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同时也是一种人格权。隐私权作为一种特殊的人格权,主要是为了满足个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这也是隐私权保护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缺乏一部专门调整隐私权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在《侵权责任法》中明确规定了自然人享有隐私权,并对其隐私权进行了保护,但是该法律法规主要针对自然人在生活方面的隐私保护,并没有涉及到自然人在个人信息方面的隐私保护。同时,该法律法规还存在着立法层次较低、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根据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来看,目前我国对于隐私权的保护主要有两个途径,分别是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中主要是对侵害隐私权行为进行民事制裁和赔偿。但是对于一些严重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现有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对于一些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另外,我国对于侵犯公民隐私权行为处罚力度也比较小,没有起到震慑作用。
在刑事责任方面主要是通过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来实现。目前我国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行为打击力度较小,而且对于相关犯罪行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处罚措施,这就导致了犯罪分子可以随意利用公民个人信息进行犯罪活动。目前我国关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我国目前有关隐私权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在《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以及《刑法》中进行规定,虽然我国对于隐私权方面的法律规定比较完善,但是却没有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定。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就需要针对当前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
2.隐私权保护面临的主要法律挑战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都逐渐被网络所包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几乎已经离不开网络,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数据信息的数量也在呈几何倍数增长。因此,网络信息安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信息的处理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信息数据被存储在云中。在云计算技术的帮助下,云技术可以将大量数据信息集中在一起进行存储和管理。但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很多个人信息都被存储在云中,由于存储量巨大,因此会产生隐私泄露问题。
云计算技术将数据信息集中后,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应用,以此来满足用户需求。云计算技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云计算技术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数据隐私问题。由于网络技术的复杂性、开放性以及隐秘性等特点,使得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中的个人隐私是无法进行保护的,这也导致了网络安全问题频发。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进行了保护和规范,但是由于网络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网络安全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由于大数据时代下网络安全问题频发,给用户造成了很大不便和困扰,因此也为隐私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3.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
个人信息泄露渠道多样化。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都与网络密不可分。然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强,对于网络上的信息缺乏甄别能力,因此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例如:在社交网站上,一些不法分子会伪装成与用户建立了亲密关系的“好友”,在“好友”不知情的情况下,将用户的个人信息在社交网站上进行公开,以此来谋取利益。
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由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具有开放性和流动性等特征,网络技术也逐渐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对于一些用户来说,他们对网络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此,并没有将其当做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受到不法分子利用。例如: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广告等行为都是不法分子常用的手段。在这些途径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而导致用户信息泄露现象比较严重。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来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对于侵犯用户隐私行为也缺乏相应的惩罚措施。目前我国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以及《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然而,这些法律法规属于原则性规定,并不能直接适用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情况,这就导致相关法律法规在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
4.我国在大数据时代下隐私保护所应采取的对策
完善隐私权法律体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因此,我国也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隐私权法律体系。首先,应明确隐私权保护的范围,在法律上明确隐私权的定义,只有将个人信息以及隐私内容进行明确划分才能实现对隐私权的保护。其次,应进一步完善隐私权的保护体系,使隐私权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加强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建设。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在网络中收集个人信息也更加便捷,这就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加强对个人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建设迫在眉睫。首先应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建设,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和信息安全技术水平,使公民个人在网络中不受侵害;其次应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隐私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公民隐私的行为;最后应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监管力度,保证网络信息传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隐私权保护法律体系才能实现对公民隐私内容进行保护。
5.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迅猛发展,隐私权的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的梳理,分析了隐私权保护在法律层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深入探讨了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泄露的多重途径。在全面认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提出了我国在大数据时代下加强隐私保护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涵盖了立法、技术、行业自律和公众意识等多个层面,旨在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隐私保护体系。然而,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隐私权的保护并非一蹴而就的任务。面对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复杂变迁,隐私权保护的法律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同时,行业自律和公众意识的提升也是保护隐私权不可或缺的力量。只有当法律、技术和社会意识三者协同作用,我们才能在大数据时代下有效保障每一个人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孙楚悦.大数据时代个人金融隐私权法律保护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23.
2.方惠.大数据时代隐私权的刑法保护路径探究[J].法制博览,2023,(25):66-68.
3.陈伟,邬雨岑.大数据时代隐私权的刑法保护模式重构[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24,26(01):107-12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