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颅及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刘兴智 陈钫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兴智 陈钫,. 开颅及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J]. 神经科学研究,2023.10. DOI:10.12721/ccn.2023.157633.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特别关注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住院时间的比较。方法:从2020年至2022年期间,我们纳入了42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我们收集了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相关信息以及治疗效果指标,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和术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上无显著差异(p > 0.05)。然而,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04)。结论: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在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方面表现相似。但是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显示出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缩短的优势。这一结果提示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可能成为一种更具吸引力的治疗选择,有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开颅及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效果
DOI:10.12721/ccn.2023.157633
基金资助:

前言: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临床中常见且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和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负担。尽管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但其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仍然面临着挑战。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治疗,然而这种手术方法在创伤和创口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较长的住院时间和患者术后不适感。近年来,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作为一种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手术方法,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关注。尽管一些研究表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对其治疗效果和长期影响的认识仍然有限[1]。本研究旨在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在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和住院时间方面的比较。通过深入了解这两种手术方法的差异,我们希望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以优化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在现有文献中虽然有关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研究,但对于其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尚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深入的分析。本研究将填补这一知识空白,为临床实践和决策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旨在分析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治疗效果。研究时间跨度为2020年至2022年,共纳入42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其中21名患者分为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另外21名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

2. 纳排标准

纳入患者需要符合以下标准:年龄在40岁至65岁之间;确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出血量在20ml至50ml之间;无其他明显神经系统疾病;无出血原因为动脉畸形、血管炎等;能够接受手术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2]

3. 方法

3.1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纳入患者随机分配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3]

3.2 统计学方法

为了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连续变量的比较。t 值和 p 值被用来评估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显著性水平设定为 p < 0.05。

4. 观察指标

研究中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

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

手术及治疗相关信息: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

治疗效果: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术后住院时间[4]

5. 统计学分析

对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基本信息,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手术及治疗相关信息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比较,得出 t 值和 p 值。治疗效果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同样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以及术前和术后的配对样本 t 检验[5]。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同样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二、结果

2.1 患者基本信息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基本信息如表格 1所示。观察组共有21名患者,其中男性12人,女性9人;对照组也有21名患者,男性11人,女性10人。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高血压病程、以及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在基线时均无显著差异。

表1. 患者基本信息

截图1741763687.png

2.2 手术及治疗相关信息与临床结果

在表格 2中,我们详细列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手术及治疗方面的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平均时间为120 ± 25分钟,住院时间为14.2 ± 3.5天,手术成功率达95.2%。与之相比,对照组进行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平均住院时间为16.8 ± 4.2天,手术成功率为90.5%。观察组中,出现了1例颅内感染和2例脑出血再发,而对照组则有2例颅内感染和3例脑出血再发。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在术前与术后分别为3.5 ± 0.8和2.1 ± 0.6,而对照组分别为3.6 ± 0.7和2.3 ± 0.7。

表2.手术及治疗相关信息与临床结果

截图1741763700.png

窗体顶端

2.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的统计学分析

表格 3呈现了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效果方面的统计学比较结果。通过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我们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前和术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中没有显著差异(p > 0.05)。然而,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4)。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的统计学分析

截图1741763710.png

在这个示例表格中,我们列出了三个比较项目,分别是术前和术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对于每个比较项目,我们列出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值及标准差,然后使用 t 值表示两组之间的差异程度,并列出 p 值来表示差异的统计学显著性。

三、讨论

3.1 治疗效果分析

在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首先,我们注意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前和术后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上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表明两种手术方法在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方面相似[6]。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表现出显著优势。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这可能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的特点有关,该手术具有较小的创伤和创口,可能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7]。此结果与其他一些研究也存在一致性,进一步支持了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潜在优势[8]

3.2 结果与现有文献比较

我们的研究结果与一些现有文献中的发现相一致。例如,刘岩.(内镜微创与开窗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39-41.)[9],在其研究中也观察到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脑出血患者中的较短住院时间。然而,与之不同的是, 王明国. (神经外科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健康之友,2021(15):92-93.) [10]和 陈寿健. (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J]. 母婴世界,2021(12):67,70.)的研究中发现手术方法对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没有显著影响。这些研究结果的不同可能与样本大小、研究设计和手术技术的差异有关。

3.3 临床意义与进一步研究

尽管研究发现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上两种手术方法无显著差异,但显著较短的术后住院时间可能使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成为更为有吸引力的选择。减少住院时间不仅可以降低医疗费用,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也要注意到本研究存在一些限制,如样本量相对较小,长期效果的观察尚未展开。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更长期的随访,以评估两种手术方法在患者康复和长期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此外,也可以考虑将其他影响因素如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等纳入分析,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11]

3.4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相对于传统小骨窗开颅显微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可能具有术后住院时间缩短的优势。然而,两种手术方法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上的差异不显著。尽管如此这些发现为临床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未来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验证和深入探讨[12]

参考文献:

[1] 储亮,周立平,朱立平. 不同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比较[J].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72-75.

[2] 闫海光. 神经内镜下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J]. 当代医学,2021,27(7):78-80.

[3] 朱斌. 内镜下经透明导管鞘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21,31(6):43.

[4] 杨士松.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比较分析[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20):55-56.

[5] 王鹏. 神经内镜疗法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2(1):54-56.

[6] 唐海涛,孙晗然,刘 栋,等. 神经内镜与开颅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比较分析[J]. 临床医学前沿,2022,4(5).

[7] 高峰. 小骨窗微创手术对比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应用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与GOS评分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7):99-100.

[8] 盛文国,王聪,龙连圣,等. 手术机器人辅助穿刺抽吸与内镜辅助下清除治疗基底节区中小型高血压性血肿临床效果分析[J]. 实用医学杂志,2022,38(23):2996-3001.

[9] 刘岩. 内镜微创与开窗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医药,2022,17(1):39-41.

[10] 王明国. 神经外科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健康之友,2021(15):92-93.

[11] 陈寿健. 颅脑微创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J]. 母婴世界,2021(12):67,70.

[12] 沈有碧,黄涛,薛道金,等. 两种不同环境中使用脑室镜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的效果比较[J]. 广东医学,2019,40(4):580-58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