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主要类型
1.1实时仿真技术
首先,在油田电力系统中应用实时仿真技术,有助于预测系统内部可能出现的问题,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系统顺利运行。同时,应用实时仿真技术有助于充分了解实际电力设施情况,发挥电力系统的价值。例如,通过实时仿真技术,将实际分析出的逻辑资源和地理信息定位等技术进行融合,优化电力设施和电网传输。一旦出现故障,地理信息定位技术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故障位置,进而保障油田电力系统的安全。其次,应用实时仿真技术,能够为油田电力系统提供大量的实测数据,同时结合不同油田电力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实验分析工作,工作人员通过了解实验结果,对油田电力系统进行内部优化,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极大便利。再次,实时仿真技术通过三维仿真系统,结合地理空间数据,实现对油田电力系统的内部统一管理和交互操作。三维仿真系统具有极强的应用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图形表达,有助于工作人员更加直观地了解油田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为电力工程的施工和维修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最后,为了保障油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因此,可以借助实时仿真技术,帮助工作人员了解油田电力系统的操作技巧,使工作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并通过技能培训和考核,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减少误操作,保证油田电力系统能够顺利运行。
1.2智能保护技术
首先,油田电力系统需要定期开展升级和优化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应用智能保护技术,对油田电力系统实施智能保护,使油田电力系统与现有通信网络融合,保障油田电力系统的升级优化。其次,通过智能保护技术,将智能保护系统和电力系统融合,加强对油田电力系统的保护。一旦电路出现故障,电路保护装置可自动切除故障元件,保证电力系统正常工作部分还能够继续工作,缩小损失范围,避免对整体线路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智能保护系统可以针对故障进行分析,获取智能化的分析结果,及时向工作人员发出故障信号,工作人员能够了解电路故障的原因,并及时进行故障处理,提高故障处理效率,减少经济损失。此外,智能保护系统可以深入分析油田电力系统保护情况,针对油田电力系统保护环节,加强智能保护技术的应用,提升油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油田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并进一步保障电力工程的安全施工。最后,在油田油田电力系统中应用智能保护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保障我国油田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行。
1.3人工智能技术
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油田电力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弥补人工操作的不足。首先,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油田电力系统融合,能够及时解决油田电力系统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为电力工程施工提供便利。其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时评估现有电力系统的工作状态,并经过一系列的监测和管理来优化油田电力系统。
2油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2.1现场总线技术
现场总线技术通过为电力系统提供设备连接和通信、实时数据交换、控制命令传输等功能,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集成化。应用现场总线技术,将各种自动化设备连接在同一总线上,实现设备之间的便捷通信和信息共享,提供灵活高效的设备控制方式。此外,现场总线技术还支持不同的网络拓扑和通信协议,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和可扩展性。通过系统集成,现场总线技术为电力系统提供了完善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高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
2.2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
传统数据库主要依据用户命令被动式地提供用户想要的数据,而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通过嵌入特定的规则程序,可以主动触发事件规则进行服务。在电力系统中,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主要应用于自动化监测和数据库检测,通过数据管理、实时响应、面向对象编程和数据共享等功能,能够提高数据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准确率。此外,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能够实现对事件和数据更新的实时捕捉和处理,提高电力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2.3自动化补偿技术
由于电力系统负荷波动大、用电量大、电压变化快,其运行功率不稳定,需要采用补偿装置来对功率、电压等进行补偿和自动控制,消除谐波,降低电力电能损耗,提高供电质量。自动化补偿技术可以用于电力系统无功功率的优化和控制,通过监测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实时调控无功补偿装置,使功率达到预定目标,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自动化补偿技术也可用于电压的稳定控制,通过监测电力系统电压、频率和相位等参数,自动进行调整,使电网的电压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电力稳定输出。此外,自动化补偿技术还可以用于故障检测和恢复,通过实时监测电力系统功率参数变化,可以快速检测出电力系统中存在的故障,并及时进行调整,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稳定。
2.4神经网络控制技术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控制方法,智能化程度高、适应性强,无须复杂的建模过程,通过学习样本和调整参数便能实现对任何复杂系统的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技术被广泛用于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通过神经网络模型,对待控制变量和未来变化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在短时间内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电力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也可以应用到电力系统智能化检测中,通过分析电力系统的各种数据,建立运行模型,预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并及时做出响应,自动调整电压和频率,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2.5柔性交流输电技术
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一种综合电力电子、微电子、通信和自动控制等技术的新型输电技术,用于灵活快速控制交流输电,通过为电网提供感应或无功功率来提高输电质量。该技术的主要特征是灵活性和可控性,能够实时监测和控制电力系统中的各种参数,包括电流、电压、频率等,同时对电力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可以满足电力系统长距离、大功率、安全稳定输送电力的要求,为交流输电提供了自动化控制的功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大面积停电,同时还能够实现电力系统的负载均衡,优化能源调度。
结束语:在当下,对电力的需求已在所有业务领域中变得至关重要。针对油田基本的采集项目,加强电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技巧能大幅度提升油田的采集效益。随着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无需人值守的工程现场越来越频繁地被应用。在油田自动控制技术逐渐成熟的过程中,确保电力系统能以安全和稳定的方式运行,同时减少电路传输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已经成为现今油田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主流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姚继荣.油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及趋势分析[J].电子制作,2019,(12):61-62.
[2]王平.油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及趋势分析[J].装备制造,2015,(06):89-90.
[3]褚晓锐.油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装置[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4,33(11):83-84.
[4]张传兴.油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4,33(03):76-77.
[5]贲艳波.油田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32(07):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