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是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多在60岁以上,且男性多发于女性,含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脑梗塞的高发人群,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四肢麻木、反应迟钝、抽搐、痴呆、语言功能障碍、轻度面瘫等情况[1]。脑梗塞的一旦发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多以中草药、中成药及部分化药进行的维持治疗为主,多种药物的使用对患者的肝肾等功能产生不良的作用,往往会加重患者的肾脏负担,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有其是对于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这一影响更加明显。并且由于治疗费用的增长给患者的家庭经济带来严重的影响,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负担。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的疾病护理中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在多种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对于脑梗死的患者采用有效的优质护理手段,在促进患者恢复,降低患者的家庭负担方面有着积极地作用。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治疗手段与护理干预相配合,才能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的恢复速度。本次研究中,选取了76例该病患者进行对比,具体结果如下论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21年3月在本院接受老年性脑梗塞护理的患者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60-75岁,平均(67.2±3.1)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611例,年龄61-776岁,平均(68.3±3.7岁,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排标准
1.2.1入选标准①患者为首次发病,并且需要住院治疗;②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或无药物无法控制的其他合并性疾病,无任何器质性病变;④患者充分理解本次研究,可以按照研究人员要求配合参加;⑤患者无相应的传染性疾病,且精神状态正常。
1.2.2排除标准①存在任何上述一项不适症状;②存在其他不适情况。
1.3研究方法
1.3.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①根据患者入院时病情,对患者进行基础检查,了解缓解病情;②给予患者安排合理的就医和床位,指导患者及其家属熟悉相应的就医环境;③对患者的实行护理常规指导,如告知患者正确的就医时间,出现任何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等;④告知患者合理正确的使用药物,并根据医嘱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⑤并提醒生活注意事项,保持患者住院环境清洁卫生;⑥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治疗,如输液、给药等;⑦按照护理部有关要求对患者及时进行体温测量、护理巡视、护理查房等。
1.3.2 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一下护理措施,主要包括: ①准备脑梗塞相应的健康宣传手册,患者入院时对其进行常规身体检查,发放健康手册,对其进行相关疾病知识普及;②告知住院期间的住院治疗流程,进行健康宣讲,叮嘱日常注意事项;③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住院环境,每天定时对患者病房进行清洁消毒,防止引起其他细菌感染,时刻监控患者生命体征,避免发生意外风险事件,对患者定期翻身、敲背、排痰等措施以及采用气垫床的措施等,可有效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的发生;④根据患者不同的身体需要,完善相应的防护措施,在较滑的路面铺设防滑措施,避免患者因行动不便摔倒摔伤;⑤护理人员与患者需保持交流,并缓解患者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进而加快恢复速度;⑥针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应做适度的康复训练,例如高抬腿、双臂伸展等舒缓运动,促进患者以内的血液循环;⑦控制患者患者的饮食与用药,予以充足的营养物质,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为患者提供饮食护理,叮嘱患者要食用清淡,容易消化、粗纤维食物,忌辛辣刺激、油腻食物;⑧心理辅导 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给予一定的心里辅导,保持患者积极的治疗态度。
1.4 观察指标:采用自评量表,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估进行对比;采用生活质量评估量表,通过比较心理状态、身体疼痛、精神健康评分三个方面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1.5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录入SPSS25.0中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c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通过标准显著的方法得到P值,如P<0.05,代表差异显著,具有学术意义。
2.结论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经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7.36%)高于对照组(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2.2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估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身体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对比(x̄±s,分)3.讨论
老年性脑梗塞是老年人群体中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具有高损伤率、高致残率、难治愈率、高致死率等对患者有极大的危害性。在出现病情后需要及时进行治疗,由于病情发生后,患者的神经中枢会受到严重影响,引发偏瘫、语言功能障碍的症状,颅脑取栓是治疗该种疾病的方式之一,但由于人体脑部细胞极为脆弱,极容易出现脑血管破裂的情况,因此它的手术难度极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我们日常的临床治疗中,对于脑梗塞的患者临床治疗多集中于对中成药的治疗当中,陈超[]等的临床研究显示,使用天丹通络胶囊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治疗中属于高质量高效能的护理治疗手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提供基础护理,起到对临床医疗的辅助治疗作用。护理的优质护理服务以临床护理学为基础,以护理人员的护理手段为方法,以患者为中中心,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开展的护理服务,从为达到个性化干预的目的,达到了稳定患者病情,增加治疗效果的目的。吴艺珍[]等通过采用细节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发现,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给予细节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不仅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促使其获得更好地生活状态,同时还能提高总有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常规的护理干预不同,优质护理干预能够综合性的对该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通过饮食、心理、运动等多方面进行护理,调理血脂血压等因素,让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并且帮助患者增强治疗信心,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病情,从而加快患者恢复速度,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自理能力的提升和改善。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7.36%)高于对照组(7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身体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患者的身体疼痛,提高患者的精神健康,还能有效的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护患关系。本次研究的结果与莫少娟等的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效果较为一致。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快患者自身的恢复速度,并使其保持积极的治疗态度,进一步增强了治疗效果,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丽君.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7):195-196.
[2] 邢馨丹.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19,5(33):108-1093.
[3] 赵艳芳.细节化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3):2491-2492.
[4] 李琳.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9):168-168.
[5] 黄刚,杜国强,邹勇明,秦琳雁,喻道舫.疏导解郁结合中医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的影响[J].光明中医,2022,37(23):4365-4368.
[6] 席小兰,罗丽珍.认知行为干预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认知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1):1599-1600.
[7] 周艳丽,李韶银,朱丽娟.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心理月刊,2022,17(21):206-208+240.DOI:10.19738/j.cnki.psy.2022.21.069.
[8] 莫少娟,王美力,谭燕红.基于预见性理论的精细化护理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栓塞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9):82-85.
[9] 闫双颖.移动互联网管理下联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术后近远期效果及心理状况的研究[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11):167-168.DOI:10.16548/j.2095-3720.2021.11.041.
[10] 刘柯,马静.SSA量表评分联合预见性护理干预策略对老年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吸入性肺炎风险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1,53(11):1399-1401.DOI:10.16096/J.cnki.nmgyxzz.2021.53.11.046.
[11] 陈超.天丹通络胶囊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随机、双盲、单模拟、多中心、阳性药平行对照临床试验[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9):3275-3279.
[12] 黄桂梅,梁汉英,张丹.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22):163-164.
[13] 晏敏,陈赟,李慧玲等. 基于SBAR模式的心理护理结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塞)后遗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C]//.2021年南方肿瘤精准医学与护理高峰论坛学术宣读论文集.,2021:41-44.DOI:10.26914/c.cnkihy.2021.029041.
[14] 张盼,李娴,郭园丽.吞咽功能训练与鼻饲泵对急性脑梗死继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1,27(21):3336-3339.
[15] 韩丹.早期运动护理联合电脑中频治疗仪干预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20):176-177.
[16] 高路路.生活空间扩展联合奥塔戈运动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康复期间肢体功能及情绪-社交孤独心理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8):2739-2743.
[17] 费雯霞.精细化护理结合丁苯酞治疗老年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1,38(S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