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经济形势下金融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方式转变互动策略
摘要: 在新经济形势下,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合理调整金融结构,有利于推动金融发展方式向更加注重包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变;同时,金融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将反过来促进金融结构优化。本文旨在探讨新经济形势下金融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的互动策略,以期为我国金融体系现代化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对金融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融资需求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发生深刻变化,金融结构亟需优化调整以适应新需求;另一方面,数字化、绿色化等新兴趋势也要求金融发展方式向更加注重包容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变。然而,金融结构调整和金融发展方式转变并非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一、调整存贷比结构,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间接融资渠道显现诸多弊端。银行贷款审批周期长、准入门槛高、融资成本昂贵等问题日益凸显,削弱了实体经济的活力。截至2022年底,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15.9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占比超过60%,而直接融资(包括企业债券和股权融资)占比仅为15%左右。为此,我们需要着力优化融资结构,主攻两条路径:其一,理顺银行体系,盘活存量贷款[1]。在控制总量的基础上,引导银行将存量贷款向实体经济倾斜,提高对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清理僵尸企业和低效率项目的贷款,为优质企业腾挪资金。配合实施差异化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引导银行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其二,完善直接融资市场。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畅通企业债券发行渠道,创新发债品种。建立完善的债券发行注册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对企业上市再融资放宽政策,扩大股权融资规模,鼓励创新创业板块发展。构建统一规范的交易场所,增强直接融资市场流动性和效率。

二、优化股债结构,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

股债结构的合理搭配是推动金融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股债结构仍存在诸多失衡现象,股权融资相对薄弱,债券市场发展滞后,层次不够丰富。下一步应循序渐进地推动优化,奠定多层次、多样化的资本市场体系。要扩大股权融资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在扩大上市公司再融资渠道的同时,积极发展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新兴资本市场,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股权融资途径。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丰富债券品种,吸引更多长期资金进入债券市场。要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常态化发行,为重大基建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融资支持[2]。在此基础之上,要注重各细分市场制度优化和功能互补,营造有序开放、分工合理的资本市场格局。

三、发展绿色信贷,引领绿色投融资潮流

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是新时期我国金融发展的重点任务(如表1所示)。作为资金运作的主渠道,金融支持力度对于绿色投资举足轻重。下一步应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整合资金力量,引领绿色投融资新潮流。首先要建立健全绿色信贷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明确绿色信贷的认定范围和标准。对于节能环保、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绿色项目和企业,金融机构要适度放宽审核门槛,提供优惠利率等金融激励。同时对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两高一剩"行业征收附加绿色贷款成本或实行限贷。其次要出台相关法规政策鼓励绿色债券发展,畅通绿色债券发行通道。允许企业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进行绿色投资和运营,金融机构也可发行绿色债券拓宽资金来源。对投资绿色债券给予税收优惠等利好措施。绿色债券所募集的资金要严格用于绿色产业,防止绿色投资变相挪作他用。最后,研发多样化的绿色股权融资工具也很有必要。积极发展绿色基金、绿色股权交易中心等资本市场载体,为绿色企业实现多层次的融资提供更多选择。

表1发展绿色信贷措施

截图1739258328.png截图1739258352.png四、扶持新型机构,释放金融创新活力

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于释放金融创新活力,促进金融机构做精做优做强。在坚持稳健经营原则的前提下,要大力支持新型金融机构及新兴金融业态发展,推动金融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不断涌现。一是给予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临时绿卡"。该新兴业态具有交易成本低、运营高效的显著优势,应允许其在阳光下合规经营,在新旧规则转换期暂时豁免部分监管要求[3]。在风险可控范围内,鼓励互联网金融大胆创新。二是放宽民营资本准入门槛,让更多民营金融机构进入。要切实保护民营资本合法权益,消除歧视性因素,为其参与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创造公平环境。通过产业集聚效应,能够提高区域性金融供给能力。三是大力发展金融科技。金融科技是驱动金融创新、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应大力鼓励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促进智能投顾、无人银行、金融机器人等新型业务模式的涌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形势下,金融结构调整与金融发展方式转变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我们需要全面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统谋划好二者的互动策略。只有金融结构和发展方式双向优化,金融体系现代化才能行稳致远。

参考文献:

[1]王红建,王靖茹,曹瑜强. 金融科技、结构性去杠杆与债务市场竞争中性——基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视角 [J]. 统计研究, 2023, 41 (01): 59-70.

[2]龚佳鸿. 绿色金融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 [J]. 华北金融, 2023, (12): 44-56+68.

[3]张晓楠. 供应链金融对企业资本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D]. 西安理工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