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常用,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属于核酸合成抑制剂,分析其药理的作用,可以将药物的DNA复合物形成[1],将酶抑制反应产生,可以将回旋酶促进DNA断裂以及再连接的功能,干扰DNA超螺旋结构,可以对DNA的复制进行阻止,同时阻止mRNA的转录作用,可以导致细菌死亡。本组实验选择50例患者,研究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的合理用药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我院选择50例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资料,男性、女性依次是28例、22例,年龄21-85(45.5±4.1)岁,其中包括急性肠炎、泌尿系统感染、妇科感染、消化系统疾病依次是8例、20例、7例、9例、15例。
1.2方法
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来源于住院部以及门诊部,经由科室上报不良反应,结合患者病情、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等,对不良反应的表现以及转归进行观察,统计分析数据。
分析不良反应,将合理用药方式探索。
1.3数据检验
SPSS25.0统计软件中,χ2检验中,以百分号%表示分类变量,t检验中,以[x̄±s]表示连续变量,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药物是此次实验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其中诺氟沙星19例,其中左氧氟沙星23例,此次实验中,不良反应症状是瘙痒、皮疹、腹泻、呕吐、头痛头晕等。
表1 不良反应占比(%)表2 不良反应症状
3 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有全合成性,是临床上医学活性较高的药物,有较强的抗菌能力,有广泛的抗菌谱,可以对多种细菌产生杀灭作用,分析其药物的作用机制,通过对细菌DNA的互交合成进行干扰来发挥作用,将病原体消灭,对已经有耐药性的细菌进行有效杀灭,分析得出,这一药物较为独特,有较高的效率,有较低的毒性特征[2]。在医学治疗中,这一药物获得了一定好评。相关调查得出,不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会导致患者发生呼吸系统疾病、病毒性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相关性文献报道,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以用于杀灭革兰氏阳性菌、流感杆菌等,尤其是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发挥积极的杀灭作用,对于伤寒、结核病患者来说,可以使用这一类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可以采用口服用药或者注射用药,人体有良好的吸收性,在血液以及体液中,其浓度可以维持在杀菌抑菌的效果内。分析得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不会因为质粒传导耐药性而受到影响[3],因此对比其他的抗菌药物,没有交叉耐药性。在呼吸道感染中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以发挥积极治疗作用,也可以将其用于治疗皮肤感染、泌尿系统感染、骨骼关节感染等疾病,也可以将其用于围手术期的预防用药。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急性鼻窦炎等,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杀菌效果理想。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的尿路感染是因为感染大肠埃希菌而导致,菌种耐药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数值在50%,因此,在发生疾病的初期[4],可以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皮肤感染患者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化脓性链球菌,治疗患者过程中,需要全身用药,此时可以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骨关节感染患者主要是因为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肠杆菌科细菌等细菌类型而发病,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以对患者的骨关节进行有效作用,依据患者的药敏试验结果,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理选择,可以发挥积极治疗效果[5]。对于结核病患者来说,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效果不良,耐药性问题容易发生,因此,在此病的一线治疗中不推荐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可以将细菌的DNA作为靶向并阻碍DNA的回旋酶,阻断DNA的复制并杀菌吗,给药方便,临床应用优势明显,临床治疗患者中常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受到广大医患群体的认可以及喜爱[6],但是,这一药物也有不良反应发生,会阻碍患者的健康,这一类药物针对临床医生的专业水平提高了高要求,针对药量的精确以及给药方式提出了高要求,基于此,医务人员应在考虑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首先考量药物的特性以及适用的人群,例如,喹诺酮类药物会对人体的微量元素吸收代谢产生干扰,因此,对于哺乳期、孕妇以及儿童来说,会产生不同类型以及一定程度的副作用,对于敏感性肤质的患者来说,容易发生药物过敏的情况,因此,患者在用药过程中[7],应确保谨慎用药,若需要使用这一类药物,应对剂量进行严格控制,将使用次数控制,尽量将其减少。若患者可以正常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应对给药方式进行认真考量,对给药剂量进行精确,避免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若患者需要将药物口服,临床医生应叮嘱患者在饭后或者在睡前用药,将药物刺激人体的程度明显减少。相关数据证实,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后,患者不容易发生胃肠道部位的不良反应,容易发生皮肤部位的不良反应,给予患者实施口服给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占比25%左右,而注射则为32%左右。因此,临床推荐采用口服用药[8]。总结而言,喹诺酮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应在使用这一类药物过程中注意药物适用人群,对给药方式进行认真考虑,对给药剂量进行精确,促进患者所患疾病早日康复。
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之后,患者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发生心脏毒性以及肝脏毒性,分析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在用药2-4d左右出现,包括免疫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肝脏毒性、心脏毒性等,其中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胃部不舒适、疼痛等,是这一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分析患者的心脏毒性表现,是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律不齐[9],分析其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包括头部眩晕、失眠乏力以及头痛等,分析其肝肾损害,是因为患者大剂量或者长期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而导致。在用药不良反应发生之后,应立即停药,可以促进患者的不良反应缓解以及消失。临床分析得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以抑制γ–氨基丁酸,但是可能诱发痉挛以及癫痫。长期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会导致患者肝脏损伤加剧,导致患者发生肝脏功能异常以及肾间质炎等。药物会向乳汁渗透,对于哺乳期以及孕期女性来说,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需要谨慎使用。在患者使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之后,也可能发生变态反应,包括皮疹以及光敏性皮炎等,应在药物使用时避光,可以促进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进一步下降。
为了下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应参考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进行合理应用,总结得出以下几点:(1)根据抗菌谱,将药物合理选择,避免采用预防性用药方式,不同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不同的抗菌谱,在临床使用期间,应根据抗菌谱对药物进行合理选择,对这一类药物进行合理使用。(2)结合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用药,临床人员应结合药物试验结果,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合理选择,研究人员应强化沟通实验室,促进抗感治疗价值明显提升。(3)与药物的动力学参数联合,将给药流程确定。(4)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进行合理掌握,在药物的选择过程中,注意患者年龄,结合患者年龄段的不同,根据不同年龄的药物代谢特征,将优质的给药方式选择,可以避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总结得出,运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过程中,有严重细菌耐药性问题,合理用药,将药物种类合理选择,对用药测定进行强化,可以明显减少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用药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此次实验得出: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药物是此次实验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其中诺氟沙星19例,其中左氧氟沙星23例,此次实验中,不良反应症状是瘙痒、皮疹、腹泻、呕吐、头痛头晕等。分析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占比较高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以及诺氟沙星,因此,临床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严密关注,在处理时,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分析得出,在个别特异性体质的患者中使用喹诺酮类药物,会导致致命性的过敏反应情况发生,可见患者发生皮炎、皮肤瘙痒、剥脱性皮炎以及荨麻疹等,多数因为使用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而发生。分析本组实验的数据可以得出,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消化道系统反应,其次是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以及皮疹等。内分泌系统的不良反应不常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是因为内分泌系统的症状轻微,医务人员容易将其忽视,但是容易发现消化道系统症状以及皮肤症状等,因为此类症状表现明显。
总结以上得出,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监测不良反应,可以促进科学合理应用此类药物,可以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