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
王丽君1 杨丽2 刘丹3 白改荣4 邢宝月5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王丽君1 杨丽2 刘丹3 白改荣4 邢宝月5,.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J]. 农业学报,2025.1. DOI:10.12721/ccn.2025.157003.
摘要: 无公害控制技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技术上都符合目前国家对绿色环境的需求,已在各种作物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就无公害控制技术在农作物病虫害控制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并从无公害控制技术的概念出发,为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无公害防治技术;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
DOI:10.12721/ccn.2025.157003
基金资助:

引言:

无公害控制是一项绿色、无污染的控制技术,它不仅能确保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而且能有效地解决其他问题。然而,无公害控制技术并非面面俱到,在运用时,要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选用适宜的控制技术,之后还要与其他病虫害控制技术相结合,才能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一、农业种植病虫害多发的原因

(一)天然林的低覆盖率

    现在,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了国家对农业生产的保护,通过一系列的相关措施,使得耕地面积快速增长;农业耕种面积大幅提高。虽然说,人工造林能够大幅度增加农业的种植面积,同时也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木材。然而,人工栽培还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使病虫害的控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因为大多数的造林都是人为的,所以大多数的造林树种都是相对单一的,这样就不能造成农作物的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不强。极易加重病虫害发生。一般来说,天然的农业,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同时,对整体的生态系统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天然农业的种植可以通过自身的调整来实现相应的控制[1]

(二)营林方式不合理

目前,大部分的农业生产人员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农业种植的长势和成林效率上,而忽略了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防治,没有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林木的栽植密度,任意增加,这就迫使林木生长的空间减少;导致农田内光线不足,通风不畅,容易滋生病虫害[2]

(三)化学药剂使用不规范

在发生病虫害的时候,大范围的喷洒化学药剂能直接清除病虫害,但过量的使用也会让病虫害对其有一定的抗性,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不利于树的生长。在实践中,若有关人员未经过规范的管理与训练,不但不能根除病虫害,反而会使害虫加重;另外,化学农药在杀灭有害生物的同时,还会对有益的昆虫造成负面效应,进而导致农业生产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并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的危害。

二、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一)加强对农业种植的检疫

与天然植物相比,人工栽培的植物更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农作物的检疫工作,相关的农业生产部门在选择农作物的时候,必须要了解树木的抗病虫害能力,尽可能地选择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另外,对易受病虫害危害较大的树种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科学栽培,以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对病虫害的抗性。提高苗木的品质,能够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要转变单一品种的种植方式,加强农业种植的多样化,才能更好地降低病虫害带来的损失,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种植的自我防卫与调控能力。

(二)使用先进防治技术

要达到无公害控制,就必须对物理、生物控制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研究。物理控制是指利用与虫害有关的物理特征,采取有目的的控制措施,例如用白色树干诱捕法。而生物防治则是使用有害生物的天然天敌来消除它们,例如:引入啄木鸟、麻雀等益鸟,既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又能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动物保护意识。物理控制与生物控制相结合,是一种更加科学的方法,既能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又能使相应的费用下降。

1、 进行生物防治

一般来讲,鸟类是有害生物的天敌,所以可以利用益鸟来控制害虫,例如喜鹊和啄木鸟就属于益鸟,它们以捕食害虫为食。农业种植可以饲养并保护益鸟,保护益鸟的繁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样既能节省经济成本,又能降低人力成本。另外,除益鸟外,微生物在控制害虫和害虫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有些微生物会寄生在寄主的体内,从寄主体内汲取养分,然后迅速死去。所以,可以通过添加相应的微生物,例如某些活性更高的真菌、病毒等,来达到对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控制。另外,还可以利用害虫的天敌来控制病虫害。大部分害虫和害虫都有天敌,利用它们来控制林木的病虫害是很有必要的。相关的农业生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对本地病虫害的种类和它们的生活习性进行分析,引进害虫的天敌,从而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另外,生物农药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传统的化学杀虫剂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及不良反应,而生物杀虫剂是一种新型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害虫;但是,它对人类的健康影响不大,但是它的成本很高,这对农业生产部门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务开支。有关农业生产部门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地选择各类无公害控制技术。

2、进行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指运用物理的原理和特性,如光、温、声、物理隔离等,达到预防或控制的目的。在树与树之间,可以喷洒有毒喷雾剂,将病虫害的迁移隔离开来,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活动,从而实现对害虫的集中消毒。也可以通过生理屏障,利用病虫害的某些生理特征,例如喜欢在树干上繁衍、生长,把浸有橘子醋的绳索绑在树上;这样就能降低在产卵季节里病虫害的滋生,从而降低对树木的损害。另外一种是引诱,通过激素和光线,扰乱昆虫的感知,从而降低昆虫的交配和繁衍速度,也可以采用高温方法,很多病虫害都会附着在种子上,在种子没入土前,将其控制住。采用高温灭菌装置对种子进行灭菌处理,既可消除部分有害生物,又可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在炎热的天气里,将种子暴露在阳光下,还能杀死里面的害虫和害虫。

(三)完善农业种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建设规划

农业生产资源开发的终极目的是要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并改善目前的生态环境。在农业种植产业发展的前期,有关部门要以农业种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工作目标,针对各个区域的农业种植资源建设与发展状况,制订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种植资源开发计划,确保区域内农业种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一个统筹的生态空间,对农业种植发展规划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基于农业种植资源的整体开发,对林区的保护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健全,将有关制度严格地贯彻到农业种植资源发展的每一个步骤中,确保农业种植资源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此外,要建立健全农业种质资源开发的奖惩体系,对采伐活动进行监督、处罚,对在林业资源保育中有突出表现的集体进行奖励;通过动员社会力量,使人们在各自的区域内积极参与到对农业生产资源的保护中来,从而保证农业生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得以实现。

结论:综上所述,随着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人对生态环境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因此,采用无公害的治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不但是一种重大的革新措施,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措施。同时也可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这不但能让农作物生长更好,而且也能增进农作物内部的物种多样性。由于意识到了病虫害的危险性,加之对常规的治理方法的滞后,有关工作人员主动地开展了无公害治理技术的研究,并将其推广到实践中,从而对害虫的防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为发展和发展农耕打下了一些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爱亭. 无公害防治技术在农业种植病虫害防治中的运用分析[J]. 种子科技,2023,41(13):126-128.

[2] 侯海霞. 农业现代化下小麦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 种子科技,2023,41(6):69-7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