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之下的小学初中古诗词衔接教学探究
陈文辉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文辉,. 新课标之下的小学初中古诗词衔接教学探究[J]. 当代中文学刊,2023.7. DOI:10.12721/ccn.2023.157064.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在具体的语言实践中”“理解和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容和表达方式,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古诗词教学与教材编写密切相关,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古诗词教学难度较大,才进入初中的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在新课标背景下,我们应当加强对小学初中古诗词衔接教学的重视,以求提升古诗词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小学;衔接
DOI:10.12721/ccn.2023.157064
基金资助:

前言:

古诗词的学习在小学、初中应当一以贯之。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古诗词内容,为培育学生的古诗词素养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古诗词教学,不仅仅要关照本学段学生的具体学情,还要关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好衔接教学,如小升初的衔接、初升高的衔接等。教师应探寻小学、初中古诗词衔接教学的策略、路径、方式和方法,以期通过研究促进学生从小学到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学习的平稳过渡。

一、小学初中古诗词衔接教学的问题分析

基于小学初中语文教学在语文素养方面衔接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初中语文学习存在淡化的趋势,进而无法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小学初中语文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但在知识衔接中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第一,选文视角。小学初中古诗词选择在篇幅、难度上存在很大的难度;第二,目标视角。初中古诗词教学重视语法、修辞、语文逻辑思维,而小学古诗词教学却不涉及这方面的知识,进而导致两者的脱节。和小学阶段的语文新课标相比,初中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1]

二、新课标之下的小学初中古诗词衔接教学策略

(一)从内容上做好衔接

内容的衔接,包括古诗词内容本身的衔接、古诗词写作者的衔接、古诗词写作背景的衔接、古诗词中的一些重点字词的衔接、古诗词中的体裁知识的衔接等等。可以这样说,内容的衔接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更具有一种整体性、系统性和结构性,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学生不仅仅要解读古诗词本身,更要知人论世。为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对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古诗词进行梳理、研究,从而把握古诗词在教材中的编排脉络、教学要求等。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与古诗词相关的一些常识教学是一以贯之的。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本身,而且要让学生把握古诗词作者的风格,如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雄奇浪漫等。教师还要重点聚焦古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这些思想情感在古诗词中也是贯通的,如陆游、辛弃疾的爱国情怀,如杜甫的忧国忧民,如王维的超脱空灵、禅意诗情,等等。如教学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教师就要聚焦于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心,这种爱国的情怀,在初中阶段龚自珍的诗歌中仍然是有所体现的。从内容上、思想情感上衔接,能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有机衔接、无缝对接[2]

古诗词的小学初中衔接,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还要发掘古诗词与生活的关联,发掘古诗词中的生活情感、生活色彩、生活思想等。尤其是要引导学生关注常见诗人词人的古诗词及其内容和形式。这样的基于衔接的古诗词教学,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古诗文的教学。

(二)从方法上做好衔接

学习方法的衔接,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力,发展学生的古诗词核心素养。从方法上聚焦古诗词,能做好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能力的衔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强化自我的衔接意识,让衔接教学成为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的一种常态。只有这样,古诗词学习才能具有一种天然的生命力。比如“情景交融”是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重点要引导学生置于情境中感悟;而在初中阶段重点是要引导学生置于情境中对古诗词做出一种深度的分析。这样的两种教学方式看似不相关联,但只要围绕“情景交融”这样的一种古诗词学习方法展开,它们之间就是有联系的。

古诗词教学的衔接,重在教学思想方法的贯通。比如教学统编版一年级上册的《画》,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诗歌的情景交融的写法、意境,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诗歌中的空灵、禅趣。为了更有效地助推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将小学初中古诗词教学衔接起来,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补充王维的相关诗句,从而增加学生的诗歌积累[3]

从方法上加强小学初中古诗词的衔接,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找到理解诗词的学习方法,比如诵读涵泳、融合语感等。小学初中衔接的古诗词学习方法,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到方法的发展性、灵活性、适应性等。小学初中古诗词衔接教学,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解读能力。

(三)从场域上做好衔接

学生的古诗词学习需要一种场域,它不仅仅是一种场景,更是一种心理氛围,是一种气场。在场域上做好衔接,教师要注重情境的创设,做到内外结合,即将课堂古诗词学习与课外古诗词背诵等结合起来,将古诗词文字与古诗词的音视频学习结合起来,等等。要求教师将课内外古诗词有机链接起来,通过诵读提升学生的古诗词素养[4]

在课内外古诗词链接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将《小学生必备古诗词》引入其中,而且可以适度引入初中阶段的古诗词,让学生诵读。从场域上做好小学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衔接,有助于培育学生的古诗词阅读、诵读习惯和品质。在统编版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资料袋等相关的板块,拓展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小学初中衔接的古诗词教学,要把握课内外古诗词教学的度,诸如“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等。在古诗词场域之中,教师要做好评价,以便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动力。评价要注重内容的连续性、形式的多样性。要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形成一种古诗词学习的内在需要。

教师要深入地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充分发挥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的主体性作用。要调整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样态,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从依赖变为自主,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方法从单一变为多样等。比如教学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的《暮江吟》这一首诗时,笔者就补充了初中阶段的《钱塘湖春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暮江吟》表达的是诗人对秋季日暮江景的喜爱之情,《钱塘湖春行》展现的是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两者分别采用的是“借景寓情”和“移步换景”的诗歌写作方法。通过多维度的比较,构建了一种小学初中衔接教学的古诗词教学场域。在场域衔接融合之中,学生感知画面、品味情感。

结语:

总之,小学初中古诗词衔接教学,是践行新课标理念的必然要求。不仅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要着眼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同时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更应当回溯小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成为一个整体,才能让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趣味与思考并存。通过小学初中古诗词衔接教学,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素养。在小学初中古诗词衔接教学中,学生能感受、体验到古诗词丰盈的文化与精神[5]

参考文献:

[1] 徐玉宇.透析教材精选教法——探讨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衔接[J].学语文, 2014(1):36-37.

[2] 吕琪.透析教材——刍议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衔接[J].  2021.

[3] 张丹.试论小学与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衔接渗透[J].中华少年, 2018(16):1.

[4] 申颖.统编教材背景下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有效衔接[J].语文课内外, 2020, 000(025):121,10.

[5] 杨运胜.小学古诗词教学课内外衔接策略浅论[J].教师, 2020(9):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