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融合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融合式教学是一种对资源、问题进行整合的教学指导理念,依靠不同教学素材之间的合理搭配,学生能够提出新的、更有价值的学习问题,进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合式教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双管齐下”,甚至能够实现探究、教学、交流的多位一体,在融合式教学理念下,教学模式更加成熟。本文从初中化学教学展开论述,思考如何应用融合式教学。

一、 融合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方法优势,加快教学速度

融合式教学理念下,教学活动中所包含的教学元素、教学方法是不唯一的,这一局面的出现为教学活动的后续开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教师能够选择不同的材料、方法开展化学教学活动,实现“教无定法”的教学引导,展现初中化学的多元性、互动性特点。传统的教学依靠教师引导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虽然在积极配合教学活动,但对于化学教学环节所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其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特的解读,对于化学教学活动,学生看见的只有“化学”知识[1]。而在融合式教学理念的推动下,学生看见的则是全新的化学素材:在教学指导活动中,学生将资源、理论与实践活动分离开来,根据学习要求主动整理学习任务。这一环节的化学学习,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融合式教学背景下,教学活动的“可选择性”更为出色: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理论知识开展教学,也可借助新的方法重新解读化学教学要求。融合式教学背景下,化学教学更有意义。

(二)互动优势,允许自由发挥

化学教学将抽象知识与客观真理同步引入到了教学活动当中,在对学生的化学素养与化学技能进行开发的同时,围绕着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需求规划化学教学工作。在这一教学理念下,化学教学正在演化为一个“可选择”的过程,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化学学习的“切入点”,也能够独立整理化学知识与化学资源,从而回应教学难题[2]。在融合式教学背景下,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方法也是不唯一的。我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戴安邦先生认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借助融合式教学的引导,一种教学任务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化学课堂当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训练。作为学习者,学生则能够根据自己的素质对相关问题作出回应,教学的育人价值更为出色。

二、融合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理论与实验融合,自然过渡

理论与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的两大重点板块,不同板块的教学要求不同,对于学生所提出的学习要求也不同。在融合式教学理念下,理论和实践以一个整体的身份出现在化学课堂上:在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法与化学知识的同时,深入开发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与理性思维。融合式教学背景下,理论与实验实现了进一步的融合,在未来的化学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化学素养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教师可将融合式教学应用到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当中,将理论授课与实验教学融合起来,实现从学到做的自然过渡,全面开发学生的化学素养。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制取氧气》的有关教学为例,融合式教学理念下,可尝试改变教学方法:不依靠问题去引导学生,而是利用理论知识提出化学学习任务。在融合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先给出理论知识,向学生展示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2KMnO4(加热)=K2MnO4+MnO2+O2。当接触到对应的化学表达式之后,学生围绕着理论提出问题:如何对2KMnO4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氧气如何进行保存?如何证明加热之后所产生的气体属于氧气?在每一个问题之中,学生看见了新的化学知识,确定了后续的学习方法。这一环节,融合式教学承担着“指明学习方向”的任务,借助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融合,学生掌握了“如何将理论过渡到实验当中”的基本技巧。后续的实验设计中,观点由学生独立验证,融合式教学,只是一种提出问题与学习任务的方法,不能对学生产生过多的干预。

(二)问题与现象融合,主动求知

新课标背景下,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工作,有关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在规划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围绕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求知欲发起教学活动,将化学问题与化学现象融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表现求知欲的机会[3]。融合式教学下的化学教学,是一个包含多个板块的育人过程,也是开发学生化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材《燃烧和灭火》的有关教学为,教师可利用酒精灯开展实验,向学生提出化学学习问题:酒精灯在什么情况下能够燃烧?围绕着燃烧这一现象,学生主动给出结论:酒精属于可燃物,所以,当物质属于可燃物的情况下,就会燃烧。学生的观点当中存在着纰漏,但教师不应急于纠正,而是要鼓励学生继续发言。此时,部分学生就会提出反对意见:装在桶中的汽油、柴油都是可燃物,为什么他们没有燃烧呢?学生结合问题进行补充:要有高温加热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的燃烧温度。此时,学生继续追问:燃烧的酒精灯在盖上帽盖之后就会熄灭,温度、可燃物都达标,为何酒精灯还是不能燃烧?问题相互交织,催生新的化学现象,在化学现象当中,学生又看见新的化学知识,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得学生不断求知、探索。教师可尝试提出新的化学问题,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在融合式教学的带动下,将化学问题与化学现象结合起来,通过问题看穿化学知识的本相,能够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三)任务与成果融合,深化教学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活动承担着开发学生化学素养、提高学生化学思维的重要作用。在落实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化学课程的育人要求积极落实教学工作,围绕着化学任务不断深化教学[4]。在现有的学习成果中提出问题,借助问题提出化学学习任务。将互动、交流等多个过程引入到化学教学板块当中,借助融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从而不断提升教学的实际价值。

针对教学任务,可尝试将学生已经掌握的学习成果重新引入到化学课堂当中,激发学生的化学素养与创造性思维。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教材《常见的酸和碱》的有关教学为例,对于“酸”“碱”的基本知识,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大脑中都存在着这样的观点:名称中带有“酸”的物质是酸,名称中带有“碱”的物质属于碱。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当中发挥了作用,教师提出新的学习任务:辨识盐酸、氢氧化钠、纯碱之间的差别。学生将氢氧化钠与纯碱定义为“碱”,但实际上,纯碱是一种“盐”。颠覆学生学习经验的素材出现,使得学生提出新的学习问题:盐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物质?在学生提问之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互动。借助融合式教学,将化学问题与学习成果重新引入到化学课堂当中,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欲望,有助于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结语:

融合式教学实现了实验与理论、问题与结论、任务与成果等多个素材之间的有机整合,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了新的灵感。在围绕融合式教学理念规划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抓住化学教学的有关要求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对学生的化学素养、化学思维进行开发,不断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让融合式教学引导化学课程,为化学教学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翟任重. 融合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 2017, 000(003):64-65.

[2] 王秀红. 融合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 10(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