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对策研讨
摘要: 近几年,在食品药品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中,管理方法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管理工作主要从检验人员自身出发,能够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缺陷,有利于检验人员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此外,做好管理工作可以明确检验人员的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在为食品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还能够在发现问题之后及时追究相关人员的职责,从而更好地避免质量事故的出现,尽可能地保障食品药品的检验质量。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目前,我国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实践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相关人员缺乏充足的监管意识、监管技术水平不高、体系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必须积极寻求有效的对策,改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从而充分体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价值。

1食品药品质量管理概述

1.1质量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食品药品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着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的现象。尽管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已经建立了配套的质量保障体系,但是,由于大多数制度的实践操作性并不强,其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此外,管理层在落实质量保证机制的过程中也缺乏可行性措施。面对这种情况,实验室管理层必须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够保障食品药品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满足标准要求,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1.2质量管理理念

食品药品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相对复杂。在具体实施上,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质量。具体管理内容如下:一是加强环境和设备质量管理。二是做好实验室试剂和标准品的质量管理工作。第三,注重检验过程的质量管理,例如严格控制检验过程、相关报告和数据处理。四是全面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2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食品药品安全意识不足

目前我国的食品药品数量及种类都在不断增加,品质也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是食品药品质量问题仍然频繁出现,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乏充足的安全意识。食品药品的安全性可能会受到生产、运输、质检、销售、环境、温度等环节的影响,如果生产方、检验方及监管部门的安全意识不足,就会导致食品药品出现安全问题。部分人认为只要食品不出现中毒、疾病传播等问题就可以正常流通,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更为关注食品药品的价格,却忽视了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可能导致廉价、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药品大量流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与此同时,人们普遍关注的是食品药品的包装、广告等信息,容易忽略食品药品的成分问题,而部分生产商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往往会在食品药品中添加不符合规定的成分。此外,由于监管部门缺乏充足的安全意识,并未真正落实各项监管职责,导致食品药品在未达标的情况下流入市场,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2监管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食品药品监管的主体是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因此食品药品监管的效果将直接受到部门监管水平的影响,以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健全的监管机制。然而,目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尚未建立健全监管机制,没有充分考虑人员配备、部门协调和责任分工。还存在权责不清、监管任务缺失、部门间沟通不畅等问题,极大地影响了食品药品监管质量。随着食品药品监管体系的不断发展,我国对食品药品监管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部分监管部门未结合工作进展调整优化自身监管机制,人员配置不合理,实际监管效果不理想。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基层地区,食品检验机构还很少。整体检验能力相对薄弱,技术监管水平低,食品药品检测结果缺乏有效的共享和认可机制,无法充分发挥技术监管的有效支撑作用。此外,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尚未实现全覆盖,对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的分析预测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因此,许多地区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仍然采取事后处置的模式,不能真正做到食品药品危害的早发现、预警、早处置。

3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分析

3.1落实食品药品实验室的管理责任人

在食品药品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中,质量检测工作是一项基础内容,也是制定管理策略的关键依据。为了能够确保检测工作的高效开展,就必须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准确指出相关责任人。首先,需要明确总负责人的责任,再依次明确小组负责人职责,全方位提升实验室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全体成员能够积极践行各自的工作职责,以免因职责不明确而影响管理质量。

3.2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该充分利用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监督管理制度,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进行有效引导,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政府部门应该合理增加资金和资源投入,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开展提供充足保障,并对当前市场的食品药品安全状况、部门人员工作开展状况、管理体系及监管流程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构建更加符合实际状况的监管机制,逐一落实各部门的具体职责、权限、业务范围以及负责人等相关事宜,推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在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利用,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有效提升监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该对当前的药品标准制度、产品追溯制度等不断进行完善,严格实现各类监管工作的落地。另外,应该制订合理的考核和奖惩制度,对监管人员及整个部门进行全面考核。对监管工作中有突出表现者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激发监管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对工作中不尽责、不认真的监管人员要坚决给予惩处,促进监管人员自我行为的不断规范,有效提升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质量。

3.3完善食品药品监管技术体系

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过程中,监测技术是重要的基础。要加大资金和资源投入,逐步构建完善的检测技术体系,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检测设备和仪器及时更新迭代,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高效发展奠定基础。监管工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人员要及时了解新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充分发挥新技术、新设备的优势,提高检测质量、效率和准确性。在监管过程中,信息技术和检测技术要充分融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各类数据的综合采集、分析和整理,全面提高食品和食品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药物检测。

结束语

食品药品质量管理工作关系着我国食药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对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对食品药品的检查力度,培养专业工作人员,做好食品药品成分鉴定和质量管理工作,在明确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的基础上,全方位开展质量管理,最大限度保障食品药品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杨冬玉.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食品安全导刊,2021(15):49-50.

[2]姜巧玲.S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大学,2020.

[3]曹咏,温颖,罗窍鸿,刘伟东,黄遵楠.关于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建议[J].中国市场,2020(07):116-117.

[4]刘松华.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模式浅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05):202-203.

[5]卜艺佳.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