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现代诗歌具备用词生动、格律自由等特点,通过学习现代诗歌,学生能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还能提升认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在初中阶段的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借助以赏促写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明确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文章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开展现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一、初中现代诗歌单元教学存在的难题
(一)应试教育“不倾向”的方针固化现代诗歌单元教学
在中高考试卷上,大作文写作要求中往往有“不限体裁,诗歌除外”的字样,并且中考试卷中,有关现代诗歌的考题很少出现或分值很低。应试教育“不倾向”于现代诗歌的客观现实,导致初中语文教师对现代诗歌教学不够重视,为了应试而模式化教学,侧重强化学生的诗歌鉴赏技巧和答题思路,忽视学生审美体验和情感获得。
(二)学生缺乏主动性,很难产生对现代诗歌单元学习的内驱力
相较于古典诗词,现代诗歌的字面理解更容易被学生获取。但有些现代诗歌具有极高的概括性、朦胧的意象化、浓烈的抒情化、深刻的意蕴性,往往让生活阅历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足、解读能力有限的初中学生“望而却步”。学生缺乏主动性,不积极思考与探究,将更难产生对现代诗歌单元学习的内驱力,这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文学素养的提升。
二、推动现代诗歌单元教学的策略
(一)赏析诗语
在带领学生赏析现代诗歌的第一阶段,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赏析诗歌的语言,围绕诗歌语言展开深层阅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音律和谐,让人在阅读时从心底感觉到愉快和舒适。对这首诗的语言进行赏析后,学生可以发现,诗人在写作这首诗时,十分注重形象的塑造,以语言与思想融合的方式,呈现了协调与统一的画面。接下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这首诗中诗人大量运用的形容色彩的词。这些形容色彩的词不仅描绘了事物的颜色,还隐晦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倾向,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在这首诗中,诗人直接言明色彩的词有“鹅黄”“绿”“白莲”等,对这些形容色彩的词进行赏析不难发现,它们所描绘的画面是明亮、温暖的,给人一种安稳、幸福的感觉,还营造了跳动、活泼的氛围。在对诗歌使用的形容色彩的词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学生会初步了解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此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这首诗中词语的组合、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此后,为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想、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练笔活动,引导学生将诗歌文本作为模仿学习的对象,将阅读和赏析过程中积累的语言知识迁移到写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布置如下写作任务:“回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歌中描述色彩的词,分析这些词是如何写出事物的特征、又是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的;模仿这样的写作方法,选取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某个画面或某个场景写一节现代诗歌,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字数在50字到100字之间。”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围绕诗歌中的词语进行深入的赏析,再据此进行写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也可以逐步提升表达能力。
(二)赏析意象
在带领学生赏析现代诗歌的意象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用诵读和批注阅读等方法,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抒情方式,重点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抒情的”这一问题。仍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歌的教学为例。这首诗描写了“燕”“月圆”“白莲”“星子”“云烟”“水光”等多种意象,诗人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自身的意识和情感融入具体的意象,表达了内心的喜悦之情。此外,诗人也通过动态的意象让诗歌变得更加优美,如“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中,诗人描绘了春风这一意象,增强了诗歌的灵动性。
要确保学生抒发真实的情感,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回顾自己的现实生活,以生活中的画面为描摹对象,并通过多种生活化的意象传达思想与情感,创作出兼具审美价值和抒情性的现代诗歌。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学习任务:“林徽因借助‘云烟’‘白莲’‘燕’等意象,以间接抒情和动静结合的方式,勾勒了云烟星雨图、花开燕语图等具有深厚审美价值的画面。在你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值得描绘的事物呢?请你选择一种或多种客观事物,巧妙地运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创作一首现代诗歌,表达你的真实感受。”在这一环节,教师带领学生赏析了诗歌的意象。通过细致的赏析和深度解读,学生会明白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包括语言生动灵活、意象丰富多样、形象饱满有趣、情感充沛丰盈等。此后,教师鼓励学生据此进行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抒发自己的感受,锻炼写作能力。
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如戴望舒的《雨巷》,诗人把当时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那种追求而不可得、飘然而逝的希望。除了受到法国象征诗歌艺术的影响,《雨巷》借鉴中国古典诗词艺术的痕迹也很明显。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愁心,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传统的意象,如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戴望舒显然是吸收了古诗词中描写愁情、创造意境的方法来构成《雨巷》的意境和想象,表现怅惘伤感。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破解意象、感受意境,来准确理解诗歌传递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在文章中善用意象传情达意。如余光中的《乡愁》,诗中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恋母之思、夫妻之爱、丧母之痛、故国之思,四个意象单纯,明朗,集中,强烈,含蓄而有张力,把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乡愁”物化、具体化,通过“托物寄情”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三)关注重点,明确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
为了让学生顺利创作现代诗歌,教师还应该在带领学生学习现代诗歌时,引导学生分析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包括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划分节奏的技巧、营造氛围的技巧等。在明确这些技巧后,学生才能创作出优质的现代诗歌。
写作一首现代诗歌时,诗人往往会运用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用以表达感受或抒发情感。在以赏促写的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点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乡愁》一诗中,诗人主要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以“乡愁是……”为主要格式反复抒情,让这首诗具有较强的情感张力。诗人将抽象的乡愁比喻为四种具象的事物—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并借助这些事物与乡愁的关联抒发内心的情感,强化诗歌的抒情性。
在学生掌握诗人运用不同修辞手法的技巧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大胆创作,利用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等修辞手法展现内心真实想法和情感。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青春”为主题写作现代诗歌,并要求学生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用“青春是……”的格式讨论青春的价值和意义,抒发真挚的情感。
除了带领学生赏析现代诗歌的修辞手法,教师还可以围绕现代诗歌的节奏划分、氛围营造、标点运用等带领学生总结现代诗歌的写作技巧,再引导学生据此进行诗歌仿写活动,让学生迁移运用这些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四)锤炼字词,感受现代诗凝练含蓄的语言
很多著名作家学习写作都是从写现代诗开始,在现代诗写作中锤炼对字词选择的敏感度,进而再开始散文和小说的创作。朱光潜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诵读,从诵读中使学生“玩索其语气,规仿其声调”,感受现代诗和谐上口、铿锵悦耳的音乐美,通过朗读,品味诗歌遣词造句、语句含义和语体色彩、艺术构思技巧等,感受现代诗凝练含蓄的语言,培养精练、准确地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秋天》,第一段“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的清晨是空旷宁静的,在这种清静的氛围里,“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一个“飘”字,描画出秋的静美怡然,这丁丁斧声震落着草木上的露珠,这丁丁斧声悠悠地飘在山谷,更衬托出秋日山谷的寂静空阔。用“饱食过稻香”来修饰“镰刀”,这是一种陌生化语言的搭配,听起来别有新奇美趣,意思是镰刀不久前刚刚在田间忙碌,割过稻穗,闻过稻香,它现在静静地挂在房檐上,进入了悠闲的时光。“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这样的诗歌语言,用了拟人和通感的修辞手法,更体现出现代诗歌语言的含蓄隽永。
结论:在开展现代诗歌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开展鉴赏活动,再鼓励学生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在开展这样以赏促写的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赏析诗歌,确保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和诗人常用的写作技巧。此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赏析、在赏析后创作,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唐钰.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式探寻[J]. 智力, 2023, (17): 68-71.
[2]陈文洁. 以任务驱动优化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J]. 智力, 2023, (13): 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