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中国南部沿海的广东省,地处南岭以南,南沙区位于珠江出海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几何中心,是广州市唯一的出海通道,也是连接珠江口两岸城市群和港澳地区的重要枢纽性节点。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选址于广州市南沙新区明珠湾区横沥岛尖,具有五水汇湾出海口的绝佳地域优势。这里承载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试验田的历史使命。着眼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方案设计以“定位国际水准、彰显地标形象、诠释中国文化”为主旨,打造一个世界新金融及丝路合作对话的新高地。
二、swot分析
项目地域及用地条件有着明显的优势及劣势,首先基地内部地势平坦,外部交通便利,场地的可达性十分良好,基地毗邻河道,景观条件良好,辐射范围十分广泛;但同时两个地块被道路分割明显阻碍了场地内部的联系,场地内部易受到交通设施产生的噪声影响。项目的外部机遇条件也十分明晰:基地位于横沥岛尖是粤港澳大湾区全面合作示范发展的核心区及先导区。虽然外部的现状用地多维农田鱼塘及荒败的建筑,没有可以依赖可以形成联动发展的空间格局,但是可以利用交通跟景观的优势,协调周围区域的整体性发展,打造隶属于该区域的文化新地标,友好的联动城市结构形成复合化的空间功能,阻隔外部负面的环境影响,营造内向的,尺度宜人的新型大生态圈。设计中也需要增强两个地块之间的联动,合理的梳理空间关系,优化功能配比,树立崭新的城市形象。
三、方案设计
(一)规划布局——滨水伫岸
项目地处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是珠江出海口进入中心城区的视野中心,五条外江水道在此汇流。项目共分为两个地块,南地块西侧为规划红线宽度30米的城市次干道,南、北、东侧为规划红线宽度20米的城市支路,北地块西侧为城市绿地,基地北向为绿地。东侧为规划红线宽度30米的城市次干路,南侧微规划红线宽度42米的城市主干道。南地块用地面积203635平方米,包括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议服务酒店、政要公馆三个功能分区。北侧地块用地面积37373平方米,用地功能为VIP服务公寓。
规划布局以呼应五水汇湾的滨水轴线与契合城市肌理的礼仪轴线架构全局,贯穿南北两地块、顺应珠江出海口的滨水轴线将会议中心、服务酒店、政要公馆与vip服务公寓从空间上串联为有序的整体,营造了律动的滨水延展面与起伏的滨水天际线。会议中心作为核心建筑统领全局,以“金融方舟”之势滨水伫岸,扬风破浪。建筑群体与IFF会址中心码头、南沙大剧院及江心岛湿地公园间形成了有机的呼应关系,与五水汇聚的景观资源形成了统一的景观序列。滨水轴线增强了南北两地之间的功能联系与空间渗透,确保功能区在各种使用状态下的互联互通,发挥集群效应。东西向的礼仪轴线串联礼仪广场,将南地块划分为会议酒店区与政要公馆区,各区形成独立的交通体系,充分优化停车位配置,贵宾流线、服务流线、消防流线与后勤流线清晰有序。方案采用一心、两轴、三点、四区的规划结构:一心即以会议中心为核心的滨海标志性建筑,统领全局;两轴即以东西向城市发展格局为延续的空间关系,和南北两地块之间的联动关系;三点是以北侧公寓、南地块酒店及会议中心三点串联形成的规划布局;四区即会议区、酒店区、公寓区及服务公寓区。
基地内部交通清晰,通畅便达。通过外环路组织空间交通,建筑周围设置消防车流线及扑救面。设置社会车辆行驶路线,贵宾行驶路线、后勤服务流线及政要公馆的单独流线。人行与车行流线各自独立,通过西侧的主广场组织人流的集散。场地内设置非机动车交通路线,与机动车流线分工明确,相互独立。
(二)形式设计——筑景并秀
建筑形态以“金融方舟、扬帆远航”为主题,将国际金融论坛主旨与基地五水汇聚的滨水特质相融共生,塑造一个建筑与原生态环境高度契合的标志性建筑群体。会议中心建筑以理性简约的气质构建了方舟之形态,气势恢宏,充满力度。建筑天际线跌宕起伏,船头昂扬挺拔、船体平滑流畅,柔美的轮廓与滔滔江水相融共生。简洁清晰的几何形体彰显了永久会址的地域性与标志性。原生于环境的建筑肌理延续于室内,形成了自然流畅的空间脉络,实现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建筑表皮采用虚实相间的构成方式,纳城市景观与滨水景象于建筑之中。结合建筑媒体技术,塑造了极具时代性的建筑气质,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壮丽的视窗。律动的表皮肌理隐喻乐琴,在五水汇湾的出海口演奏理性与浪漫交织的时尚旋律。服务酒店采用简约的圆形体量,屋顶造型传承岭南传统建筑典型符号,如水面璀璨的明珠冉冉升起,营造了最大化的观水景观面。建筑群体通过体量的整合与语汇提取强化了“金融方舟”的寓意,诠释了国际金融论坛所倡导的“跨越、连接、包容”精神,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作为连接世界的纽带与桥梁,为全球成员的永续发展保驾护航。
(三)功能设计——集约高效
会议中心的功能设计满足现代国际会议、展览、活动的需求,采用集约理念,以共享中庭与室内街作为整体空间脉络,依据各功能单元的开放度与活力度进行协同组织,确保其高效运营。开敞大空间的平面布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未来的发展需求进行弹性拓展,实现空间可变、场地互补。各功能空间整体运营与独立运营相结合,提高了会议中心会后的运营效率。室内空间设置了多样的观海空间,营造了步移景异的空间体验。
一层布置面向城市开放度高的的展厅空间、大宴会厅,二层集约高效的布置主会场、中小会议室、城市客厅,三、四、五层布置报告厅、多功能厅及辅助用房。各功能区块之间独立设置,通过平台相串联,满足国际高端大型会议的复杂功能需求。
服务酒店位于南地块北侧,与会议中心形成高效、便捷的联系。政要公馆位于地块南侧,独立分区,确保了私密性的空间品质与安全性的居住要求。VIP服务公寓位于北地块,起伏交错的建筑形态确保了最优的滨水观景视野,满足多样的居住需求。
方案设计通过对基地滨水特质和国际金融论坛主旨的深度诠释,以现代性/文化性/地域性为原则,建构了一组“滨水伫岸、筑景并秀、集约高效”的现代国际会展会议综合体。该建筑将成为中国南部卓越的国际金融舞台,助力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兴盛、助力于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
四、结语
方案通过具有时代性的全新手法,勾勒出一副了粤港澳大湾区横沥岛尖的璀璨画面,方舟既代表着希望也代表着未来。金融方舟,领航世界,全新的建筑设计必将为大湾区的未来发展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朱城.余姚四明湖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中永久性建筑快速建造策略分析[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10):144-146.
[2]张修江,宗旭才,杨东军.归隐山涧、碧水相伴——辽宁省国际会议中心设计[J].建筑技艺,2022(S2):60-67.DOI:10.19953/j.at.2022.s2.018.
[3].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J].建筑实践,2021(12):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