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文本细读作为文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还能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将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小说篇目为例,深入探讨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价值及教学策略。
二、文本细读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文本细读的概念
文本细读最早起源于英美新批评理论,强调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细致、全面的解读。它要求读者从文本内部出发,通过推敲语言、分析结构、探究主题等手段,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文学价值。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也有类似的“精读”或“细读”概念,如金代元好问所言:“文须字字作,亦要字字读。咀嚼有余味,百过良未足。”这强调了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细致品味和深入思考。
(二)文本细读的理论基础
文本细读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英美新批评理论、结构主义理论、解构主义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强调对文本本身的重视,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蕴含在文本内部。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要摒弃外部因素的干扰,专注于文本本身的语言、结构、符号等方面,通过细读来揭示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文学价值。
三、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小说篇目概述
初中语文教材中录入的文章都有其独特的价值[1]。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共选编了12篇小说作品,涵盖了古代、现当代和外国小说等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作品。这些小说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一)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篇目包括《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人物刻画,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故。通过文本细读,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二)中国现当代小说
中国现当代小说篇目有《社戏》《故乡》《孤独之旅》《孔乙己》《溜索》《浦柳人家》等。这些作品反映了近现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通过文本细读,学生可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命运,增强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
(三)外国小说
外国小说篇目为《我的叔叔于勒》和《变色龙》。这两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寓意,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外国文学和文化的窗口。通过文本细读,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魅力,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四、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文本是一个复杂、统一的整体[2]。文本细读方法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文本内部,理解小说的情节、人物和主题思想。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本的信息和要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文本细读不仅关注小说的表面内容,还注重其深层含义和文学价值。通过文本细读的教学实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的魅力和内涵,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他们能够更加欣赏和热爱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本细读方法的应用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细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等多种能力来解读文本。这些能力的培养将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文本细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为他们终身学习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一)语言推敲,批文入情
在小说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推敲文本中的语言,通过批文入情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语言细节,如关键词汇、修辞手法等,通过批文入情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意图。例如,在《变色龙》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奥楚蔑洛夫的语言描写,特别是他对狗的称呼——“你”。这个称呼一反常规,揭示了奥楚蔑洛夫对权势的谄媚和对弱者的欺压。通过文本细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社会现象。
(二)比较还原,弄清差异
比较还原是一种有效的文本细读方法,它通过将作品还原到其原生状态或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来揭示作品的独特之处和深层含义。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还原的方法,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例如,在《故乡》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变化,通过还原他们各自的生活环境和心理状态,深入理解社会变迁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三)内外结合,对照阅读
内外结合是指将小说的内部结构与外部背景相结合进行阅读分析。文本细读强调内外结合、对照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将小说内部的情节、人物、环境等元素与外部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等相结合,通过内外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内涵。例如,在《范进中举》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和社会风气,深入理解范进中举后的种种表现和背后的社会原因。
(四)注重写法,读懂文心
写法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方面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小说的艺术效果和审美价值。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写法特点,如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通过读懂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心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艺术魅力。例如,在《智取生辰纲》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吴用的智谋和晁盖等人的行动安排,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和勇气。
六、结论
文本细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价值。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内部、仔细推敲语言、比较还原差异、内外结合阅读和注重写法分析等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内涵和文学价值。同时,文本细读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深入探索文本细读方法的运用策略,以更好地服务于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林容生.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朝花夕拾》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3(07):29-31.
林贤锦,华昊南,叶锋.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析——以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老王》为例[J].汉字文化,2023(23):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