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大马芦矿段主要矿种为氧化矿,经过多年的持续高产开采,资源被大量消耗,资源保有已严重不足,优质资源也越来越少。而近外围找矿一直未取得新的突破,加之生产区域内采空区面积广、体积大、交叉重叠、形态复杂,开采空间和找矿范围都在不断缩小。
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下降,大矿体也越来越少,矿体回采以薄、小矿体为主。在回采薄矿体时,废石混入无法控制,矿石品质难以保证,品位逐步下降、波动较大。为确保氧化矿持续发展和避免氧化矿资源消失过快带来生产组织的困难,在现有的资源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下,必须对现有资源进行“精雕细琢”的开采,在坚持大小、贫富、薄厚、难易兼采原则的同时,从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设能管理等多方面挖掘潜力,攻坚克难,提质提级、降本增效,确保生产经营效果持续稳定,充分发挥大马芦矿段生产经营效果较高的优势。
2、生产组织方案
氧化矿选矿生产系统共有4个选矿流程,每个流程的选矿生产能力为800t/d,整个系统选矿能力为3200 t/d。选矿系统配有成熟的预选抛废工艺,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可以对低品位资源充分的利用。为有效匹配氧化矿产能与氧化矿选矿系统,提出了四个方案。
方案一:品位1.7%氧化矿选矿每月都按照30 d组织,每个月选矿量为24000t,金属为408t;品位0.5%氧化矿选矿每月都按照40 d组织,每个月选矿量为32000t,金属为196t;低品位资源抛废后品位0.65%氧化矿选矿每月都按照30 d组织,每个月选矿量为24000t,金属为156t;选厂选矿量合计80000t,金属724吨。
方案二:品位1.7%氧化矿选矿每月都按照35 d组织,每个月选矿量为28000t,金属为476t;品位0.5%氧化矿选矿每月都按照25 d组织,每个月选矿量为20000t,金属为100t;低品位资源抛废后品位0.65%氧化矿选矿每月都按照30 d组织,每个月选矿量为24000t,金属为156t;选厂选矿量合计72000t,金属732吨。
方案三:品位1.7%氧化矿选矿每月都按照18 d组织,每个月选矿量为14400t,金属为245t;品位1%氧化矿选矿每月都按照40d组织,每个月选矿量为32000t,金属为320t;低品位资源抛废后品位0.65%氧化矿选矿每月都按照30d组织,每个月选矿量为24000t,金属为156t;选厂选矿量合计70400t,金属721吨。
方案四:品位1%氧化矿选矿每月都按照60d组织,每个月选矿量为48000t,金属为480t;品位0.5%氧化矿选矿每月都按照22d组织,每个月选矿量为17600t,金属为88t;低品位资源抛废后品位0.65%氧化矿选矿每月都按照30d组织,每个月选矿量为24000t,金属为156t;选厂选矿量合计89600t,金属724吨。
3、生产组织方案优缺点
方案一优点4个选矿流程中,仅需3个选矿工艺正常选矿,剩下一个选矿流程仅需开选10天,品位1.7%的原矿消耗相对少。
方案二优点4个选矿流程中,仅需3个选矿工艺正常选矿,缺点品位1.7%的原矿消耗过快。
方案三优点4个选矿流程中,仅需3个选矿工艺正常选矿,品位1.7%的原矿消耗少,缺点是品位1%的原矿需求大,品位1%的原矿难以保证选矿厂。
方案四优点4个选矿流程中,仅需3个选矿工艺正常选矿,剩下一个选矿流程开选22天,缺点是品位1%的原矿需求大,品位1%的原矿难以保证选矿厂。
氧化矿品位1.7%以上能直接服务于当期生产的资源量仅为6万吨,而品位1.7%的开采金属每年在生产任务中都占一半以上的比重,经营任务更是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氧化矿在大屯锡矿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用,必须对1.7%的资源精雕细琢的开采,方能确保氧化矿的持续生产保障能力,所以1.7%的资源开采力度要合理的控制,排除方案二。
品位1%的资源量少,要保证品位1%的原矿,大部分原矿需要通过配矿才能保证原矿资源,而氧化矿基地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小矿体占比较大,呈现点多面广的特点。加之开采方式为有轨开采,配矿难度较大,因此对品位1%的资源需求量大的方案三和方案四生产组织难度较大,排除方案三和方案四。最终选择方案一的组织方式进行组织。
4、确保方案实施采取的措施
加大地质找矿力度,勘探区主要利用现有开拓系统寻找盲矿体为主,以接替当前生产资源需求;勘查区为勘探区的外围拓展部分,力求外围找矿突破,形成新的资源接替基地。优化采矿工艺参数,加大采矿工艺研究和变革力度,积极推广和应用膏体充填技术工艺,降低贫化损失,最大限度回收资源。
梳理低品位资源储量,利用现有系统,强化对低品位资源回收利用。优化细化低品位资源回采设计,加大收采力度,强化隔废措施,形成低品位资源集约化、规模化、高效化开采技术体系。加强低品位原矿选矿技术指标研究,拓宽入选品位下限,最大限度利用低品位资源。选厂根据氧化矿供矿性质,采取分类选别,采用不同的选矿技术对不同的原矿严格进行分采、分运和分选,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达到降低矿山开采速度,延长大马芦氧化矿基地服务年限的最终目的。
5、结论
生产组织方式的优劣,是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体现,对一个企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最优的生产组织方式能充分利用更多的资源,也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也能让企业走得更远。充分认识“大马芦”矿段对我矿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用,对各生产要素进行认真分析,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合理安排中段产能,增强“大马芦”矿段的持续生产保障能力;面对日益紧张的保有资源,和深部找矿难度的不断加大,加大在“大马芦”生产区及周边地质找矿力度,不断增加可采资源储量,为氧化矿生产持续稳定提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⑴解世俊.金属矿床地下开采(第2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⑵《采矿手册》编辑委员会.《采矿手册》(4卷). 冶金工业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进华(1985-),男,云南大理人,采矿高级工程师,从事井下采矿技术管理,E-mail:lijinhua12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