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20年,我国宣布“双碳”目标,即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农业作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责无旁贷。南疆地处我国西部干旱区,独特的绿洲农业发展模式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南疆绿洲农业需转型升级,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低碳发展路径,健全适应低碳发展需求的会计治理体系,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一、“双碳”目标对南疆绿洲农业生产的影响
南疆独特的绿洲农业发展模式,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南疆绿洲农业同时面临资源环境压力和低碳转型的双重挑战。一方面,南疆属典型的内陆干旱气候区,水资源短缺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高强度的农田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下降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而农田灌溉用电、农业机械用油等能源消耗,又会带来大量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南疆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导致土壤板结、农田生物多样性减少,不仅降低了农产品品质,更易诱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据测算,南疆化肥农药年均使用强度高达每亩20公斤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化肥面源污染导致的氮氧化物排放,已成为南疆农业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南疆绿洲农业生产适应“双碳”目标的对策
(一)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南疆地处干旱区,降水稀少,农业生产高度依赖灌溉。在农业生产结构上,应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力,合理确定耕地面积,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应大力发展节水型作物,科学调整棉花、小麦、玉米等高耗水作物的种植规模,增加设施农业、旱作农业的比重。同时,鼓励发展农区林果业,通过农田林网、防护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切实增加农田林草覆盖率,提高土地沙漠化防治能力。在养殖业布局上,应根据南疆水资源和环境容量,合理确定畜禽养殖规模,严格控制超载圈养,鼓励发展节水型、生态型养殖方式,严格规范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减少面源污染。
(二)发展节水农业技术
南疆农田灌溉以漫灌为主,灌溉水利用率不足40%,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发展农业节水技术刻不容缓。南疆应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政策,加大高效节水灌溉设施的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发展滴灌、垄作沟灌、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切实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在改善农田灌排体系的同时,还应加强农田配套工程建设,提高田间工程配套率。针对南疆农业面源污染突出的问题,要严格落实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农药过量施用。在水肥耦合方面,积极探索水肥一体化、化学农药减量控释等新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在种植业三级防护体系建设中,还应广泛应用生物农药、天敌昆虫等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手段,最大限度降低农药化学污染。
(三)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南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有机废弃物产生量大,但资源化利用程度偏低,废弃物随意丢弃、填埋,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碳排放。应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针对农作物秸秆,可就近就地发展青贮饲料,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草;不宜青贮的秸秆可就地碾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化肥施用量。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鼓励发展沼气等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项目,在满足能源替代的同时,沼渣、沼液可用作有机肥还田,实现粪污资源的全量利用、零排放。政府应设立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专项补贴,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如新疆某县依托农作物秸秆、棉花加工副产品等资源,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项目年利用秸秆12万吨,饲料化利用率达70%以上。通过项目的实施,当地秸秆综合利用率由不足30%提高到85%,畜禽粪污基本实现全量利用,农民年均增收1200元以上。秸秆等废弃物变废为宝,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水平。
三、“双碳”目标下南疆绿洲农业会计治理的适应性策略
(一)完善农业碳汇核算体系
当前,南疆农业碳汇核算体系不健全,缺乏科学、规范的碳汇计量标准和方法,农田、林草等碳汇资源的固碳量难以准确核算,碳汇价值难以体现。应加快构建涵盖农田、林草、湿地等的农业碳汇核算指标体系,明确不同农业功能区的碳汇计量边界、核算频次、核查规范等。在农业碳汇调查监测方面,可利用3S等技术手段,开展农业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碳储量本底调查,摸清南疆农业碳储存家底。在碳汇计量方面,应因地制宜设置永久观测点,长期监测农田、林草等的生物量变化和土壤碳含量动态,建立南疆特色农业碳汇定量模型。在碳汇价值核算方面,鼓励开展南疆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科学测算农业碳汇的经济价值,为开发农业碳汇交易奠定基础。
(二)建立农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农业碳排放权交易是利用市场化手段倒逼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南疆应抢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机遇,率先将农业领域纳入区域碳市场,探索符合南疆农业特点的碳排放配额分配和交易机制。在总量设置上,可根据南疆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种植结构等因素,合理确定农业碳排放基准线和配额分配方案。在交易规则设计上,应简化交易流程,降低农户参与门槛。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充当农户碳汇交易的组织者,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在农业领域率先试点碳普惠制度,鼓励农民采取秸秆还田、免耕、增施有机肥等低碳农事措施,通过碳汇交易获得减排收益。在交易平台建设上,鼓励依托产权交易所建立区域性农业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为市场各方提供综合服务。加快农业碳核查、资产评估、法律等中介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碳市场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健全农业绿色金融支持政策
发展绿色金融,是调动社会资本支持农业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南疆应将农业低碳发展融资纳入地方金融改革总体方案,在信贷、债券、保险、基金等领域制定配套优惠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南疆高效节水灌溉、秸秆综合利用等农业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银行与龙头企业合作,采取订单、租赁等方式为农户低碳农事措施提供融资。探索开发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类抵押贷款,拓宽农业融资抵质押物范围。鼓励发行农业绿色债券,将筹集资金专项用于农业低碳发展项目建设。在农业保险方面,将农业温室气体减排责任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降低农户采用低碳农事措施的后顾之忧。支持设立南疆农业低碳发展投资基金,吸引国内外资本投向农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建立绿色金融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农业低碳信贷投放力度。
结语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南疆绿洲农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南疆应立足资源禀赋,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水平。同时,构建农业碳汇核算体系,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健全绿色金融政策,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探索具有南疆特色的农业低碳发展路径,完善适应低碳发展需求的会计核算和治理机制,南疆绿洲农业能在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彰显担当作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蒋和平,詹琳,何亚萍,等.新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路径与策略[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23(1):12-22.
[2] 潘文轩.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及实现策略[J].中州学刊, 2022(1):37-44.
[3] 王子雨.植物保护在农业生产中的发展及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农业科学, 2023.
作者简介:姓名:邵美君 学历:研究生 工作单位:塔里木大学 邮编:843300 研究方向:绿色生产、绿色农业
姓名:王学剑 学历:研究生 工作单位:塔里木大学 邮编:843300 研究方向:绿色生产、绿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