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优化的策略探析
DOI: 10.12721/ccn.2022.157091, PDF, 下载: 157  浏览: 1749 
作者: 王伟
作者单位: 嵩明县杨桥街道初级中学,云南昆明,651705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策略
摘要: 当前,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依然存在课堂教学策略不够精准、学生学习潜能未能激发、实验教学质量低下等现实问题。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法宝。对此,我们深挖化学学科的学科特性,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激发学生潜能、创设教学情境、突出实验教学、调动非智力因素、注重专业成长的具体策略,旨在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向发力,让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有可操作性的实践途径。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现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发展情况。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唤醒学生的内在需求,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化学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抽象的知识特征使大部分学生对化学望而却步。部分化学教师不注重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对化学课不感兴趣。传统的化学教学方式有时是难以理解的,学生在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无法理解课本知识,不利于学生之后的学习发展。一味地只进行板书书写,让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学生化学成绩的进步。

二、初中化学教学优化的策略

(一)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

化学是一门生活化特点非常强的学科,教师应该精心遴选生动的生活实例,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利用实际生活中的碳酸饮料制取二氧化碳,也可以利用厨房中的碱面和食醋制取二氧化碳,这样既能真正把化学学习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又能把二氧化碳的制取和应用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达到教学内容的高度整合。在平时的课业辅导和交流中,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管理分组化,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新时代的教育,是激励,更是唤醒。在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中,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习惯、特长爱好等因素,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交流和探究合作。在分组管理模式下,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一组都获得学习的动力,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关注和重视,都有争当先进的欲望。小组成员按照学生综合素质梯级合理搭配,组与组之间相互监督开展赶、学、比、帮、超学习氛围,营造浓厚的合作学习氛围,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使学生有成就感,同时增强他们在课堂上勇于展示的自信。

(三)多元化创设情境

近年来,化学中考题型已经逐步和高考题型对接,创设的情境大多与自然、社会、科技相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运用设置问题、直观演示、实验探索、科学史实等方法和手段,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教学“地球周围的空气”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北京冬奥会创设情境;教学“化学物质与健康”这一内容时,可以结合化学发展历史,加强学生预防毒品和反对吸烟等知识的学习,渗透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观念;教学“铁的化学性质”时,可以用铁器暴露在空气中为什么会生锈这一问题引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现实生活中遴选典型事例,植入课堂教学,服务化学教学。

(四)社会热点生情境

从近年的中考试题分析来看,考题聚焦时事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的特点越来越突出。教学中就要积极利用好这些素材,如在教学“空气”时,教师可以介绍化学工业以及其他工农建筑业对大气污染的危害性,利用近年来我国北方沙尘暴现象频发、全球温室效应日益严重、南极上空臭氧层遭到破坏导致冰层融化海平面上升这些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让学生懂得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环保意识。还可以布置学生收集并比较几个自己关心的地区的空气质量日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清新空气的可贵,了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了解利用新技术成果时也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养成全面考虑问题、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的良好习惯。

(五)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实验对实验者的态度、技能等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操作中特别是在分组实验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关注细节,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对实验基本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等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认真做好分组实验、趣味实验及家庭小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社团组织,也可以充分利用实地参观、举办讲座、开展小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仍然以“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这一实验为例,在气体收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排水法和向上(下)排气法这两种不同的装置,从中对比其异同点,培养观察、分析、判断和动手能力。

(六)开展特色实践活动

化学是初中学段非常有特点的一门学科,教师可以抓住其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特点,积极组织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雷锋月开展的社区卫生大扫除活动中,针对一些场所存在的污垢难清理现象,笔者提前要求学生查阅大量资料,并注意搜寻一些“除污绝招”和“清洁妙方”,有的学生找到了利用84消毒液浸泡白色衣服可以增白,利用牙膏、白醋、陈茶等擦拭玻璃、家具等可以增加光泽,利用食醋、小苏打、面碱可以清除保温瓶水垢等难以清除的污垢等,并在实践活动中加以验证这些办法的真伪和实际效果。活动结束后开展专门的总结活动,让学生深入分析这些“特效”背后的化学原理。也可以结合实际开展一些专题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三、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作为化学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熊真真.体验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2021(2):294-295.

[2]李发劲.论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2):286-287.

[3]李萌萌.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20(50):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