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下影响护理研究生建立和谐导学关系的因素研究
邱笛 郭慧玲 刘晓丽 陈叶玲 胡猛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邱笛 郭慧玲 刘晓丽 陈叶玲 胡猛,. 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下影响护理研究生建立和谐导学关系的因素研究[J]. 中国护理学报,2025.2. DOI:10.12721/ccn.2025.157020.
摘要: 目的 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探究在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下影响护理研究生建立和谐导学关系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520名全日制护理研究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护理研究生建立和谐导学关系的影响因素。结果 导师与学生一致性会减少因为性别产生的距离感,导师初次见面时做自我介绍可以促进学生更快的了解认识自己的导师;导师提共良好的科研条件、导师提出合理且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更快的让导师与学生达成一致的目标,以使更好的建立导学关系;导师拥有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能平等的对待学生、鼓励学生、肯定和认可学生的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加信任导师;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导师能及时给与帮助,学生也能将所学及时反馈给导师,这些行为可以促进导学关系的发展;导师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导师对学生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及从事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结论 师生性别一致、导师有做自我介绍、导师的科研能力强与个人成就高、导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导师与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导师拥有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能平等对待学生、鼓励学生、认可学生、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能及时给与帮助以上因素都是影响护理研究生建立和谐导学关系的因素。
关键词: 佩皮劳、人际关系、导师、研究生、导学关系
DOI:10.12721/ccn.2025.157020
基金资助:‘Peplau人际关系理论’视域下护理研究生和谐导学关系模式构建研究[HLYJ2022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1]研究生培养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因而推动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人才引领驱动,促成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2]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创新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而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贯穿整个研究生教育,是影响教育质量与科研绩效的重要因素,关注导学关系具有一定的显示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9月在读全日制护理研究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50份,回收520份,有效回收率为94.5%。

1.2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前期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网站搜集了大量研究生导学关系问题的相关文献、专著等资料,并将其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确定体现导师与研究生导学关系的主要因子及调查指标,设计了《护理研究生导学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该问卷在编制过程中征求了多位研究生教育专家、研究生导师、管理人员意见和建议,并在研究中进行了小范围预调查,最后修改定稿。问卷设计是以佩皮劳人际关系模式[1]为基础,围绕人际关系四个阶段:认识期、确认期、开拓期、解决期展开。将题目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工作经历、导师职称、导师有无担任行政职务等;第二部分为导学关系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导师自我介绍、学习目标、相处模式、指导频次等;第三部分为导学关系影响因素,包括性格和品德、帮助与反馈,科研指导等。问卷共41题,大部分为单选题,少量多选题,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星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生样本基本情况统计结果如表1统计学与处理

采用Excel2016软件录入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

 表1研究生样本基本情况统计结果2.png


2.结果与讨论

2.1认识期 88.46%(460/520)的学生与导师是同一性别,82.5%(429/520)的导师在第一次见面时有做自我介绍,70.96%(369/520)的导师同时担任行政职务,78.46%(408/520)的导师同时指导2~5名学生。

 认识期:是了解问题时期,是指学生与导师见面后互相认识的阶段。调查中发现学生跟导师是同一性别,会减少因为性别产生的距离感。导师在初次见面时做了自我介绍,同时指导几名同一级的学生会让学生对导师有一个快速的了解。导师同时担任行政职务会让学生有一种权威性和信服度,以上信息都是可以促进学生更快的了解认识自己的导师。

2.2确认期 96.35%(501/520)的导师提出过具体的学习目标,88.85%(462/520)的学生觉得导师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合理的,97.88%(509/520)的学生在读研期间有明确的学习目标。63.85%(332/520)的学生对导师提供的科研条件满意,导师给予指导的频次:研究方向,每月1-3次57.88%(301/520);科研学术,每月1-3次56.73%(295/520);理论知识,每月1-3次53.27%(277/520);临床实践,每月1-3次52.69%(274/520);就业指导与职业规划,每学期1-3次31.35%(163/520)、每月1-3次30%(156/520) ;思政教育,每月1-3次30.96%(161/520)、每学期1-3次25.19%(131/520);日常生活关心,每月1-3次43.85%(228/520)、每学期1-3次25.58%(133/520)。69.81%(363/520)学生非常希望开展促进和谐导学关系的活动。

确认期:是确定适当专业性帮助的时期。调查中发现在导师提共良好的科研条件下,导师提出合理且具体的学习目标时,学生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时,可以更快的让师生达成一致的目标,以使更好的建立师生关系。对于导师在各方面的指导频次的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导师给与的指导频率为每月1-3次,又有69.81%的学生是非常希望开展促进和谐导学关系的活动,反向证明学生希望多与导师有接触交流的机会。

2.3开拓期 85%(442/520)的学生觉得与导师交流互动过程中气氛较为融洽,92.69%(483/520)的学生喜欢与导师的相处模式, 85.96%(447/520)的学生表示当导师带两名以上的学生时,导师对待没有偏向,87.5%(455/520)的学生表示在求助于导师时,导师会及时给予帮助,70.38%(366/520)学生对导师的性格和品德非常满意,85.38%(444/520)学生得到帮助后,会将所学再次反馈给导师, 71.15%(370/520)的学生觉得导师能够平等地讨论问题, 59.23%(308/520)的学生经常被导师鼓励,63.65%(331/520)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62.12%(323/520)学生觉得导师肯定和认可学生的能力。

开拓期:进一步深化师生关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建立相互认可、相互信任的关系。调查中发现在相处过程中导师能平等的对待学生、鼓励学生、肯定和认可学生的能力,导师拥有良好的性格和品德可以让学生更加信任导师;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导师能及时给与帮助,学生也能将所学及时反馈给导师,这样不断正反馈可以促进导学关系的发展,缩短导师与学生间的距离。

2.4解决期68.85%(358/520)的学生觉得导师对以后从事的工作有很多影响,70.38%(366/520)的学生觉得导师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多影响,69.42%(361/520)的学生认为导师是学习榜样,70.77%(368/520)的学生觉得导师能尊重学生的个人研究兴趣。

解决期:视学生的需要,在导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调查中发现导师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导师对学生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及从事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结论

1在认识期师生性别一致、导师有做自我介绍、导师的科研能力强与个人成就高会促进学生对导师的了解与认识;

2在确认期导师能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导师与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更好的建立师生关系。

3 在开拓期导师拥有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能平等对待学生、经常鼓励学生、认可学生、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能及时给与帮助、学生也能及时将所学反馈给导师,这些行为都可以促进导学关系的发展,缩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相互认可、相互信任的关系。

4在解决期导师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从而对学生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所从事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通讯作者:孙丽

参考文献:

[1]求是网.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2022-10-25)[2023-08-26] 

[2]新华社.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0-07-29) [2023-08-26].

[3] 冯蓉,牟晖.博士生导师在构建和谐导学关系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北京市10所高校的调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54-58

[4]李晓玲.护理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6-116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