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借鉴价值
张雪松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雪松,.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高中政治教学的借鉴价值[J]. 哲学研究进展,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212.
摘要: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始终坚持思想高度发达、严谨的理论学科,它对社会科学的研究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中学政治教育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中学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高中政治;借鉴价值
DOI:10.12721/ccn.2022.157212
基金资助:

一、社会过程研究方法要求政治教学以遵照规律为出发点

马克思主义主张唯物史观,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一个过程的结束即是下一个过程的开始。高中政治教学活动就是以一个过程来展开的,导入—新课—高潮—结尾是一个过程,开学第一周到最后一周的教学是一个过程,高一到高三也是一个过程。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强调人类社会过程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历史进程遵循马克思主义否定之否定规律,强调事物变化发展总趋势的前进性以及道路的曲折性。”高中政治教学也符合这样的规律性,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常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质疑、不接受教学内容;不搭理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等。此时课堂教学出现曲折,若不能顺利地处理好课堂中的突发问题,教学活动就有可能中断,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并正确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才能继续课堂教学,做到连续与非连续的统一。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强调社会发展过程是客观规律性和主体选择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遵循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遵循知识增长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当然,除此之外,还需要政治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教学素材,举例要精炼而不能只顾堆砌。周恩来说:“任何艺术不掌握规律,不进行基本训练,不掌握技术,是不行的。”高中生渴望自我表现,希望得到肯定。教师便可以采用探究性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用分小组完成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组织小组进行交流或个别展示的方式培养学生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要求政治教学以实践为立足点

马克思主义主张实践论,强调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我们凡事要以实践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自觉做到立足实践,实事求是,解放思想。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毛泽东说:“社会科学研究专从书本子里面讨生活是危险的。”这说明,教学必须立足于实践,理论才能继续;教学必须投入生活,才能真正了解实践的需要。

高中政治教学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政治教材的理论体系也来源于实践,因此,教学必须立足于实践。首先,教师要了解高中生的思想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从现实出发教学。教学备课中的教学材料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高中生的生活习惯;教师的课堂语言应简洁凝练,而非对小学生的生活化语言;教学知识点的难度应紧密结合高中生的智力发展要求等等。如:讲“商品”的概念,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商店里待出售的供人们吃穿住用的物品,从何而来?如果你想得到它,该怎么办?”其次,教师应准备教学反思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每一次课堂讲授之后,要对本堂课的教学打分并作出评价,要善于对教学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并把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以便对下一次的课堂教学有所指导与启发。再者,教师要在教学实践当中检验和发展已总结的理论。同时上两个班级政治课的教师尤其需要检验、发展总结过的理论,上一个班级的教学反思在下一个班级的教学中有可能不适用,因此,需要调整教学并再次总结。实践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政治教学过程的基础和立足点,是政治教师必须遵循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三、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主张政治教学以系统观念为切入点

马克思主义主张唯物史观,强调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将人类社会看作复杂的大系统。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人口、自然环境等各自形成系统并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复杂的社会大系统。人们在开展社会研究时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原则,树立系统观念,坚持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原则,看到社会系统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高中政治教学本身就是系统性的活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性原则。第一,应将高中政治教学看作是整体性的教学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体中的每个部分都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政治教学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具有整体性的活动,教学整体中的每部分又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同时又是一个整体。他们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第二,高中政治教学应体现其结构性。例如:一堂政治课要有导入、讲授新课、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课堂反思等几个环节;高中政治课程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四个必修板块和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等六个选修板块,结构分明。第三,高中政治教学要求具有层次性。每本政治教材中有重要章节和重点课时,每节课的内容讲解也需要分层次、分清知识点中的重难点。

如:高中政治必修《经济生活》中重点课程是商品与价格、生产与消费等;《神奇的货币》中讲解“商品”的含义时需分层次,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由此可见,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系统方法为指导,时刻以系统观念作为教学的切入点。

四、社会主体研究方法要求政治教学以学生主体为落脚点

马克思主义主张群众史观,强调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现实的人”是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要重视“人”的作用。课堂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新课改的要求,学生为本更是课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政治教学不仅要面向全体,更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说教为主,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高中生作为个体存在,在政治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发展学生个性、促进高中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政治教学的目标。一方面,教师要设计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环节。好的素材也需要教师的精心雕琢与组织,所以教师要先了解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个性特征,然后钻研教材并精心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内容,讲求提问的艺术性,设置问题难度适宜,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个性。另一方面,政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个性教育理论指出应承认个性,正视个性差异,重视因材施教,即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施以有区别地教育。”学生的智力、知识经验、习惯、性格等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从个体出发,根据这些差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方法上自主选择,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参与社会活动。“古人云:‘经师易得,人师难寻’,经师就是书本对‘口袋’的教育,人师就是活人对活人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宽松、民主化,才能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生的成绩普遍存在差异,学生特长也有所不同,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

结语

总的来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实践论、认识论、唯物史观、真理观、价值观、群众史观等社会科学方法不仅仅是对社会科学研究有指导意义,在当代也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为指导,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质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有助于教师高效管理课堂,提升自身教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田怀宾.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华夏教师,2020(10):63-64.DOI:10.16704/j.

[2]张瑞玲.浅谈高中政治课堂的提问形式[J].才智,2020(09):6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