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DOI: 10.12721/ccn.2023.157432, PDF, 下载: 231  浏览: 2023 
作者: 张洁琼
作者单位: 广东省海丰县林伟华中学,516400
关键词: 思维导图;高中;化学教学;应用
摘要: 高中化学教师在执行现阶段教学优化工作的过程中,若能正确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课堂,可以将具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知识借助思维导图更为清晰地展现到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系统化学习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本篇文章主要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详细列举。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将教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归纳,便于在学生脑海中建立清晰的知识形象,帮助学生生成情感画面与故事,借此提高教学有效性,保障学生学习的质量。

高中化学的知识点极其繁杂,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时候,应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多样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入地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教师不仅要注意对学生进行一些化学基本概念的讲解和教学,更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找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隐藏关系,从而提升思维能力。有鉴于此,教师可以适时地采用思维导图,进一步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不同知识点的内涵与关系,从而形成自身的知识网络。

一、整合教学内容,重构化学思维框架

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点,改变学生记笔记的方式,引导他们把所学知识整合成思维导图,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二次加工,从而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的相关知识点,让他们利用思维导图探究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引导学生先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再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对物质的反应进行分类,让他们自主完成思维导图。有的学生根据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性质绘制思维导图,了解到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例如氧化钙、氧化铜等,酸性氧化物是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教师根据这一课的知识点构建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汇总这一课的知识点,并让他们复习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点,如化学物质溶解性口诀、化合价等,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明确纯净物与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等的分类标准,归纳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熟悉新授内容,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二、将思维导图融入习题教学,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随着新高考政策改革,高考化学题型越来越多样,试题的综合性和探究性增强,这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融入习题教学,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讲解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相关题目时,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列举这一题型的常考问题、易混淆概念、相关知识点、相关化学方程式等,鼓励学生进行补充,进一步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掌握这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进一步提升习题教学质量。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如题目中提到了哪些金属元素,它的活泼性如何,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等,然后带领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引导他们回忆和题目信息相关的知识点,并鼓励他们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提升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有的学生在思维导图中罗列了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部分通性、金属与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的反应、金属化合物性质等知识点,温故知新,掌握了题目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展习题教学,引导学生提炼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带领学生复习和题目信息相关的知识点,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让他们尽快找到解题突破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化学解题能力。

三、将思维导图融入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营造良好的化学学习氛围。例如,教师在讲解“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一课时,让优等生担任组长,带领组员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整合,并鼓励小组成员积极搜集课外知识点,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帮助学困生掌握知识点。优等生带领组员提炼教材中的关键信息,确定小组的思维导图框架,把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钠的化合物的分类、钠在生活中的运用作为思维导图的四大核心要素,围绕这四个点来绘制思维导图。第二,教师应鼓励各个小组展示思维导图,鼓励他们阐述自己组设计的思维导图的核心知识点和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加强组与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升思维导图教学质量。小组之间可以互相点评,指出别的小组的思维导图中缺少的知识点、书写不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进一步完善自己组的思维导图要素,从而掌握思维导图运用技巧。

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开展针对性教学,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在讲解“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转化”一课时,可以把实验操作步骤整合成思维导图,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可以参照思维导图来进行实验,规范每一个操作步骤,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对比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这两种铁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并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让他们结合思维导图阐述实验操作步骤,介绍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并让学生相互点评,指出思维导图中化学实验数据、化学方程式等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最终评价,指出学生的思维导图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他们改正错误,查漏补缺,提升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从而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五、结语

总之,高中生的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的时候,应当适时地采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看待所学知识,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模式,这对学生提升化学水平和思维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参考文献:

[1]祁会保.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J].冶金与材料,2019,39(06):118+120.

[2]黄珍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提升策略[J].华夏教师,2019(35):36-37.

[3]张普.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化工,2020,46(4):165-167.

[4]王广,杨云涛.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习题解题中的应用[J].高中数理化,2019,300(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