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课程思政的教学研究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国家教育体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要求思想政治课要与专业课有机结合,专业课要与专业课有机结合,学生的专业技能要与专业课有机结合。“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的融合与育人是时代赋予当今职业技术学院的神圣职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的教学责任不可推卸。”

引言:如何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已成为新时期高等职业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在分析机械类专业课程教育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机械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建立有机统一的课程体系,形成全科、全方位、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若干措施。

1、机械类课程思政实施措施

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机械类课程的教学方案,在每一章节中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点、教学方法和载体方式。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组建专业教师和思想政治教师共同建设的教学团队,根据形势的变化调整课程大纲,围绕设计任务的实施积极挖掘和收集素材,并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具体来说,在原有课程大纲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要求,在每一章节的教学中增加“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等要素有机地整合到课程教学中,体现在学习评价中。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课内、课后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典型案例的讲解,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考和互动,同时观察学生的反思和互动,从而实时引入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映射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学习观念和民族感情。

对课前实践、课内讨论、课后思考和学习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反思。课后,通过教学团队对前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映射点,学生对教学案例的总结与反思反应良好,作为实例设置更多类似案例,以提升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形成与专业教育有机联系、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门课的课程评估,结合本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和思想政治内容反映在教学的过程中,如热点新闻,大事迹大国和时代的呼唤的党和国家,等,加工工艺设计的专业知识,把爱国主义、敬业精神、科学素养、工程意识和价值取向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地融入到课程的每一章节中。提高了机械类课程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专业学习责任感,充分体现了班级的教育功能。

2.课程思政与“机械制图”教学协同育人途径

2.1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面对当前专业课教学的现状,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才会考虑课程思想和政治,积极实践课程思想和政治教育理念。专业教师重视专业课程和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正确的,但这并不完美。未来的就业环境不会因为教师不注重课程思想政治而对中职技术学校毕业生宽大处理。社会瞬息万变,就业环境瞬息万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优胜劣汰必将被淘汰。教育教学是社会对教师的最高信任。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能否承受社会的信任是教师素养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必须注重课程思想政治与“机械制图”的整合。

2.2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政觉悟

在高等职业学校,为了保证思想政治课程在专业课教学中的作用,转变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重视思想政治课程是将思想政治要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基础。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校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协助教师完成《机械制图》课程思想政治与相关专业课的整合。职业技术学校可邀请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教师前来分享。在职业技术院校,专业课程并非只有一名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也各不相同。因此,可以在专业课教师中选择思想意识高、工匠精神强的教师,分享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开展专业课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开展专业课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以及对课程思想政治工作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认识,可供专业课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借鉴。

2.3从图样绘制规范性及严谨性出发,进行工匠精神培养工匠精神是“专业态度、专业精神和人文素养”的统一。当前提倡的“工匠精神”不仅是高等职业学校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准确准确的工程图纸在工程技术信息的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穿插企业案例、课堂讨论等方式手段,说明模式规范化、严谨性的意义。以实际项目案例为素材,让学生体会到,不规范的项目图纸不仅会影响理解,引起处理问题,甚至会影响企业信誉。同样,图纸不严谨,错误和泄漏频繁,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它也可以感染学生的行为大国家的工匠,让学生感受到工匠的重要作用在个人的职业生涯中,和培养学生脸上揣度的追求完美,即使他们犯了一个螺丝,努力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

2.4深化思政课的教材、教法改革

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个学术水平考试课程,应引导和改革,不但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他们应该知道和理解,但也要分的知识融入学生和社会实践,做你知道的,做你知道的。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课校本教材的开发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支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颁布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标准来编写教材,使之更加贴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控制三个转变:理论体系→教材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知识体系)、教学体系→价值体系。第一个转换通常是由专家完成的。第二次改造,主要由一线教师来完成。思想政治教师需要探索文本教材体系,开发符合时代、符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将理论教材开发成生动活泼的教学体系,使学生易于接受,为学生的第三次转型打下基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实行差异化教育指导,把课堂教学与生动的社会实践、感人的榜样、优秀的工匠精神、新时代的伟大成就联系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校内外德育基地,探索课题式、游戏式、体验式、实践性的教学改革,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体验水平联系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结论:“思想政治课程”意味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出现。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尊重学生的主观地位,是教育教学永恒的主题。有效地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要素,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是每一位专业教师的责任。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它不仅能加强学生的知识和专业技能,但它也能不知不觉中渗透学生的感受家庭和国家,诚信,创新,和一丝不苟的工艺的精神,为我们的国家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将合格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