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庄煤矿深部区“三角”资源科学开发设计研究
李伟利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李伟利,. 朱仙庄煤矿深部区“三角”资源科学开发设计研究[J]. 煤炭技术研究,2024.10. DOI:10.12721/ccn.2024.157518.
摘要: 为了实现朱仙庄深部区“三角”资源的科学开发及工作面合理接续,在分析三角资源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区域井田的开拓方式、标高设置进行了科学谋划和总体布局,确定了深部勘查区(-700m~-1100m)宜与朱仙庄煤矿-250m~-700m区域进行资源整合,作为一块完整资源统筹开发,对矿井资源科学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开拓方式;分区通风;水平标高;采区划分;采掘接续
DOI:10.12721/ccn.2024.157518
基金资助:

与众周知,采矿许可证划定矿井采矿权范围的方法为:平面上用坐标进行界定平面范围,立面上用开采深度进行界定,这样平面界限与深度界限之间就形成了三角资源,这部分资源虽然平面上在采矿许可证范围内,但是深度上却超出了开采深度。往往这部分“三角资源”均作为生产矿井各煤层的自然延伸部分,属于同一个地质构造单元。作为一块完整的资源统筹规划,以实现深部资源科学合理开采。

朱仙庄煤矿深部勘查区煤炭资源埋藏深度在-700m~-1100m,位于朱仙庄煤矿采矿权平面范围内,为朱仙庄煤矿各煤层的自然延伸部分,属于同一个地质构造单元,不具备独立建立矿井的条件。深部勘查区(-700m~-1100m)宜与朱仙庄煤矿-250m~-700m区域进行资源整合,作为一块完整的资源统筹规划。实现深部资源的科学合理开采的研究势在必行。另外,为了维持矿井的正常接替,需尽快打开深部资源,为矿井的采掘接替留足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1.矿井概况

朱仙庄煤矿位于淮北矿区宿县区东部,行政区划隶属宿州市埇桥区,矿井西北距淮北市64km,距宿州市13km,南邻芦岭煤矿。本矿井交通便利,铁路专用线在芦岭车站与津浦线接轨,宿(州)~泗(县)公路穿过矿区中部。

朱仙庄煤矿采用立井、多水平、集中大巷开拓方式,全矿井共布置5个井筒,分别为主井、副井、南二进风井,西风井、南二回风井,目前生产水平为一水平、二水平;一水平标高-435m,二水平标高-680m;全井田以F10断层为界分为南、北两翼,北翼一水平划分为2、4、6、8、10、12采区;南翼一水平划分为1、3、5、7采区;北翼二水平划分为Ⅱ84和Ⅱ86采区,南翼二水平划分为Ⅱ1、Ⅱ3、Ⅱ5采区。

目前,主要回采8、10煤,正在生产采区有Ⅱ3、Ⅱ5、810正在生产的工作面分别为Ⅱ1055综采工作面、8106综放工作面;正在准备88采区;井下共有8个掘进工作面,其中煤巷掘进工作面2个,岩巷掘进工作面6个。

当前,矿井采用走向长壁的采煤法,开采工艺为一次采全高及放顶煤的开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掘进工艺为综掘和普掘,其中煤巷掘进采用综掘工艺,岩巷掘进采用综掘和普掘工艺。

2. 深部煤层开采技术条件分析

研究范围为二水平(-680m)以深至-1100m之间的煤炭资源,具体为:西起二水平与三水平边界,东到矿井边界,北及F23断层,南达矿井边界,本区走向长约3500~3600m,倾斜宽700~800m。

本区内构造与井田主体构造一致,总体为一轴向近NNW的向斜,深部区覆盖于向斜两翼。西翼保存完整,地层倾角16~18°;东翼受F22与F21等逆断层的影响,分上下两盘,下盘地层倾角20~25°,上盘地层倾角45~70°。

深部区共发现最大落差大于10m断层42条,其中正断层25条,逆断层17条;按断层最大落差来分,则最大落差大于等于100m的4条,最大落差大于等于50而小于100m的6条,最大落差大于等于20而小于50m的10条,最大落差大于等于10而小于20m的22条;按查明程度来分,则查明断层40条,基本查明断层2条;断层展布以北北西向为主。

深部区含可采煤层4层,分别为6、7、8和10煤层,平均总厚14.88m,其中8和10煤层为较稳定煤层,煤层平均总厚13.12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88%;6和7煤层为不稳定煤层,煤层平均总厚1.76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12%,涉及煤层为8煤、10煤。

本区保有资源量5952.4万吨,可采储量为3653.0万t,可采储量约占保有资源储量的61.4%。

通过对实施区域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分析,总体来看开采技术条件相对较好,适合综合机械化开采,但瓦斯治理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提前实施相应瓦斯综合治理工程,进行区域瓦斯治理,另外本区煤层埋藏深度大,在巷道支护、地压治理以及采场围岩控制方面需要深入研究。

