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研究进展
老龄研究进展
《老龄研究进展》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老龄社会、老龄文化、老龄经济、老龄产业等领域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340

《老龄研究进展》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 健康中国视域下康养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下载:49 浏览:328
  • 丁文珺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 摘要: 党的十九大将健康中国建设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在健康风险模式转型、人口结构性变动及健康需求升级的多重压力下,如何有效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仍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之中,而康养产业发展正好契合了这一时代需求。总体来看,我国康养产业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在康养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推动下,各具特色的区域康养实践全面展开,但在健康中国视域下推进康养产业发展,仍应重点关注当前产业内各相关行业关联度不高的现实困境,从制度建设、人才建设、平台搭建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 员工延迟退休行为对企业创新发展影响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下载:50 浏览:339
  • 曾宁馨 吴忠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 摘要: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当下,延迟退休成了学术界和企业界关心的热点话题,但现有研究并不能很好地回答延迟退休行为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问题。梳理了影响员工延迟退休意愿的因素,分析了员工延迟退休行为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并构建了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员工延迟退休意愿的提升对于企业创新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其中,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社会经济地位,重视知识型员工等策略,均能有效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 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概念界定及其研究视角 下载:50 浏览:340
  • 周云 常亮亮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 摘要: 社会参与对老年人的健康具有一定的积极保护作用,也是近几十年来在国内外兴起的一个研究话题。鉴于学界对"社会参与"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特别分析了英文文献中学者们如何界定"社会参与"概念,如何操作化分析这一概念,以及如何提取影响社会参与的各类因素。结果显示,多数学者在研究中对"社会参与"有概念界定,其中包括自己定义以及借用他人的定义。更有一些研究开始考虑老年人自身对社会参与的感受与认定。在操作化分析过程中,学者们倾向于采用考虑到参与所需资源和投入时间等因素的递进式分类模式,或者采用正式/非正式社会参与大类别下不同细类的分类策略。关于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最常见的是人口、社会、经济等,但自然和人文环境因素也开始进入人们的分析视野。了解当下学界关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研究特点,有益于推动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

  • 权利维度下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法律保障 下载:52 浏览:341
  • 汪地彻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6期
  • 摘要: 从权利维度分析,社会参与是老年人的一项基本人权,具有自由权与社会权的双重权利属性,是一个综合性的权利体系。我国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规范渊源主要体现在政策和法律两个层面,且法律并未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做出直接规定,只是有一些关联性规定。今后的立法重点应集中在五个方面:制定反老年歧视的专项法律,为老年人社会参与提供法律保障;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等宪法性法律,保障老年人的政治参与权;完善劳动法规,保障老年人的经济参与权;完善志愿服务法规体系,保障老年人的公益参与权;建立健全有关老年协会的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的组织参与权。

  • 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对学龄前儿童抚育的影响研究 下载:52 浏览:338
  • 刘娜 罗娟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 摘要: 随着人们对延迟退休政策的讨论愈发热烈,延迟退休带来的影响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探究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是否会带来家庭抚育幼儿的缺口。运用现有统计数据和通过人口阻滞增长模型预测的人口数据,对抚育群体和需要抚育的幼儿数量进行整体计算,并引入"抚育力""抚育比"等指标,将延迟退休前后的抚育比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后,每年由于延迟退休而减少的抚育力会被上一年或者上几年增加的退休人口所增补,最后由于延迟退休而减少的实际抚育力波动不大;同时,抚育比虽然整体有所降低,但下降幅度很小,不会造成较大的幼儿抚育缺口。在不考虑个别群体和个别家庭的情况下,从宏观角度出发,发现延迟退休并没有带来较大的幼儿家庭抚育缺口,但其所带来的对幼儿照料的影响仍然需要关注。将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视为一个很好的契机,建立完善的0~4岁儿童照料体系,鼓励开办0~4岁幼儿辅助照料机构,打造生育友好型环境,为年轻父母在抚育幼儿方面提供社会支持,这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从根本上改善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重要举措。

