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中,高血压是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疾病的发生可能和饮食结构改变、长期吸烟酗酒等习惯相关[1]。发病后若不及时利用有效治疗手段,患者病情会逐渐加重,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脑、肾等系统疾病,从中可以看出高血压是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慢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等疾病的危险因素。现阶段,临床治疗高血压主要是利用药物治疗,但是很多老年患者由于基础疾病较多,且理解能力降低,导致用药依从性较低,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因此,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给予精细化护理干预[2]。下文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对精细化护理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分为常规组(n=44)和研究组(n=44)。在常规组中,有25例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年龄段在65-78岁之间;在研究组中,有26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段在65-77岁之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基础护理。把药物具体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介绍给患者;定期测量患者血压,结合患者差异性,制定饮食计划,叮嘱患者监督等。
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护理。第一,制定精细化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护理方案,监督和指引患者形成良好生活习惯,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且对患者血压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定期检测,结合检测结果适当调整用药量[3]。第二,用药指导。护理人员应结合把高血压发病因素、有可能诱发的并发症、病情变化情况、用药治疗重要性等介绍给患者,促使患者意识到谨遵医嘱用药的积极意义,有效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在该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利用微信群、小视频、微信公众号等手段,把控制血压的有效手段进行介绍,纠正患者错误认知,指引患者按时、按量用药,不要随意更改用药剂量或停药[4]。第三,心理护理。老年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用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用药期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结合评估结果,针对性疏导患者。护理人员可以多和患者沟通、交流,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有效控制血压水平[5]。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一些关心和爱护,提升患者自信心。第三,生活指导。想要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不仅需要谨遵医嘱服用药物,还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病情、身体情况、年龄等,制定运动计划,且挑选患者感兴趣的运动方式,指引患者进行运动锻炼。在运动过程中,应叮嘱患者家属陪同。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起居,对血压进行定期监测。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健康饮食,食用少脂、少糖、少盐食物,多食用水果蔬菜、豆类产品;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睡眠[6]。第四,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做好随访工作。可以利用电话随访模式,每周随访一次,了解患者血压监测情况、用药情况、生活情况,督促患者谨遵医嘱用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指引患者饮食、运动,且结合患者血压水平,适当调整用药方案、饮食计划、运动方案。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SAS评分、SDS评分进行观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的比较采用t值检验,计数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代表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血压水平情况比较
护理前,研究组和常规组患者血压水平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BP水平为(132.20±5.13)mmHg、DBP水平为(146.50±5.60)mmHg,常规组患者SBP水平为(80.23±3.16)mmHg、DBP水平为(90.11±4.25)mmHg,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情况比较(x̄±s)2.2用药依从性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97.72%,常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86.36%,研究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情况比较[n(%)]
2.3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为(88.40±4.25)、心理健康评分为(89.96±4.21)、社会功能评分为(83.60±4.56)、情感角色评分为(78.69±4.23),常规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为(74.30±3.65)、心理健康评分为(74.63±3.55)、社会功能评分为(75.63±2.16)、情感角色评分为(69.63±3.22),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要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x̄±s)分]2.4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护理前,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为(32.60±2.63)、SDS评分为(33.69±3.03),常规组患者评分为(43.95±3.62)、SDS评分为(44.50±4.28),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要明显好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x̄±s)分]3讨论
近几年,受到人口老龄化影响,高血压患者逐渐上涨,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群生活质量。高血压疾病,具有动脉压上升的显著特点,会诱发多种器官损伤,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治疗。目前,治疗高血压主要是利用药物治疗手段,但是由于服药周期相对较长,加之没有正确监督,导致很多患者用药依从性较低,很难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影响到治疗效果[7]。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给予老年高血压患者精细化护理干预,提升其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
精细化护理,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是以患者为中心,提供给患者生理、心理、机体等方面护理服务。在本文研究中,研究组中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获得了不错的效果。在精细化护理中,护理人员收拾患者病情信息,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根据结果不断优化护理方案,进而有效控制血压水平[8]。与此同时,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并发特点、病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护理服务较为详细,护理措施较为规范,通过制定精细化护理方案、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生活指导、出院随访等护理手段,可以提升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意识到谨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进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保证营养摄入均衡,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干预老年高血压患者能够有效稳定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还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晓强.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护理在社区老年高血压中的应用[J].家庭保健,2020,(03):138-139.
[2]纪玉丽,纪玉华,陈大国.心理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21,11(35):41-43.
[3]樊芳芳,王燕妮,李晓玲.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5):213-214.
[4]张帆罗莉.优质护理在急诊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21,11(02):80-82.
[5]曾小咩.整体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2):2109-2111.
[6]张玲玲.精细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的影响[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6):354-355.
[7]许丹.无陪护理模式对心内科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33):174-175.
[8]孙慧斌.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1,32(10):1259-1260.
作者简介:李莉(1981.02-),女,彝族,贵州盘州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