3.东部区域开拓设计

3.1三角资源开拓方案的主要原则

1.从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的角度分析,三水平的开拓应尽量利用现有浅部系统且不影响浅部生产;

2.设计应对现有系统及设施进行充分分析,合理利用现有设施及各生产系统的富余能力;

3.从总体上保证矿井开拓方式的科学性、先进性、经济性,综合考虑各生产系统的优化、各主要系统对深部区开拓方式的影响。

4.设计理念要具有前瞻性,并结合现行国家政策、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力争把朱仙庄煤矿改建为绿色、智能化的安全高效矿井。

3.2三角资源开拓方案

根据矿井深部资源情况,并结合现有生产系统现状,深部资源考虑采用暗斜井延深,本报告对采用集中暗斜井延深和分区暗斜井延深两个方案进行比较。

3.2.1方案Ⅰ

方案Ⅰ:集中暗斜井延深方式

考虑到三水平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ⅡF1断层以南,ⅡF1断层以北可采储量较少,其以北部分工作面的推进距离较短且为单翼采区,本方案将集中暗副斜井布置在三水平储量中心,即ⅡF1断层以南区域,采用集中暗斜井的延深方式,布置一条暗副斜井至三水平;暗副斜井及三水平大巷位于10煤层底板,在三水平建立独立的进风、排水、供电等系统,同时服务于Ⅲ3采区、Ⅲ1采区;该方案暗副斜井暂不装备,三水平辅助运输由各采区轨道上山承担,三水平煤炭运输采用上运方式,煤炭运输由各采区胶带机上山承担,再经转载胶带机巷运至二水平胶带机大巷,回风均由各采区回风上山直接回至二水平回风大巷。集中暗斜井延深方案见图3-1。

三水平采用集中暗斜井、分区进风大巷开拓方式。各块段的开拓如下:Ⅲ1采区:采区下部车场通过-1000m进风大巷与三水平暗副斜井联接,采区布置轨道上山、胶带机上山和回风上山共3条上山,均布置在10煤层底板,采区上部车场与二水平轨道大巷直接相联系,采区回风直接回至二水平采区上山,采区煤炭运输采用上运方式,胶带机上山通过煤仓与二水平皮带机大巷相连。

Ⅲ3采区:采区下部车场通过-1000m进风大巷与三水平暗副斜井联接,采区布置轨道上山、胶带机上山和回风上山共3条上山,均布置在10煤底板,采区上部车场与二水平采区下部车场联系,采区回风直接回至二水平采区上山,采区煤炭运输采用上运方式,由胶带机上山通过转载胶带机巷经过煤仓与二水平皮带机大巷相连。

image.png

图3-1集中暗斜井延深方案

3.2.2方案Ⅱ

分区暗斜井延深方式:鉴于深部区内受到倾斜断层(SF1、IIF1、F22)的切割,将本区域切割成为两个块段,考虑对两块段实施分区开拓,即布置两条分区暗斜井的延深方式,在F22断层以南及以北区域分别布置暗副斜井,对两个块段进行分别开拓,初期移交F22断层以南区域,本方案可以节省开拓大巷的工程量。具体布置方式为:

ⅡF1断层以南区域,采用暗斜井的延深方式,布置一条暗副斜井至三水平(-1000m),服务于Ⅲ3采区;ⅡF1断层以北区域再布置一条暗副斜井至三水平;各分区三水平大巷均布置于10煤层底板,各自块段在三水平建立独立的进风、排水、供电等系统,分别服务于Ⅲ3、Ⅲ1采区;各分区暗副斜井暂不装备,三水平辅助运输由各采区轨道上山承担,三水平煤炭运输采用上运方式,由各采区胶带机上山承担,再经转载胶带机巷运至二水平胶带机大巷,回风均由各采区回风上山直接回至二水平回风大巷。其他与方案Ⅰ相同。

3.2.3方案比较

经分析和比较,虽然实施分区开拓(方案Ⅱ)能够节省大巷工程量960m,但是两个分区都需要单独布置供电、排水系统且增加井巷工程量,不利于实现集中生产;综上,结合矿井实际开拓开采现状,考虑井巷工程量、工期、对矿井生产的影响程度、大巷揭煤和过断层次数等方面综合考虑,推荐方案Ⅰ,即集中暗副斜井延深方式。

4.开拓部署

4.1井筒

本次三水平延深采用集中暗斜井延深方式,暗副斜井倾角20°~24°,上部车场与轨道大巷联系,井筒不装备,作为三水平进风井及安全出口。暗副斜井净宽5.4m,净高4.1m,巷道净断面19.0m2,采用锚网索喷的支护方式。

4.2水平划分及标高

本矿井深部区煤炭资源埋藏深度为-700~-1000m,当前矿井生产水平二水平标高为-680m,对于三水平标高应考虑水平具有一定的可采储量和服务年限,有合理的阶段垂高等因素,结合三水平井硐室及大巷岩性,设计推荐三水平标高为-1000m。