  • 性别观念、年龄认同感与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基于认知与行为的个体微观分析 下载:54 浏览:340
  • 李翌萱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 摘要: 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老年专卷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考察了性别观念和年龄认同感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状况的影响。研究发现,更趋于现代的性别观念和更高的年龄认同感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老年人家务型、公益志愿型和政治型活动的参与发生比也有显著促进效应。同时也发现,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水平是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显著影响因素。此外,区分和检验了个体性因素之外的省际区域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其影响效应占14.80%,区域差异性较为显著。基于此,建议通过终身教育促进老年人树立更科学的老年观,进一步完善老年群体的社会保障和健康支持系统,并加强适老环境建设的区域均衡性。

  • 城市社区老年人志愿功能动机与志愿行为的关系 下载:53 浏览:342
  • 李虎1 梁露尹2 姜敏敏2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 摘要: 采用志愿功能动机问卷(VFMI)、志愿行为意向问卷对广州市社区老年人进行了调查,探讨了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及其与志愿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知识理解、社会交往、自我保护、自我增强等功能动机与志愿行为意向显著正相关;曾经有过志愿者经历的老年人所有类型的功能动机得分均显著高于没有志愿者经历的老年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逐步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有过志愿者经历、社会交往功能动机显著预测志愿行为意向。有过志愿者经历的低龄老年人从事志愿活动的意愿更强,重要他人的角色支持能够增强老年人的志愿服务意向。

  • 新冠疫情提前拉响中国老龄化社会的警报 下载:55 浏览:344
  • 唐乾敬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5期
  • 摘要: 在此次新冠疫情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暴露出了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产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以及二者未能深度融合的问题。在中国还未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的窗口期,此次疫情提前拉响了老龄化社会的警报,我们必须始终把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老年医学学科体系的研究和开发,完善老年健康服务的产业体系,重点推进医养结合。

  • 我国地方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评析与完善——基于22件法律文本的分析 下载:53 浏览:343
  • 苏炜杰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 摘要: 当前我国诸多地方都出台了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梳理和对比分析了22件地方居家养老服务条例的基本框架、参与主体、服务内容、服务保障和监督管理措施等核心内容,发现这些地方立法中存在保障主体范围较窄、社会组织参与能力不足、居家老年人满意度较低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较为可行的手段是扩大老年人覆盖范围、出台培育社会组织能力的政策和建立居家老年人高效反馈机制等。

  • 论法定成年监护制度的层级化构建——兼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35条 下载:53 浏览:347
  • 陈雄 牛盼盼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 摘要: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传统成年监护制度存在过多介入和过少保护的问题,现代成年监护制度改革的两个核心问题是去行为能力化和类型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28条规定的法定监护,采取一元监护模式,将监护制度作为主体法的组成部分,与行为能力制度密切关联。就法定成年监护制度而言,完全去行为能力化既不现实也会带来危害,应当持一种立宪主义、自由主义的精神,最大限度地避免行为能力制度对法定成年监护的影响。引进协助决定理念,兼顾"最有利于被监护人原则"和"尊重真实意愿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35条为法律依据,在一元法定成年监护模式下,进行层级化构建。根据成年人的精神状况、意思能力、身体条件等,将其具体分为监护、协助和辅助三个层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台以后,最高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为成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自由、宽松的监护氛围,维护其人格的自由发展。

