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互作用在中药临床应用中的研究与防范措施
摘要: 随着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中药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 DDI)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在中药临床应用的过程中,由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存在,不仅会降低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严重的情况下甚至还会给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消极影响。为此,在临床中药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药物相互作用。本文在研究中,针对中医典籍以及既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针对当前中药临床应用中药物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观点进行了梳理,希望为临床中医师科学、规范的使用中药材,规避药物相互作用提供经验分享和借鉴。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当前的医学领域中,中药凭借其独特的药理作用以及出色的临床治疗效果,在很多疾病的治疗方面都有较好的治疗价值[1]。但是随着临床中药使用的增多,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也逐步凸显出来。所谓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临床在使用两种以上药物进行联合用药治疗时,药物彼此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或是二者可能发生的反应。由于药物相互作用的存在,不仅可能降低药物的药效,甚至还会导致患者在服用中药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为了确保中药治疗的效果,在为患者提供中药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尽可能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一、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和机制

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较多,常见的包括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效学相互作用以及三维药物相互作用等[2]。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指的是医生在为患者使用两种及以上药物治疗疾病时,不同药物在患者体内发生代谢、吸收以及分布、排泄过程中存在的相互影响。药效学相互作用则指的是在使用两种或以上药物为患者行临床治疗过程中,不同药物的联合使用可能给患者疾病治疗带来相互增强或是相互抑制的治疗效果。三维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在使用两种或以上药物为患者行疾病治疗时,不同药物在分子水平上相互结合并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对临床药效的发挥产生影响的情况[3]

由于药物相互作用类型不同,为此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也不同。有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在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主要有酶抑制、药物代谢、药物排泄以及药物靶标的相互影响等。在中药领域中,酶抑制是中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中最常见的机制之一[4]。由于中草药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可以通过抑制或是激活患者体内酶活性的方式对其他药物的代谢以及吸收功效产生影响。而且由于中草药中含有的部分化合物会对患者用药后药物在患者肝脏中的代谢途径产生影响,从而致使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发生改变。

二、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实践与应用

在临床中药治疗的过程中,对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的剖析,对临床中药用药有不可替代的意义。通过剖析不同中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和机制,能够促使中医师在为患者制定中药治疗方案时,不仅可以结合患者的病情为患者制定科学的中药用药方案,同时也可以基于药物相互作用的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以确保中药药效的发挥,提升中药的临床治疗效果[5]。在目前中药的临床用药治疗上,中医师在制定中药方剂时,一定要充分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明确不同中药材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从而确保其在为患者制定中药方剂时能够科学的筛选中药材,尽可能降低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风险。

在临床中药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探究也可以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指导和借鉴[6]。在既有的研究中,学者认为,通过研究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能够明确不同中药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制,从而可以为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经验指导[7]。而且基于对中药相互作用的探讨,还能够促使中药师以及中药研发人员能够对不同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以及作用靶点有清晰的了解,明确不同中药配伍的禁忌和标准,从而为推动重要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推动。

三、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研究中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药学中也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技术以更好的进行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探讨。有学者指出,在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过程中,实验研究是基础。为此在探索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得出科学可信的结论,并为中药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此外也可以通过体内外动物实验、细胞实验以及体外实验等对人体体内的情况进行模拟,从而获取中药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了解中药相互作用对人体的影响[7]。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进而研究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在中药相互作用研究的实践领域,临床观察也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通过对临床病例的观察和总结,从而有助于药物研发人员了解中药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对其作作用机制以及临床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

四、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防范对策

考虑到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为此在临床使用中药为患者行临床治疗时,为有效降低药物相互作用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要求中医师必须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带来不良反应的防范。这就要求中药师自身必须对患者的用药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明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在用药物,过去曾经使用的药物,所使用药物的剂量、频次等[8],并明确患者目前是否有在服用一些含有中草药的保健品等。通过对患者用药史进行全面的评估,有助于主治医生明确所制定的中药方剂是否可能存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并采取积极措施防范风险。

中医师在配伍用药时,也要充分了解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合理选择药物组合。对于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药物,中药师则可以采用调整药物剂量、给药时间或选择具有较少相互作用的药物等方式来降低相互作用的风险[9]。此外,还可以采用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和参考文献等工具来辅助医生进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制定。

 另外还要注意加强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向医生和患者普及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知识和防范措施,提高其对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减少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和传播[10]

 五、结论

总之,中药药物相互作用是中药临床应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和了解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机制及其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可以为中药的安全有效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采用合理的防范措施可以降低中药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并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祝颖,张洒洒,胡子晗,等. 中西药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回顾与展望 [J]. 中草药, 2024, 55 (06): 1788-1798.

[2] 刘凡琪,李楠,王凤颖,等. 细胞色素P450酶介导的中药注射剂代谢性相互作用研究现状及思考 [J]. 药物评价研究, 2023, 46 (05): 1116-1124.

[3] 王双艳,黄德红,刘国秀,等. 贯叶金丝桃药物相互作用回顾性分析 [J]. 亚太传统医药, 2023, 19 (03): 163-167.

[4] 张颖,杨琳,李军梅,等. 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中西药药物相互作用 [J].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47 (19): 5121-5130. DOI:10.19540/j.cnki.cjcmm.20220613.501.

[5] 申晨. 医生和药师对中西药物相互作用的知信行调查及需求的访谈[D].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2. DOI:10.26973/d.cnki.gbjzu.2022.000628.

[6] 田志浩,艾则孜江·艾尔肯,韦鲜花. 体内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1, 36 (10): 2192-2199.

[7] 陈慧敏,戴岳,夏玉凤. 生物碱类化合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1, 37 (18): 2523-2526. DOI:10.13699/j.cnki.1001-6821.2021.18.035.

[8] 叶倩,文海若,汪祺,等. 基于转运体的中药毒性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J]. 药物评价研究, 2021, 44 (08): 180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