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材料力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研究
赵传尊1 焦安源1 张景航1 闫子晗2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赵传尊1 焦安源1 张景航1 闫子晗2,. 应用型本科材料力学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研究[J]. 交叉科学研究,2022.12. DOI:10.12721/ccn.2022.157061.
摘要: 课程考核是达成有效闭环过程的关键环节,能够真实地反映课程的学习效果,本文以材料力学课程为例,探索专业基础课在应用型本科建设中的科学评价方法,通过建立科学、合理、多样化的课程考核体系,为课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客观的依据。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职业本科;教学改革;材料力学;考核方式方法
DOI:10.12721/ccn.2022.157061
基金资助:

材料力学课程是工科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辽宁发科技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机械类应用型本科、职业本科、专升本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工程校核的能力,为既经济又合理的设计构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计算方法。课程理论性强,具有传统工科的三多的问题: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多;学生学习难度大,课程又需要兼顾一定的深度,广度,挑战度。在推进课程建设、教学模式创新的同时,需要建立明确、合理、科学的评价及课程考核办法,使课程评价体系覆盖整个教学过程,是本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为此,针对机械类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考试进行改革和尝试。

1、课程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成绩评定方式改革重点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并重,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考评结合。设定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考核评价比例为4:6。期末成绩为传统笔试闭卷考试60%;平时成绩40%包括课前成绩(线上任务点+讨论+在线章节测验)10%,课堂活动(签到出勤率+小组活动+课堂表现+师评互评等)20%,课后成绩(作业+小组任务+拓展任务)10%。评价方式的设置包含了课前、课中及课后各个阶段,从课前知识基础认知—课中理解应用分析—课后综合能力及拓展提升,形成低阶考核过程,考核成绩记录依托超星泛雅学习通过程成绩管理,既呈现学习过程的反馈,又体现出学习效果的反馈。

2.png

1.png

2、方案的实施及评价标准

本课程依托超星泛雅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模式,建立课程评价反馈体系,推出教师+学生双线反馈递阶模式质量监督机制,课程评价涵盖整个教学过程,实现线上有资源,线下有活动,过程有评估的闭环可循环的教学模式。

2.1课前考核评价

(1)任务点成绩:课前教师推送学习导学,学生根据导学内容自主完成线上自建课程中指定知识点学习,任务点包括44在线教学视频及对应的文档的学习,超星后台统一记录学习进度,看完得满分,每完成一个任务点按总任务比率记录平均完成率。

(2)章节测验:学生学完线上课程内容3个教学模块9个章节,自动进入章节测验环节学生自主检测学习效果,平台自动统计测验成绩,取学生章节测验平均分,未做测验按“0”分计算。同时,教师监控后台数据,调整课堂教学重点和难点。

(3)讨论:发表一个话题累计2.0分,回复一个话题累计1.0分,(同一话题下多次回复不重复得分),获得一个赞累计1.0分,最高100分。

2.2课中考核评价

教师梳理本节知识点,并进行翻转课堂。

(1)出勤率:课前5分钟,班级课堂超星签到,按学生出勤率计分,出勤率等于(出勤次数/签到总数),出勤率低于70%,签到权重成绩计为0分。1次已签(学生签到、教师代签)计为 1 次出勤;1次公假计为1次出勤;1次异常(迟到、早退、过期签到)计为 0.5次出勤;1次请假(事假、病假)计为 0.5次出勤;1次缺勤(未签、教师设为缺勤)0 次出勤。

(2)课堂表现:依托超星一屏三端的教学平台,课堂进行参与投票、问卷、抢答、选人、讨论、随堂练习等课程活动可以获相应分数,成绩分为5档:-2,-1,0,1,2,按课程结束后总活动数量取平均值。积分满100分为满分。

(3)小组活动:包括重点知识点生讲师评+案例分析生讲生评+课堂练习边讲边练,评价包含知识点及案例分析讲解是否到位,任务案例完成度,团队合作,深度及拓展等方面反应考核评价分数。其中,教师评价50%;组内互评20%(分项评分+仅组长评价+匿名评价);组间互评15% ;自评15%。

2.3课后考核评价

学生完成本节课后作业,任务案例,课程反思活动等。

(1)作业分为ABCDE五档,获E的同学自动打回重新检测学习效果,重新完成任务点学习,直到获得D以上成绩结束复习,根据作业成绩及次数取平均分。

(2)拓展任务:课程建设创新了双导师教学,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自主加入到实践导师的拓展任务中,主要完成解决课题中有限元分析及机械类工程校核问题。积极投入到大创项目大赛项目的同学,都可以获得拓展任务分数+2。表现突出给予奖励分权重+5。

2.4期末考试考核评价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的形式,考察和巩固学生对材料力学基本原理与校核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十套试题库出题,同等难度,不同内容。客观题采用单选、填空、判断、简答、计算题和分析题等形式,注重学生知识体系完整度,应用能力及分析能力的测试,属于综合测评结果成绩。

3、结束语

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是应用型本科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围绕课程的教学改革深入研究,全面、客观、公证的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为课程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课程评价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为打造符合新工科应用型一流本科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和课程考核评价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洪霞. “材料力学”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2019,(09).

[2] 郑丽.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8(09)

[3] 韦成龙,李学罡,徐飞鸿.材料力学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力学与实践. 2002(03) .

作者简介:

赵传尊(1980-),女,回族,辽宁鞍山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工程。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