4.3三水平主要硐室

三水平采用暗斜井、主要石门及大巷开拓方式,通过三水平进风大巷与各采区上山联系;由于三水平煤炭均通过各采区胶带机上山运至二水平,矸石、材料、设备等由二水平直接通过各采区轨道上山进入工作面,因此,三水平不设集中井底车场。

三水平主要硐室包括三水平中央变电所、水泵房、管子道、井底水仓、避难硐室、消防材料库等。

5.首采区位置及地质特征

5.1首采煤层选择

本矿井三水平(整合区)主要可采煤层为8煤、10煤,8煤层平均厚度为10.53m、10煤层平均厚度为2.59m,8煤及10煤间距约35~100m,平均间距70.56m,具备上行开采(先采10煤层)的条件,首采煤层选择8或10煤层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

根据三水平钻孔瓦斯含量统计分析,8煤层瓦斯含量(CH4,daf)两极值为0.00~18.68cm3/g,10煤层瓦斯含量(CH4,daf)两极值为0.00~14.16cm3/g,显然8煤层最大瓦斯含量大于10煤层最大瓦斯含量。首采10煤层可以作为8煤层的保护层,矿井目前采取首采10煤层保护层,首采面采用“一面四巷”瓦斯治理模式。因此推荐首采10煤层,作为8煤层的保护层开采。

5.2首采区位置的选择

5.2.1首采区位置选择原则

(1)首采区要求地质勘探程度较高、地质构造较简单、储量丰富可靠,且煤层赋存稳定。

(2)首采区应布置在井筒附近,尽量减少初期开拓工程量、减少井巷贯通距离,节省投资,缩短建井工期,选择利于矿井尽快产生效益的区域。

矿井配采计划、工作面接替见表3-1-1。

(3)首采区布置要有利于瓦斯治理和通风管理。

(4)首采区布置应有利于采场接替,投产后易于拓展空间。

5.2.2首采区位置选择

根据三水平开拓部署及煤层资源赋存状况进行综合考虑,将三水平整合区划分为两个采区,分别为Ⅲ1、Ⅲ3采区、两个采区均位于三水平暗副斜井附近,对两者比较如下:

III1采区走向长800~850m,倾斜宽700~720m,煤层倾角8~25°,为单翼采区,可推进长度为800~850m;其中首采10煤层,煤层厚度平均为2.59m。

III3采区走向长2200~2500m,倾斜宽850~900m,煤层倾角8~17°,采区资源储量5009.7万吨、可采储量2758万吨,为双翼采区,可推进长度为1100~1500m;其中首采10煤层可采量为560万吨,煤层厚度平均为2.59m。

经比较分析,III3采区工作面可推进长度相对较长且为双翼采区,服务年限较长、煤层厚度和储量均优于III1采区,III3采区初期移交工程量省、工期短。因此,本报告推荐三水平首采III3采区。

6.结论与展望

(1)深部区“三角”资源与现有煤炭资源同属一个地质构造单元。作为一块完整的资源统筹规划,实现深部资源科学合理开采。

(2)深部区资源的开采应充分利用现有生产系统、实现高效开采,将集中暗副斜井布置在三水平储量中心,即ⅡF1断层以南区域,采用集中暗斜井的延深方式,布置一条暗副斜井至三水平;暗副斜井及三水平大巷位于10煤层底板,在三水平建立独立的进风、排水、供电等系统,同时服务于Ⅲ3采区、Ⅲ1采区。

(3)首采区要选择地质勘探程度较高、地质构造较简单、储量丰富可靠,且煤层赋存稳定,有利于采场接替,投产后易于拓展空间。

(4)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治理将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和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建立三水平通风、排水系统,提前对三水平煤层进行区域瓦斯治理,实现深部煤层的安全开采。

参考文献:

[1]张荣立,何国纬,李铎.采矿工程设计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2]应急管理部,《煤矿安全规程》[M].北京:应急管理出版社,2022,90-91:177—205.

[3]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朱仙庄煤矿深部开采安全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合肥: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21.

[4]马传跃,回新冬,徐爱民.祁东煤矿7⁃1煤沿空巷道超前支护研究与应用[J]. 煤炭科技,2020,41(6):56⁃59,67.

[5]章磊,王勇,高保彬,等.复杂矿井绿色安全开采体系设计探讨[J].煤炭工程,2017,49(7):4⁃7.

[6]张煜铖.公乌素煤矿三号井开拓、开采优化[J].煤炭技术,2019,38(7):65-67.

[7]黄华.磁窑沟煤矿13号煤层水平延深开采技术方案设计[J].煤炭工程,2020,52(5):38-42.

[8]王继波.铁法晓南煤矿二水平延深设计方案优化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

作者简介:李伟利(1985—),男,汉,安徽淮北人,高级工程师,硕士,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现任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所总工程师助理,矿井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矿井设计、咨询、规划方面的研究工作。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