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在关节病变中是最常见的,又称为退行性关节炎、肥大性骨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骨关节痛等,这些名称均指一种疾病,统一为骨关节炎,并且其发病率与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的关系,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常发生骨关节炎的部位为手的远端和近端指间关节,另外膝、肘和肩关节及脊柱关节容易受累,较少发病的部位为腕和踝关节。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会反复持久地发作,对关节内的软骨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导致患者的关节功能出现障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残疾,由于血管出现炎性病变且会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所有类风湿关节炎又称为类风湿病,目前临床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尚不明朗,可能存在的原因多为环境寒冷潮湿、精神、创伤等。
骨质增生也属于骨性关节炎的一种表现,也是骨关节的一种退行性改变,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超过40%的人在40岁以后会出现骨质增生,超过80%的人在60岁以后会出现骨质增生。
肩周炎又称为肩关节组织炎,是发生在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中的慢性炎症,常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不过一些人由于需要长期伏案工作,这让肩部的肌肉韧带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所以在一些年轻人中也不少见,中医认为肩周炎是因为肩部感受风寒所导致的,患病后,患者的胸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就像被冻住了一样,所以也称为冻结肩、肩凝症。肩关节属于人体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所以其关节囊比较松弛,而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都需要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由于生理特点,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就比身体其他组织较差,随着年龄的增加,极其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在日常生活中对肩部的使用比较频繁,导致肩关节周围的组织长期受到各个方面的摩擦挤压,故容易发生慢性劳损。
中医康复护理常被应用于骨关节患者的护理中,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其具体内容。
在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主要症候要点进行针对的护理。肝肾亏虚证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或伴关节弹响、腰膝酸软等,在进行屈伸运动时会出现疼痛加剧的情况,部分患者伴随关节变形和筋肉萎缩,形寒肢冷,舌淡、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白腻。寒湿痹阻证患者,肢体关节酸痛,或伴有腰膝酸软。四肢乏力,或纳食欠佳,舌苔薄白或白滑。湿热阻络证患者,关节红肿热痛,局部触之灼热,发热口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痰瘀互结证患者,有外伤史,关节刺痛,疼痛较剧,肢体麻木,骨关节僵硬变形,舌质紫暗或有瘀点和瘀斑。苔白腻或黄腻。气血两虚证患者,关节酸沉,隐隐作痛,尿多便溏,舌淡,苔薄白。
对于常见症状的护理内容包括,关节疼痛的患者应保持患肢功能位,遵医嘱进行中医湿敷,关节肿胀的患者应先评估肿胀程度,然后可以遵医嘱中药湿敷,屈伸不利的患者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他意外发生。
生活指导:在日常生活起居中,要主要关节部位的保暖工作,防风寒和潮湿,在出汗时切忌当风,在活动室要保护关节,可以选择佩戴腰围护膝和颈托,避免出现关节扭挫、磕碰等意外损伤,颈椎出现病变的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地低头,纠正不良姿势和体位,腰椎、膝部、髋关节出现病变的患者应该避免久行和久立。
情志调理:为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在护理时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通过沟通交流及时评估患者的新来状况,针对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及时的干预,队友有情绪障碍的患者,应该加强关心,并邀请心理咨询师一起进行治疗。
康复指导:长期卧床的患者或活动困难的患者应在指导下进行关节主动或被动的运动,以帮助患者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渐恢复适当的锻炼。处于急性期关节肿痛且症状明显的患者也应该卧床休息,不要着急下床活动,以减轻关节符合,带患者症状缓解后进行适当的非负重运动锻炼,来增强其肌力和耐力,在缓解期可以适当下床活动,在恢复期可以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可以采用散步和游泳等缓和的方式进行锻炼,注意减少关节的负重。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程度和症状,可以选择适合功能锻炼方法,比如小关节病变的患者可以进行持物、抓空的锻炼,脊柱关节病变患者可以进行扩胸锻炼。在进行锻炼时,要注意动作轻柔缓慢,注意关节保暖,可以使用一些辅助用具,比如腰围、手杖等,来减轻关节的负重。
最后,在进行康复锻炼时的方法和强度应该遵循医嘱,而功能锻炼的原则是将关节伸展到最大但不疼痛为宜,不宜运动过度,让患者明白不是活动越多越好,所以要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推荐步行和游泳,避爬山、登高、深蹲等使患者关节受累的运动,合理的锻炼能够帮助肌肉恢复收缩力,还能锻炼关节的灵活度,防治骨质疏松。
总而言之,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帮助骨关节患者恢复功能,但是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