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常规护理方案相比,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护理措施进行了规范及优化,明确规定了各相关科室及人员的职责,整体提高了急诊护理效果。本研究观察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1 脑梗死发病机制与护理方法
1.1 脑梗死发病机制
1.1.1 血栓进展或血栓脱落
急性脑梗死后,血流灌注下降,加上脑水肿、脑压高,血管血流缓慢,为血栓的进展增加了条件。国外 Seners 等在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发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患者在影像学上,可表现出血管内血栓信号原位延长、再栓塞。动脉-动脉栓塞,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不断有栓子脱落的可能;心源性栓塞,附壁血栓也有反复脱落的风险。
1.1.2 侧支循环障碍
侧支循环对卒中后增加缺血半暗带血流灌注有重要的作用,在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评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脑栓塞或大面积脑梗死,起病较急,早期头颅 CT 多有脑梗死征象,此时侧支循环尚未开放。或血栓及血栓进展部位侧枝血管被血栓堵塞;或脑梗死后血栓远端血流灌注压下降,或机体系统血压降低,造成侧支循环血流灌注不足。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和颅内压升高,也造成侧支血管,灌注压水平降低,侧支血流量逐步减少,侧支循环障碍。医源性的早期脑血管扩张剂的应用,可能发生颅内盗血现象,使侧支循环灌注压下降。使缺血半暗带部位组织和神经功能损伤进行性恶化。
1.1.3 脑水肿
脑梗死后的缺陷缺氧、炎症反应、出血转化、癫痫发作、再灌注损伤、医源性的甘露醇不恰当使用等多种因素均可发生脑水肿,肿胀的脑细胞使微血管受压,造成侧支循环障碍。
1.1.4 出血转化
脑梗死后炎症反应血管壁损伤,再灌注血管壁损伤,血管通透性变大 ;缺血后的凝血功能改变。这些因素可导致局部渗血或血管破裂发生血肿,神经功能损伤恶化。
1.1.5 机体系统紊乱
患者在合并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或者是存在严重感染、内环境紊乱以及高血糖、发热等并发症时,可对脑细胞代谢产生显著影响,致使病情加重。
1.2护理方法
(1)风险评估:护理人员根据以往急诊科护理经验,总结急诊科护理中常见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不良事件发生问题进行总结和分类后,深入分析不良事件出现的问题,总结以往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包括: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缺乏责任感,护理人员没有严格按照制度实施护理,护理人员人力不足,护理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2)建立风险控制小组:护士长作为风控小组长,护理人员作为风控小组组员,加强小组成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定期组织风控小组参加风险意识培训,学习各项工作及业务的新制度,学习护理注意事项,做好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时的准备工作,每隔三个月对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进行测试,建立紧急人员联系制度。护士长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基本情况,加强小组内部的工作自查,提高科室护理的安全度。(3)弹性排班制度:护理人员要根据科室的人力资源对护理人员进行排班,尤其在夜间、节假日等患者流量较大的时间,护士长要安排充足的人手。护士长要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资历较浅的护理人员搭配安排,确保起到最佳的护理效果。(4)合并护理:急诊患者有时可能合并多种疾病,护理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病情,了解患者既往病史,定期学习常见合并疾病知识,指导患者做好检查,避免患者因临床症状不明显病情被耽误。工作中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护理人员作为主动方,主动与被动方的患者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2 讨论
急性脑梗死起病突然,进展迅速,如不及时接受正确治疗及护理,则存在较高致死或严重后遗症风险。早期溶栓是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降低疾病致残率及致死率的最理想方法。因此,不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减少患者等待及消耗时间,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急诊护理流程的认可度及配合度,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远期预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3 结论
在医院对患者开展急诊抢救的时候要根据患者需求开展急诊护理,对患者抢救的时候,应优先评估患者的临床表现等对患者的抢救方法和护理方法等进行确定,这对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近些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升,再加上各类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多发等,使得医院的急诊科所面临的急诊抢救工作越来越重,同时人们对于急诊科提出的急诊抢救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传统的急诊抢救工作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急诊护理的需求,所以需要立足于目前的实际情况,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开展急诊护理工作。在对患者开展干预之时,科学系统的为患者提供急诊护理十分重要,也是急诊科室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关键所在。对急诊护理程序进行优化是急诊抢救工作和落实相关护理的必要条件。急诊护理流程主要可通过急诊科的各项抢救工作和有关的护理程序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护理方式,它能有效的实现对急诊工作的优化和改进,通过考虑实际需求和患者的情况,并结合时下的背景和环境,使得疾病护理流程变得更加规范和专业,并能按照程序化的特点对患者提供有关的急诊护理工作,这能使得急诊护理得到更加顺利的推进。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更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保证各个抢救环节都能有条不紊的落实和推进,从而缩短对患者进行抢救的时间,也能使得整体抢救效率得到提升。在本文研究当中得出结果:分诊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心电监护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都明显得到改善;可见,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在急诊抢救患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比常规急诊可护理流程,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水平,这对避免医疗纠纷,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原因可能是急诊护理流程优化节省了抢救时间,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临床效果显著。此外本文所得的结果与何怡妮等研究所得结论相似,起到了相互佐证的作用。
综上所述,对急诊抢救的患者通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抢救效率,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进而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郭丹,张丽娜.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时间及复发的影响[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2):173-174.
[2]明燕,肖丽丽.个性化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感染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2):175-177.
[3]尹祥广,魏婧,徐华,等.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职业发展现状研究[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2):169-170.
[4]何怡妮,曾斐,黄迎春.急诊ECG专项培训对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急诊停留时间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24):4390-4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