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化学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化学实验课的认识存在偏颇,严重影响了化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给当前初中教师带来了新的契机以及挑战,教师应当深度思考,优化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流程以及方法,帮助学生培养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基于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点浅略探究关于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在长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依然陈旧,他们过于注重题海战术,单纯以卷面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同时,学生面临繁重的学业负担与升学压力,疲于各种考试,实验教学要么是局限于演示实验,要么也是草草了事。这样的化学课堂久而久之,使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淡化,教学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时长严重不足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深化,许多学校开设了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导向的实验探究课程。但受限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仍有部分学校和部分老师对此不予重视:有的学校虽然有相关的实验课程安排,但课堂上也只是“老师做,学生看”;而部分老师只重视对课本重难点知识的教授,相关实验部分仅停留在书面讲解,甚至直接跳过,学生动手参与实验过程的机会少之又少,这些均造成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堂的学习时长严重不足。
二、当前初中化学探究实验课的教学策略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学校和老师要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探究性的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不再单纯以提高卷面成绩为目的,教学中要科学设计个体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尊重学生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实验课题
一个合适的化学实验课,在于将课本知识形象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让学生在感受化学物质间奇妙的联系和作用的同时,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准确把握初中化学课程的知识体系与实验设置,并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危险系数低、易于操作的实验探究课。同时,更要注意实验课的趣味性和生活化。比如,选择《氢氧化钠变质》相关实验时,教师可综合课本内容和互联网上搜集到的相关知识,包括图片、音频等,整理成教学课件以多媒体形式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不仅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而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而变质。此次实验应以“掌握氢氧化钠的变化”为导向,创新性地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案例,如以用探究的方式进行实验前的演示。学生在看到氢氧化钠变了另外一种颜色,求知欲会大大地受到激发,有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在掌握氢氧化钠检测相关化学知识的同时,又延展了对相关知识的思考,把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进一步增强化学知识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化学知识持续的探知欲。
(三)创设化学实验情境,开展化学实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在化学课堂实验课堂当中的体验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的开始,先去深入到学生的群体当中,引出相关的化学实验主题。并根据这一主题进行推测,和学生一起合理地进行想象。在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之后,通过实验内容将化学原理进行展现。以这种方式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能够使得课堂的过渡更加平滑,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化学实验当中的知识。例如,在给学生进行教学“氢氧化钠变质”这一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的开始阶段给学生设置相关的主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当中调动自身的思维,去进行思考,并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在这种主题情境当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四)科学设计实验规程
以初中化学探究实验《铁锈蚀的条件》为例,我们可以这样设计实验过程: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实验进行的第一步,也是对课本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的重要一步,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通过设计和执行实验方案来解决提出的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将所教授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并提出问题,如: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出假设,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生活经历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设想,对所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有的同学提出,铁生锈应该和氧气有关,因为家里的剪刀等铁制品长时间放置便会生锈,也有同学说,铁生锈或许和水有关,比如一些潮湿环境中的铁制品更容易发生锈蚀,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让他们记录并整理自己的思考结果。提出假设的过程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跃跃欲试的探索精神;
3、实验探究,老师在整理学生的想法后,科学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如上述实验可指导学生在家自己进行探究:准备好铁钉、杯子、水、盐、醋、食用油等材料,科学规范地进行实验,观察铁钉的变化,并详实做好记录;
4、结果讨论,教导学生科学严谨地对待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进行思考总结和分享。教师对学生困惑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作出答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学生有时不可避免会出现实验失败的情况,老师此时要积极引导,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操作是否规范严格,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不怕失败的科学精神。
(五)布置开放性的探索任务,开展化学实验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当中,实验不应当只在课堂当中进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以主人公的形式去挖掘和探索实验。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后,给学生引出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的时间借助于自身已有的设备或者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先进行主动挖掘。当学生探索之后,教师再去帮助学生重复开展,以此来完善学生的化学逻辑思维。
通过以上分析,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趣味性的实验一方面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另一方面能够将书本中复杂难懂的知识具象化地呈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提升化学水平。我们可以看出,探究性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保证化学实验探究课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就要转变自己的陈旧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立足于化学实验探究课的教学,辅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汪进栋.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实验[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36-37.
[2]罗崇德.浅谈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173.
[3]林旭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程,2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