  • 气温对老年人口死亡比例与长寿的影响研究 下载:54 浏览:349
  • 邱尉雲1 宋彦欣1 黄翌1 王晗2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 摘要: 气温与老年人口死亡比例有密切联系。搜集了江苏省南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数据库中2012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288 322名65~109岁老年人口的死亡数据,并按年龄、性别、死亡日期和城乡分组。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更容易在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期间死亡,其死亡比例在20~23摄氏度时最低;(2)低温下的老年人口死亡比例高于高温下的老年人口死亡比例,特别是85岁以上老年人口死亡比例受气温的影响更大。这与中国省级老年人口比重的重心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南移的现象相一致;(3) Kruskal-Wallis ANOVA测试表明,男性老年人口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的死亡比例比女性老年人口高,且在85岁以上年龄组中有显著差异;(4)乡镇老年人口比城市老年人口更容易在高温和低温期间死亡,85岁以上年龄组的城乡差异显著;(5)对于85岁以上老年人口而言,春季的死亡比例比秋季高。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对老年人群的冬季保暖工作,是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 反思与重构:心理韧性视角下对成功老化的再认知 下载:56 浏览:344
  • 叶静 张戌凡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4期
  • 摘要: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成功老化理论因有助于应对老年人口过快增长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成为老龄科学研究的核心理论之一。然而,成功老化的主流观点侧重于生理机能的健康,缺乏全面的整合性框架。回顾了成功老化概念的提出与发展,发现其主流范式即麦克阿瑟模式存在的问题。引入心理韧性概念,探索心理韧性与成功老化的内在关系,以期增强成功老化概念的适用性。基于整合性的要素和结构框架,提出了心理韧性视角下的成功老化模式。

  • 新型以房养老模式探索——以北京市家庭式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例 下载:62 浏览:345
  • 胡尔治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 摘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口结构呈现快速老龄化的新格局。"以房养老"作为应对老龄化挑战的选项之一,在近年来的实践中困难重重,但北京市的家庭式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给以房养老模式带来了新的曙光。这种新型以房养老模式与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紧密相连,顺应了北京市养老政策趋势,且房屋产权不变,由养老服务公司提供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实现了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的有机融合,具备三方面优势:小规模,多功能;轻资金,易连锁;智慧养老,精细管理。通过比较传统以房养老模式,分析家庭式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实践案例,着重突出新型以房养老模式的可行性特点和运营优势,为我国以房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 我国老年立法的发展动力与模式选择 下载:60 浏览:347
  • 屈振辉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 摘要: 推动我国老年立法发展的动力主要包括道德的法律化、社会法的兴起以及产业法的引入。这其中,道德的法律化属于传统动力,它在我国老年立法中虽然有一定功能,但其推动作用有限;我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阶段,因此,我国老年立法理应归入社会法的范畴,它体现在弱势群体保护和社会政策法律化两个方面,现今我国老年立法较侧重前者,今后应对后者有所加强;发展老龄产业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制定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法律理应提上议事日程。这三个方面如何统合,将影响我国老年立法的模式选择。老龄科学的发展则是又一动力,它将促进我国老年立法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并影响其模式选择。此外,国外老年立法亦可供我国老年立法借鉴。

  • 社会养老服务中多元利益主体行为演化博弈研究 下载:60 浏览:350
  • 方永恒 刘佳敏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 摘要: 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点路径之一。基于动态演化博弈视角,构建不同初始意愿状态下政府、养老服务机构及老年人三方主体的稳定策略仿真模型,对比分析策略概率选择对主体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政府选择提供社会养老服务的支持意愿始终稳定,养老服务机构在政府支持前提下选择合作意愿,而老年人在初期接受社会养老服务的意愿较弱,甚至态度消极;主体间受彼此稳定策略选择的影响程度不同,政府的支持行为会增强养老服务机构的合作意愿,养老服务机构相比政府更能影响老年人对社会养老服务的态度。

  • 城乡居民养老责任观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J省的实证研究数据 下载:62 浏览:354
  • 漆钘子1 郭如良2 刘小春3 《老龄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 摘要: 国家越来越重视发展养老服务,而养老责任观念会影响城乡居民的养老服务选择。了解当前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养老责任观念,对其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和科学规划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CGSS J省数据,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i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养老责任观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经济收入、女儿数量、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对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养老责任观念有显著影响;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养老责任观念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但大部分城乡居民仍认为子女应该作为养老责任主体;不同特征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的养老责任观念存在差异。

[1/18]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老龄研究进展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发文量
访问量
下载量
总被引次数
影响因子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