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DOI: 10.12721/ccn.2023.157004, PDF, 下载: 185  浏览: 1916 
作者: 郑开英
作者单位: 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校,重庆,402660
关键词: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学科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客观看待科学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产生的关键影响,充分利用自身的课堂引导作用,预设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积极渗透分层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展开学习进程。

分层教学,指的是针对班级全体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身心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

显性分层多是面对年级所有学生,结合学生的成绩将其初步划分为精英班、实验班、普通班,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开展小班教学。这种分层方式多是以学生的中考成绩和入学测试成绩为依据进行分层.这种分层形式并不是固定的,每个学期末学校可以重新组织测试,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化来重新分层。

隐性分层多是指班级内部对学生进行学科上的分层,且不公布分层结果。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多是结合学生的能力、物理基础、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分层.为了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物理学习中学有所得,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来教学。

一、高中物理分层理念应用的意义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分层理念,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服务于课程改革。

一是能够调动学困生积极性。在分层教学理念背景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实际能力,完成符合自己水平的学习任务,大多数情况下,高中物理学科无论是教学还是作业设计初衷都是针对普通生的水平的,忽视了学困生“跟不上”和学优生“学不够”的问题,而一旦落下一点,就会影响到学生们的未来成长。针对学困生,分层理念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激发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杜绝抄袭作业和课堂学习蒙混的心理,获得成就感。

二是能够满足学优生的需求。针对学优生,他们的物理学科一般成绩比较好,知识的接受效率也比较快,对于老师布置的针对普通生的课堂任务和作业任务,都有学有余力的情况。而在分层理念的影响下,设计了拓展、拔高的内容,契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部分内容中,老师甚至可以尝试跨学科理念,提升学优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更好地解决现实问题。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分层理念的应用策略

(一)学生分层,因材施教

在针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分层设计之前,老师需要先改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隐性的分层,有助于后续进行教学和作业设计的分层以及完成质量的评价参数。具体来说,老师要先利用调查问卷、成绩统计、过往作业观察分析等途径,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一般而言,大多数高中班级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进行较为科学的分层,大多数为普通学生,学习兴趣较理想,但是主动性较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少数学生为学困生和学优生,二者为两极化问题最为严重的两部分学生,学困生态度消极、不愿意配合学习,兴趣不高,学优生多数认为自己“学不够”,兴趣也不高。这种分层模式适用于多数学段的多数班级形式,可以进一步细化,如普通生可以分成普通优等生和普通待优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因材施教,契合学生的成长。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分层需要定期调整,也不能固化,需要随着整个高中时期不同的年级、物理学科知识点内容的变化进行动态更新;另外,学生分层只能存在于老师的思维当中,尽可能不要被学生所知道,仅仅作为一种老师判断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标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不意识到自己被老师分成了“三六九等”。

(二)内容分层,灵活优化

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差别,深度分析新课标可以发现,国家教育部门要求老师教学活动令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不同发展。任何课堂内容和作业内容都是学生不同的发展点。以物理作业为例,可以将作业内容分成三个层面,并融合学生分层的理念实施作业。

以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为例:其一,基础性应用作业,一般是较为基础性的习题,如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领域,在作业要求上,需要全部学生都完成;其二,灵活性应用作业,一般是利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如牛顿第一定律在一些物理习题中的应用,要求学生用该定律解决问题,要求学优生认真完成、普通生基本完成、学困生尝试完成;其三,创新探究性作业,一般是将知识和技能回归到生活,摸索物理文化、深化建模思维、练习方法规律等,如将牛顿第一定律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设计一个问题,要求学优生尽量完成、普通生尝试完成,学困生不做要求,如果学困生尝试完成了,需要予以赞赏和激励。

(三)分层评估,良性反馈

高中阶段学生需要面对高考的沉重压力,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质量和效率上都相对偏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信心的匮乏,对自身能力不够自信,尤其是学困生,这一问题会更加显著。因此,在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中适当地融入分层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不同的激励,能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激活学生的自信意识,提升教学实效。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评估阶段,老师必须要做到个性化评估,因人而异,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针对学优生,在保证基础题目、进阶题目完成准确率的基础之上,拓展题目的完成态度和完成质量都比较好的情况下,予以优秀判定,并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针对普通生,在基础题目完成准确率的基础之上,进阶题目和拓展题目能够做到基本完成,且态度较好,予以优秀判定,且予以激励和指导建议;针对学困生,基础题目完成,且勇敢尝试了进阶题目和拓展题目,就可以予以优秀判定,并予以激励性评价。相对的,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信心,学优生和普通生没能达到标准,也尽量不要批评指责,而是要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到原因,以促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进步。

(四)针对学习需求,辅导分层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虽然掌握了基础的知识和解题技巧,但要形成科学思维还需要长时间的锻炼,而这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教师应在辅导中展开分层教学,因人而异,找到每个人的学习特点和盲点,再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工作。这一过程非常考验教师的耐心,需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有准确、充分的了解,并有足以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魅力.为了保证辅导分层的有效性,教师应与同组教师展开协商与研究,探究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辅导方案。对于需要经过普通高考的学生而言,如果理解能力较强,教师应重视强化其解题思路和思维;如果理解能力一般,教师应重视锻炼其心理承受能力,练习内容难度适中即可;如果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应侧重培养其学习习惯,并在其做题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辅助解决。

结语:

综上,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和新课改的引导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积极落实分层理念,从学生分层、内容分层角度入手,兼顾分层和统一的良好协调,同时配合适当的教学质量评价,全面优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强化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效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杨鸿博,刘国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优化策略研究[J].新智慧,2020(30):2.

[2] 张金根.新课改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数码设计(下),2021(5):254.

[3] 樊兰君.厘清新课改背景,研读新教材特点--以高中物理新教学为例的课程实施建议[J].陕西教育:教学,2022(11):2.

[4] 谢小华.新课改背景下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构建[J].文渊(小学版),2020(7):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