化。产业技术对于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来说,能够起到技术支撑作用,而技术支撑又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当产业技术多元化时,产业需求也将变得多元化,所面对的市场也是多元化的,由此产生的资源配置、人力需求、人才培养、产品生产和销售,都将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也代表着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弹性变大,能够展开多方面的合作,加强参与技术空间的联系,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转型,并保证产业特色化发展。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需要明确空间演变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会出现空间演变,主要涉及资源要素空间、产业技术空间以及地区文化空间,三大空间的演变会更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空间[3]。
1.资源要素空间分析
新常态会使得区域经济的资源要素空间面临新的拓展需求,而拓展的方向主要在于资源、地理、环境和人口。
第一,对于资源空间。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依赖自身的资源要素,从水资源、矿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入手,来评估各资源要素的生产能力和区域经济增长推动力。
第二,对于地理空间。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规划地理空间,以便于建设交通、生产、居住等建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基础设施设备保障,满足企业的交通运输、生产经营以及居住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第三,对于环境空间。当前国家积极展开环境保护、环境修复以及环境维护,要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下,开展经济生产,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因此,环境空间的演变也将涉及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制定、战略方案的设计、战略策划以及战略决策。
第四,对于人口空间。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依赖人力资源,而人力资源既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也能提供高质量、复合型、创新型等人才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驱动力。
2.产业技术空间分析
产业技术空间代表着区域经济发展空间,也代表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当区域经济招商引资,并利用福利政策,引入相关产业时,产业的发展需要跟上市场的发展速度,并符合时代发展需求,而做出技术提升和产业转变。因此,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着重分析产业技术空间,以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比如,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从低成本模仿转移到技术创新、产品更新以及销售发展更新方面,这代表着体旧有的发展模式转变、产品技术发展空间扩大以及企业的竞争力的提高。
此外,产业技术空间还涉及产业技术的研发方面。当产业技术通过实验研究获得技术进步,并将提升的技术应用于产业产品生产中,实现价值转化,以此提高企业的发展能力,更能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平稳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3.地区文化空间分析
各区域代表着不同的地域,而地域所存在的地区文化也将不同并带有自身的特色。自身特色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独特的形象,并且携带者区域当地的特有文化,这种独特的地区文化很难被其他产业进行模仿和复制,也代表着区域经济具备较强的竞争软实力。
此外,地区文化会影响区域发展的观念,而发展观念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规划,最终形成独特的区域经济发展圈,这种发展圈自身带有独特性,但并不代表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高的排他性,也正是因为区域经济披上了地区文化的外衣,才能更好的与其他区域进行合作,还能从文化方面展开合作交流。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思维,需要从实事求是的角度进行思考。本文主要从适应新常态和空间演练方面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缺陷。但是本文的相关论述希望能给思考新常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工作人员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郑淑荣.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维分析[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2(4):20-22.
[2] 陈晓峰,张二震. 新时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J]. 中国国情国力,2022(3):31-35.
[3] 叶振宇,李峰波,王宁. 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成效与难题攻坚[J]. 新华文摘,2022(1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