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专业课程的入门课,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从专业入门课入手,从专业源头重塑会计诚信,遏制会计造假;该课程在第二学期开设,大一的学生渴望了解社会,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基础会计教学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实现培养合格会计人才,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二、思政教育融入《基础会计》课程的现状
首先,思政教育不明显。教师备课时思政元素放融入了讲课内容,但因学时限制,课上仍注重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没有将思政教育融入会计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对于思政内容让学生课下自学、自己思考,学生学了没有?思考的程度如何?教师不再关注,缺乏对该项工作结果的反馈。其次,融入的思政元素不能跟学生产生共鸣。大一学生的志向相差较大,有的学生还未入校就已经定好了大学四年的奋斗目标,有的学生是抱着“躺平”的心态入校的,还有的学生是入校后走一步看一步。在讲课过程中融入同一个思政元素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产生的效果不同,带有励志性的思政元素,对于有奋斗目标和走一步看一步学生来说是有积极作用的,而对于“躺平”的学生来说就等于说教,他们不爱听,还嫌烦。
四、思政元素融入《基础会计》课程的实施过程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纲要》中明确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该团队教师转变了以往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轻价值引领的观念,逐渐树立了思政元素与会计学专业知识融合融通的理念,越来越重视课程思政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一方面,各成员利用假期深入学习国家关于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相关文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另一方面,各成员积极主动地收集与该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素材,形成教学资源素材库,并参加线上或线下举办的有关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的研修班或会议讲座等,学习、借鉴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做法;同时团队成员也时常收集整理学生对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点的反馈与感悟,结合学生的反馈再对搜集到的思政素材如何更巧妙的融入到教学内容中进行分享与交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增强思政育人的亲和力、说服力,进而达到无声无息根植思政种子的目的。
(二)修订了教学大纲
为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信、责任担当和职业素养,转变以往以专业知识体系传授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修订的《基础会计》教学大纲中明确了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基础会计课程的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养成良好的会计职业素养。该课程共分为八个模块,其中,前四个模块(总论、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会计账户和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等思政元素为主;后四个模块(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财产清查、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告)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等思政元素为主。同时,明确了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以及课程思政的设计与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各个章节,引导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专业人才。
(三)完善了教学方案,建立了思政素材资源库
一方面,结合课程思政要求,完善了教学方案。首先,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及时更新导入的思政内容。学期开学第一周,调研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的关注点,结合《基础会计》的授课内容准确把握本学期要导入的思政内容。其次,将思政理念贯穿于本课程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备课时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将事先准备的思政新旧案例、国内外案例自然地融入到每一次课的授课内容,通过图片、视频讲授、文字等多种教学方式传递给学生。再次,调动学生的参与度。课上采取讲授、提问、讨论、展示课件、分组合作等教学手段增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忙”起来;课下利用慕课等网络教学资源,鼓励学生结合预习的内容积极制作微课视频。利用课上、课下巧妙地实现培养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三者协同发展。最后,及时收集、整理学生对每一次课的反馈与感悟,并据此适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思政素材库。另一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思政素材资源库。将平时关注的与该课程关联度较高的时政、影视等内容制作成PPT或短视频,分类存放在思政素材资源库,根据每次课讲授的内容或让学生预习的内容适时分享给学生,供学生学习或共同讨论,引导学生自觉实践会计职业道德,深入思考如何走好人生每一步。
(四)改变了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用到的教学方法有多种,比如: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组合作法以及教学媒体举例等,在课程思政理念下,教学方法没有变,但具体运用时融入了思政点。
首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比如,讲解采购业务账务处理时,先将实例中采购来的这些物资的名称以较为直观的合金钢、不锈钢等名字命名,然后再引导用规范的会计科目“原材料”或“在途物资”、“银行存款”等来核算,同时列举采购过程中存在的虚报采购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这样学生既了解了采购环节会产生原始凭证,又很快掌握了采购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制,也培养了学生讲诚信、遵守准则、不谋私利的良好品格。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很快掌握了采购等环节产生的原始凭证以及相关业务会计分录的编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坚持准则、不谋私利、求真务实的良好品格。
其次,角色扮演法的运用。学生在编制采购与销售这两类业务的会计分录时,因分不清应收应付经常出现会计科目运用错误或记反方向的情况,课上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扮演购货方和销货方,根据给出的经济业务站在各自的立场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然后互换角色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并相互交流业务处理结果。角色扮演结束让学生思考:(1)若把“应收账款”记成“应付账款”或反之,该行为对企业有何影响?(2)若虚记收入,对企业又有何影响?对会计人员个人有何影响?融入思政元素的角色扮演及角色互换法,不仅解决了两类业务会计处理混淆的问题,学生也明白了事情的两面性,更让学生懂得了做人做事要遵循原则、顾全大局。
最后,教学媒体举例的运用。采用文字、图形或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教学媒体,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媒体举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及运用。在讲解工业企业供应过程的核算与生产过程的核算这两部分之前,备课期间事先将一两类工业企业加工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录制下来做成短片,或将某类工业企业整个工艺加工流程录制下来做成短片,让学生了解某些行业的工艺流程,在课上学生观看短片过程中适时穿插思政点:列举某些加工环节存在偷工减料后给消费者造成的危害,并告之这一行为属于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媒体举例教学既达到了教学目的,也让学生了解了好多行业的工艺流程,同时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明白了应该诚信做人做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改变了教学评价方法
根据《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计理念,探索多样化考试考核方式、内容的要求,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到该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课程考核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大部分,各占50%。(1)过程性考核由学生的平时作业(50%)、课堂笔记(20%)、实训技能(30%)构成。平时作业通过学生线上完成章节练习题(包括思政内容)和课下完成思政素材的搜集与讲评进行考核;实训技能的考核由实操书写实训报告两部分构成,各占15%,分别对学生凭证的填制、账簿的设置与登记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实训报告的书写进行赋分。(2)终结性考核由期末闭卷考试形式确定,考核内容包括基本专业理论知识(40%)、思政元素(20%)、综合应用(40%)。
总之,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与《基础会计》课程相融合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修改教学大纲,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构建以《基础会计》为核心的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体系,真正落实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2020-6-1/2021-6-25.
[2] 丁启军,姜利.基于我校《基础会计》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探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3):79-83.
[3]贺胜军.基础会计课程思政教学探析[J].商业会计,2022,(17):117-119.
作者简介:
李艳芬(1974-12),女,汉族,山东省临沂市人,本科,临沂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