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学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除了传授基本的物理知识、概念、解题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物理思考模式、学习能力以及综合发展进行培养和教育。因此,中学物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把核心素养作为基础。探索有效的物理教学法,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物理核心素质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一、高中物理新课标理念与教学的意义
1.1与当代学生的发展与学习需要相适应。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教育改革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代学生的发展需要。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推动教学改革,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优秀的创客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新的高中物理教学理念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科学发展、提高学生的物理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2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新课程理念的推行前,中学物理课通常是由老师授课,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这就使得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的知识掌握则更加理论化。遇到了一些困难的问题,就不能解决了。所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教育改革。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规范要求教师要转变以往讲授知识、注重知识、技巧、方法、过程、情感状态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思想价值观。
1.3科学的态度和责任。科学态度和责任意识则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具有正确的态度和理解力。要求学生能够对科学有着更加负责和严谨的态度, 这也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2.1改变教学固有观念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与核心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老观念重于理、文化生,显然已不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常规教学策略在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记忆能力的同时,减少了学生在创新、科研方面的投入,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新的课堂训练理念应以拓展核心能力为重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和创新精神。创新发现精神,培育核心竞争力。通过教学和学习实践,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鼓励学生使用仪器,实验交流,完成考试,然后给他们传授一些学习技巧。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必须放弃原有的教学模式,拥抱新的思维,更加重视核心意识的形成。
2.2对物理问题的精巧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提问是很有必要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巩固课堂知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科学思考,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物理老师要把问题摆在重要的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接受能力与教学特征,认真设计问题,使问题富有启发意义,使问题更具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点燃他们的求知欲,通过对物理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和学科知识,形成较好的解题思路,从而达到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当老师们做物理题的时候,一定要把问题的难度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否则就会影响到学生们的回答,让他们对物理问题的兴趣大打折扣。
2.3开展多样化物理实验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物理是一种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因而,在物理教学中,必须把物理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对物理创新实验的深入了解,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深入了解,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探究。教师应从核心素养入手,开展有效的创造性物理实验。首先,教师要突破过去的实验模式,在此,主要是为了防止对学生整个实验过程的制约。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检验,使实验的结果得到准确的说明,同时,让学生们在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思考,从而促进了学生的科学探索。
2.4重视物理概念教学强化学生的科学思想素质
物理学科的核心内容即物理概念, 这也是物理学习的一项基础内容。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学会处理和整理有关的物理知识,尤其是在具体的对象上,要认真地分析,把普通的观念转化成实体的观念。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日常思考与物理思维的不同,并在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激励。同时,教师要注意把知识与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对科学知识的持续培养,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
2.5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有目标地进行教学
每个学生的个性和能力都不一样,因此,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理解能力都不一样。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则会使能力较强的学生难以拓展思维,使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难度增大,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人差异。在教学活动中,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时,可以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等,帮助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得到提升,并帮助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学习基本的课程内容,轻松掌握重难点。这样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减少工作量。
2.6不断创新、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的改革与优化,是提升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因为不恰当的物理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和信心,长此以往,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会使他们感到厌倦。所以,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例如,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的课程教学一样,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更加注重实验教学。例如,老师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和老师一起讨论实验方案,让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及公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科学地制定实验计划,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验证,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微课视频、PPT等辅助手段,使学生迅速地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效果。
结语
中学物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影响下,逐步放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强化教学观念的更新。在这一时期,广大物理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从丰富的教学内容、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加强课程组织,营造出多元化、新颖的教学氛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在一个相对开放、灵活、科学的教学环境中,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边宗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理科学素养的提升[].科普童话,
2017( 14).
[2] 孙鸿毅.聚焦核心素养,增强高中物理教研的指导力[J]. 物理教学,2018(1) :35-37.
[3]方玉凤.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学周刊,2021(12).
[4]汪岚.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21(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