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探究
摘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教学的理念发生了显著变化,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实践性和创新性。这一转变旨在通过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仅仅是计算技能,还包括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数学课程的目标也因此调整为不仅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育理念的更新,为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他们的计算能力不仅关系到数学学科的基础打牢,更影响着他们未来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如何有效地提升小学低段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意义

(一)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在小学低段,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反复的计算练习,他们能够学会如何细致地分析问题,如何一步步地推理和验证,这种思维习惯的养成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二)计算能力的提升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当学生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计算任务时,他们会感受到成就感,这种正向的情感体验会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形成良性循环。此外,良好的计算能力也是学生参与数学竞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在各种情境下都能游刃有余。

(三)计算能力的培养还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计算不仅仅是机械的操作,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计算,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加减乘除的本质,理解数学运算的规律,这对于他们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至关重要。

(四)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信息化时代,虽然计算器和电脑可以替代人工进行大量计算,但基本的计算能力仍然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素养。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更是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基础[1]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想要通过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他们的身心发展需求作为开展教学的核心依据,在每节课上确立一个明确的计算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开展教学,会使得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同时,也要为学生预留相应的训练时间,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

例如,每次课后作业都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检验过程,教师通过不同的计算成绩,了解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重点强调,保证每部分的教学都能为学生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在课堂上加大练习的频率,对一些易错点进行整合,以此整合相应的计算习题,及时有效地训练和讲解使学生不断积累计算经验,强化对数字的敏感程度,逐渐完善计算的技能和技巧,促进思维的多样化提升[2]

(二)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明白算理

小学生思维主导是形象化思维,难以建构抽象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一些教具(小木棍、方格图等)让学生明白算理以及学习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加准确和高效地进行计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亲自操作,掌握数学知识和激发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80-8时,教师要求学生拿出8捆(每一捆是10根)小木棍,然后再拿走8根,询问学生如何拿?当学生实际操作时,教师可能发现很多学生都是拆开一捆木棍,然后直接拿走8根,对剩余的数目学生一看便知是72根。结合该操作,学生不难明白当个位不够减的情况下,能由十位退一,然后在个位加十之后再减,引导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退位减法的原理。总之,教师通过发挥教具的作用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从而化解教学的难点。

(三)提升计算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单调、乏味的计算练习充满兴趣,教师应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引发学生的疑问和反思,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计算的快乐,由固有的“苦学苦算”转变为“乐学乐算”[3]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时,可以设计“趣味组合”练习。首先,教师在一些硬纸板上写下算式,然后在另外一些硬纸板上写上答案,要求学生把对应的硬纸板组合起来。当然,教师在设计时可以设计一个疑难问题,让学生难以找到对应的组合或答案。之后,教师再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结合该趣味练习,让学生在解答或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就激发了思维能力。

(四)锻炼口算技能

口算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它既能缩短算术的时间,又能使数学测验顺利进行。在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计算的精确性。有时,我会利用上课前的几分钟来考查学生们的课后口算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班级80%的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其中还包括一些每次都又快又准的同学,但还是会有部分学生有经常算错的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可以采用一些口算能力教学新方式来帮助他们:比如利用多媒体进行全班性的口算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口算能力,每一天都利用课前的3分钟完成一些小练习,并让同桌间互相批改,让学生在批改中也能发现自身的问题,提高了学习效果,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开展让学生感兴趣的口算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欢笑中学习知识。小孩子渴望得到鼓励和表扬,教师可以很好地借用这一点,开展一些有趣性的竞赛活动,例如口算比赛、口算抢答、口算小组赛等活动,给予胜出的孩子一些表扬和激励,如发小红花、给一些小礼物等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不断巩固和提高参与口算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口算能力的提升。

(五)有效统一计算教学与教学情境的创设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非常关键。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了教师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跟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处理实际生活难题。为此,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应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例如,在教授学生关于“认识人民币”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生活化计算情境来增强教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模拟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的角色,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人民币的面值识别和简单的货币换算。通过换算知识的学习,学生明白了“人民币”的知识,而且能计算实际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重量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还能够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自信心,理解数学的本质,以及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这一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方瑾. 为数学素养"核"计"核"计——谈低年级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之计算能力的培养[J].  2022(8).

[2] 尼玛加布. 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21(18):25-26.

[3] 李光明. 双减背景下强化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