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局式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方法及价值
苏雪瑞 王珺 林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苏雪瑞 王珺 林莹,. 研究全局式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方法及价值[J]. 老龄研究进展,2022.9. DOI:10.12721/ccn.2022.157105.
摘要: 在老年AMI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全局式护理模式,并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老年AMI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入院后给予常规急诊科护理;观察组3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全局式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AMI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全局式护理模式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全局式护理;满意度
DOI:10.12721/ccn.2022.157105
基金资助: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内科危重疾病中常见的类型,若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及干预,则会威胁患者生命。研究发现,在AMI患者急诊过程中,全面、妥善的护理配合非常重要,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同时可缩短各项抢救操作时间,保障患者生命安全[1]。因此,本文将在老年AMI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全局式护理模式,并分析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老年AMI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63~81岁,平均(70.67±4.45)岁。对照组36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62~82岁,平均(71.11±5.03)岁。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急诊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全局式护理,具体方法:(1)急诊护理:接诊后,立即开通绿色通道,评估患者病情,进行吸氧、心电监护,发现心跳或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尽快完成抽血检查并送检,做好相关治疗准备;尽快将患者送入介入导管室,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追踪;做好保暖工作,协助患者完成介入治疗;(2)病房环境:为患者营造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通风良好,合理调节病房温度、湿度;(3)心理护理:由于该病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患者多存在强烈的恐惧感、紧张感,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可增加心肌耗氧,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应与患者交谈,为患者介绍监护室环境、疾病及治疗知识,缓解其陌生感、恐惧感,帮助其适应身体及环境的转变;(4)疼痛护理:患者发病后胸痛、 窒息感明显,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发病持续时间,评价其胸痛性质,适当使用杜冷丁、吗啡等药物镇痛;(5)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例如蔬菜、水果,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预防便秘;(6)康复护理:指导患者合理有规律的活动,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情况设置健康课程,讲解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后者使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价,百分制,分值与满意度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²±s)表示,采取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效果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X²±s)

截图1742287232.png

3.讨论

AMI是老年人多发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点为发病急骤、变化迅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以及致残率。患者主要表现为气急、 胸部不适、乏力、心绞痛、活动时心悸、烦躁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是造成患者猝死的重要原因。在急诊抢救时,需要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缩短抢救时间,尽快扭转患者心肌缺血坏死情况,改善患者预后。

以往护理主要为遵照医嘱开展,但医嘱中往往护理内容不够明确,护理目标也比较模糊,因此护理效果不理想。同时,医护人员沟通缺乏,也是影响护理效果的重要原因。全局式护理是一种整体护理模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方面,全面统筹急诊抢救流程,缩短各护理环节时间,提高抢救效率;另一方面,遵循“人文关怀”的理念,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疼痛护理等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者心理及生理状况[2]。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急诊球囊扩张时间、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开展全局式护理模式可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可靠的护理方案。以往有报道显示,对患者应用全局式护理模式后,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均显著缩短,且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也证实了全局式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与本次研究结果可相互印证[3]

综上所述,在老年AMI患者急诊护理中应用全局式护理模式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严丹丹.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究[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167.

[2]周春静.全局式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9,32(8):142-143.

[3]王素彩.整体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5):948-94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