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对于建筑项目的实际施工过程而言,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就是建筑项目所应用的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材料的选择,合理高效的施工技术同高质量材料的完美结合不仅能够使建筑项目的应用年限得到保障,还能保证建筑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有稳固的一席之地。相关的技术、施工人员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确保所选用的技术与材料符合建筑项目的建设标准,与此同时,相关的采购人员还要善于掌控建材市场的价格以及质量的基础信息,从而使实际的施工过程少走弯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节省不必要的资金投入,为建筑企业对外展现出良好的形象。
1 建筑施工中的钢筋工程
1.1 材料选择
在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选择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现代施工建筑的材料选择多以钢筋混凝土的形式为主,材料比搭配合理的钢筋混凝土能够为建筑项目的稳定性提供保障。从现有的施工标准以及实际需求来看,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的不同会对所选择的钢筋以及混凝土造成一定的影响。钢材的种类较多,从断面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型钢、板筋以及钢管等。从生产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冷、热两种工艺钢材。从化学成分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碳钢(高密度碳钢、低密度碳钢)以及合金钢。现阶段,被应用最广泛,制造价格成本最低的钢材就是碳钢。众所周知,钢材的化学组成元素为碳和铁,而钢材的脆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物理特征是由碳元素的多少决定的,不同的冶炼工艺技术所打造出来的钢材所含有的碳元素的多少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冶炼。合金钢的制作成本相对较高,在其的内部结构组成中,所包含的化学因子种类多样性,不同的化学因子会影响合金钢的应用性能,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物理特征以及化学特征都适当的钢材。从实际的应用效果来看,合金钢的整体性能要远远好于碳素钢的整体性能,由于合金钢可以添加多种化学因子,因此可以适用不同标准、不同质量的建筑工程。但是,碳素钢的价格较低,且能满足大多数建筑行业的基本使用需求,因此也有很大的应用市场。采购人员在实际的采购环节中要按照具体需求以及施工图纸要求进行选择性的购买。
1.2 施工技术
1.2.1 绑扎安装
钢筋工程的稳定性对于整个建筑项目的基础安全至关重要,目前,通常采用钢筋绑扎的方法进行钢筋的安装。钢筋绑扎技术主要应用于墙体与立柱之间、梁与梁之间、梁与板之间、板与板之间等结构的加固。在进行绑扎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依据钢筋的结构形式提前做好相关的数量计算以及数据整理,必须要确保绑扎的牢固程度满足正常的结构标准,所涉及的韧性强度与质量符合建设要求。
1.2.2 墙与柱
在落实墙体和立柱的钢筋绑扎过程中,要着重的注意钢筋绑扎安装后的垂直角度以及主筋与主筋之间的宽距。在此过程中,要想使绑扎的钢筋结构承受能力加强,可以选择在墙筋与柱筋之间绑扎一定量的侧向钢筋加以稳固,从而实现施工图纸强行规定要求的目的。在完成以上绑扎施工后,不要遗漏具体的防雷接地措施,要保证防雷路径与钢筋之间的无障碍贯通。
1.2.3 梁与板
在落实梁和板的钢筋绑扎过程中,钢筋所承受的压力主要来源于拉力和伸缩力。因此,在实际选用钢筋的类型时,一定要以承受拉伸能力较高的钢筋为主,从而确保建筑项目在实际的应用中,梁与板之间绑扎安装的钢筋不会发生严重的变形或者断裂的现象。不仅如此,钢筋与钢筋焊接的接头位置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绑扎,必须形成错位绑扎,防止应用后出现钢筋不牢固现象。
2 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工程
2.1 材料选择
混凝土工程的重要性与钢筋工程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对于混凝土工程而言,实际的施工技术非常关键,相关的施工人员必须要采用最为合理的浇筑方法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满足既定标准。从当前建筑项目的混凝土材料使用情况来看,可以根据功能、凝胶材料、密度三个方面进行划分。在功能方面主要以室内外保温、装饰、防水耐火等混凝土为主;在凝胶材料方面主要以无机凝胶、有机凝胶等混凝土为主;在密度方面主要以轻型、重质、常用等混凝土为主。
2.2 施工技术
2.2.1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采用由低到高分层浇筑的方法进行。建筑工程中采用的捣实方法、实际配筋情况决定每层浇筑厚度;浇筑要注意预防离析,确保均匀;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有专门的旁站人员观察模板、脚手架、钢筋结构、预埋与预留设置是否被挤压变形、移位,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混凝土浇筑宜一次成型,成为整体,为此必须连续施工,如果必须停工,间隔最好不超过1小时。分层浇筑要确保底层初凝前浇筑上面一层。
2.2.2 混凝土捣实
捣实是为了确保入模混凝土成型质量与密实度,内部无孔洞、蜂窝、漏振等问题,确保混凝土整体强度达到要求。振捣要尽量避免振捣棒触碰撞到钢筋结构、模板、电力管件、预埋件等。要确保边角处振捣密实度。每个插点的振捣通常以不再出现明显下沉,没有气泡,表面翻泥水平、外观均匀、模板边角填满为止。
2.2.3 混凝土养护
在浇筑施工完成后,为了确保混凝土充分硬化,要保证良好的混凝土水化反应环境,做好养护管理工作。养护管理主要有两方面目的,一方面是要来确保混凝土有良好的硬化环境、时间,从而保证硬化充分,质量达到工程标准;另一方面是预防成型之后被外界环境影响从而再次出现裂缝、收缩等质量问题。通常采用的养护方法有浇水、覆盖等,视季节、天气、温度、地域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施工的整个过程中,施工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技术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同的施工技术,对于建筑材料的要求也有所差别。对于建筑企业而言,不同的企业往往会承担建筑项目中不同的施工环节,所以,在进行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之间的研讨时,必须要掌握不同技术对建筑材料选择所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还要考虑施工材料的选择对于施工结果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参考文献:
[1]郭旭.现代建筑施工中绿色节能技术应用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05):111.
[2]王德梅.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论述[J].建材与装饰,2016(39):43-44.
[3]陈创业,李乐.高层建筑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房地产导刊,2016(07):42.
[4]郑智飞.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6(01):132-133.
[5]张长玉.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5(04):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