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分析
曾志威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曾志威,.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分析[J]. 中国文学,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15.
摘要: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普及。网络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基础。汉语言文学作为我国文学发展的基础,网络语言的使用为其发展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它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要正视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并且加大规范使用汉语言的力度,是现代社会汉语言文学发展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发展;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DOI:10.12721/ccn.2021.157015
基金资助:

一、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在互联网普遍使用的今天,网络语言已经在社会中广泛应用。网络语言的发展是建立在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之上,那么它的产生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给汉语言文学增添活力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应用是建立在汉语言的基础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网络语言为汉语言文学增添新的活力和时代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时代汉语言文学自身也在发生着变化,它需要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对网络语言进行适当的接收,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完善。按照同样的逻辑进行分析,网络语言的发展势必也会受到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它们只有相互接收,共同进步,才能健康的发展。

(二)促进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与交流

网络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在社会得到广泛普及,主要是它在传递讯息上有实时性和大量性的特点,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不必再局限于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比如说在生活中大家经常听到的“小哥哥”“小姐姐”的称呼,在网络语言产生和应用以前,这些是用来称呼小朋友的。但是随着网络语言的使用,这样的称呼已经不再局限使用到小朋友身上,这些称呼可以应用到任何一个年轻人身上,在网络上或者现实中这样称呼的使用,不仅可以消除两个人之间的陌生感,而且还比较容易被人所接受,满足人们在心理上的需求和对年轻的渴望。另外还有“蓝瘦”“香菇”等词汇,这些都是人们用来表达心情不好时的网络语言,尽管如此,把语言与食物进行完美地结合,在伤心中又略带有一丝的调侃,虽然是伤感的语言,又有不可掩饰的幽默存在,让苍白单调的语言变得有一丝感情的跳跃。可以说网络语言的产生和使用让汉语文学变得不再单调,并且让汉语言文学变得更加丰富有活力。除了这些以外,很多网络词汇也都被纳入到现代汉语当中,得到了外国友人的使用和认可。网络的交流已经充分打破了空间的界限,网络语言的使用不分国界,因此,网络语言为我国汉语言文学的传播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三)增强汉语言文学的国际影响力

现在我国各行各业国际化的进程都在加快,增加汉语言文学在国际中的影响力对提高国际化进程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是要建立在汉语言文学的基础上,因此,在采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时,也相当于间接在传播我国的汉语言文化,扩大汉语言文学在世界中的影响力。从这一方面来讲,大力提倡和接纳比较规范的网络语言,也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网络语言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从上文分析中可知,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促进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但是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网络语言也不例外。它在给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重重阻力。这其中存在的弊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改正,将直接影响现代汉语言的使用,甚至可能影响到我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语言文化。

(一)不利于汉语言文学发挥教育作用

网络语言有很多创造的词,这些词语严重歪念、歪解了词汇原本的意思,比如人们经常说的“酱紫”、“神马”,这些词汇原本是“这样子”、“什么”,但是网络上只是为了达到搞笑的目的,对原来的汉语词汇进行歪念,对于成年人来讲存在搞笑成分,但是对于知识储备较少,需要大量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学生们来说,在生活中过多的接触这一类的网络语言,就会给千百年来保存的汉语言文学带来巨大的冲击,影响汉语言文学的正常发展。尤其是现在很多低龄儿童也都频繁接触网络,能够从软件平台上学习到很多的网络语言,这样就能从小给他们养成一种错误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小朋友之间进行传播,然而真正的汉语言文学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不仅如此,对于他们今后的语言学习,正确的语言鉴赏阅读、写作等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只是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长期这样下去,真正的汉语言文学得不到良好的传播发展,本身存在的精华得不到吸收,那么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道路只会越来越窄,最终被网络语言所取代。

(二)不利于中外交流

网络语言有很多是在汉语言原意上进行篡改,外国人本身学习汉语都有很大的难度,加上网络语言的干扰,很有可能误解汉语言原有的含义,这些都不利于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汉语言文学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不对网络语言进行必要的规范,任其进行传播,那么必将会影响我国文化在世界中的传播,并且进一步影响到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地位。

三、规范网络语言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

(一)严格筛选加强规范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下产生的新兴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时代意义,所以说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需要紧跟时代潮流,彰显这个时代的特色。然而只有对它的使用进行严格规范,只有在正确的道路上才能健康地发展,才能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起到更多积极的影响。规范地使用网络语言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网络语言使用的随意性,网络语言也就能够更好地服务汉语言文学。

(二)正确引导

前文提到过,网络语言的产生具有两面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不能对网络语言进行一刀切,采取完全否定或者是全盘接受的态度,必须要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加以正确的引导,进行规范化处理。尤其是未成年人,他们还不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在很多时候无法正确的判断事物的对错,这样他们就很容易受到一些消极的网络语言的影响,容易受到它们的误导,影响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借助互联网拓宽发展渠道

对网络语言进行严格规范化,并且巧妙地与汉语言文学相结合,在此基础上以信息科学技术为发展载体,借助各大社交平台软件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也是为它的发展注入新的能量。通过网络,可以大大地拓宽汉语言文学传播和发展的渠道,能够全面地将我国汉语言文学的特点和传统文化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不断创新改革,将汉语言文学推向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传统的汉语言文学学习模式只能通过课本和枯燥的课堂来实现,但是在互联网普遍使用的今天,大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等各种形式对汉语言文学进行传播,进而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多样化发展,增强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力。

四、结语

语言无论在各个时期都是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给汉语言文学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这就更加表明要严格规范网络用语,让其更多的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积极作用。尽管如此,还是要从理性的角度认识到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大家既不能对网络语言存在的消极影响对其进行完全的否定,又不能因为它带来的积极影响而不分对错全面接受,而是要能识别出网络语言的精华和糟粕,正确使用网络语言为汉语言文学增添活力。最重要的是要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化处理,促使汉语言文学能够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戈双峰. 探析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0):334-335.

[2]吴政坤.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冲击分析[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9):115.

[3]齐华. 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及意义[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2):78-79.

[4]刘坷鑫. 网络信息背景下的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分析[J]. 戏剧之家,2019(03):24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