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护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对患者治疗结果和医院运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1]。特别是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和资源配置的日益紧张,如何有效地利用护理资源,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成为了现代医疗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DRG(疾病诊断相关组)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服务和费用管理方法,逐渐受到了国内外医疗行业的广泛关注[2]。DRG系统最早起源于美国,是一种以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为基础,将相似病例分组的方法。这种分组方式不仅有助于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支付者之间的费用结算,而且对于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也显示出了显著的优势[3]。随着DRG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也日益扩展,特别是在护理领域,DRG系统为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和工具。然而,尽管DRG系统在国际上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但在国内,特别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还相对较少[4]。国内的医疗体系和国际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将DRG系统有效地融入到我国的医疗体系中,特别是在护理管理领域中,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管理和策略问题。因此,探索基于DRG的护理精细化管理模式,不仅对于优化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提升护理工作效能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于推动我国医疗管理体系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5]。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探讨在我国医疗体系中应用基于DRG的护理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具体操作方法,以期为我国医疗管理特别是护理管理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从2022年7月开始,选取本院心内科护士20名作为研究对象,至2023年1月实施基于DRG的护理精细化管理。收集和比较了管理前(2022年3月至12月)和管理后(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的数据。筛选此时间段内在本院医院工作的护士为对象,纳入其中13名,管理前后均为同一组。护士年龄23-43岁,平均数值是(30.16±4.28)岁。工作年限2-20年,平均数值是(10.03±1.85)年。选入研究者均在研究时间段内在医院工作,属于我院正式员工,截止研究开始时工作年限满2年。
纳入标准:在研究期间(2023年3月至2023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工作的护士;年龄在23至43岁之间;工作年限在2至20年之间;研究开始时为我院正式员工,并且至少已在医院工作满2年;同意参与本研究并能够提供完整的工作效能和护理管理质量相关数据;
排除标准:在研究期间未能全职在医院工作的护士;有计划休假或长期休假(例如育婴假、病假等)影响工作状态的护士;在研究开始前不满2年工作经验的护士;存在影响工作表现的健康问题或心理问题的护士;未能提供完整研究所需数据的护士.
1.2 方法
(1)在开展管理前,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按照医院内部的常规规章,智度按照要求基本完成前作流程,定期做好检查,并对患者的康复状况以及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做出相应的监督领导,护理人员积极学习医院前沿知识和先进技术。
(2)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与护理成本精细化管理:在DRG护理精细化管理模式下,重点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降低护理成本。在开展护理时,研究人员发现针对医院内部开展管理工作期间通过病例组合指数进行处理,能够确定不同科室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工作量,进而为护理人员提供对应的配置依据,例如病例组合指数相对较高的科室内你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所以需要更多的护理人力资源来予以支持,而在这一基础上需要相关工作人员。针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职称以及年限等基本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实现数量和配置的管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降低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成本。
临床护理路径的推进和精细化管理:临床护理路径(CNP)的实施是DRG护理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临床护理路径在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将循证护理作为引导,强调针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确保每一步护理服务都能针对患者的具体需要。这不仅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而且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实现了护理工作流程的精细化管理。
“带组护士”制度的建立和质量管理:在DRG背景下,建立“带组护士”制度,按病种分配护士,实现护理质量的精细化管理。每个病种组设立一名“带组护士”,负责该组的护理质量、安全、教学、健康教育等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每个病种组得到专业和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促进护理人员在专业领域的深入发展,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完善护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护理信息系统是实现护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在DRG模式下,应强化护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以支持数据驱动的护理决策。信息系统应覆盖护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源消耗等多个方面,使其能够与医院其他信息系统无缝对接。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更好地响应患者需求,降低运营成本。
1.3 判定指标
在管理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护理管理质量和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治疗前后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在对最终数据进行统计时,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25.0 for windows,根据结果计算X2与t值,分析统计学可信度,当最终数据结果对比后达到统计学意义运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护理管理质量分析
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P<0.05)。
表1 护理管理质量分析(分,x̄±s)
2.2 综合素质分析
管理后护士综合素质得分高于管理前(P<0.05)。
表2 综合素质分析(分,x̄±s)
2.3 工作质量分析
管理后护士工作质量得分高于管理前(P<0.05)。
表3 工作质量分析(分,x̄±s)
2.4 职业认同感得分
管理后护士职业认同感得分高于管理前(P<0.05)。
表4 职业认同感得分(分,x̄±s)
3 讨论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人力资源管理对于提升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至关重要。医院作为一个专业技术性极强的服务机构,其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独特的挑战。首先,医院的工作环境复杂,涉及到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要求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关注员工的数量和结构,还要注重其专业技能和持续教育[6]。此外,医院的工作性质要求高度的精确性和专业性,护理人员需要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下保持高效率和高质量的服务,这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和情感状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DRG的护理精细化管理模式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7]。通过该模式,医院可以更加科学地配置护理人员,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该模式后,不仅护理管理质量得到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质量也有显著提高,这表明通过精细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工作流程优化,可以有效提升医院护理服务的整体水平。这对于国内医疗机构在面临人力资源紧张和成本控制压力的情况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策略。尽管本研究取得了积极的结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研究样本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心内科护士群体,未能涵盖更广泛的医疗领域和护理人员。因此,未来研究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以验证DRG护理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普适性和效果。此外,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环境的变化,DRG模式本身也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的医疗需求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齐玲. 基于DRG评价指标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3, (11): 166-168.
[2]李雪, 高浑敏, 平卫伟, 李韶霞, 降凌燕. DRG背景下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分析[J]. 卫生软科学, 2023, 37 (11): 67-70.
[3]田立启, 刘佳, 李江峰, 景晓琳, 赵春祥. DRG支付方式下公立医院运营管理路径选择与体系构建[J]. 中国医院管理, 2023, 43 (11): 10-14.
[4]李鑫, 李祥飞, 龚超. 基于医院管理委员会的DRG内部控制路径优化实践探索[J]. 中国医院, 2023, 27 (11): 72-75.
[5]王明飞, 李桂凤, 梁杨, 肖晓兰. DRGs支付改革前后结直肠癌手术病例住院费用分析[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 34 (10): 1400-1403.
[6]刘晴晴, 熊金芹. 基于RBRVS与DRG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优化策略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 2023, (09): 133-135.
[7]王雪玲, 陈佳林, 时晓萱, 徐浩, 吴晓晓, 高彦青, 周燕, 李珍, 刘红, 张福仁. DRG付费下皮肤病专科医院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 39 (09): 65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