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间首次发现或发生的糖耐量异常,影响着全球范围内众多孕妇的健康。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率的上升以及晚育趋势的增强,GDM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显著增长的趋势[1]。这一状况不仅增加了母体发生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等并发症的风险,还可能对胎儿造成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征等不良后果,甚至影响其远期代谢健康。鉴于GDM带来的严峻挑战,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一疾病,保障母婴安全,成为当前产科医学和护理学领域的重要课题[2]。近年来,优质护理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护理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护理实践中,并展现出其在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健康结局方面的显著优势[3]。本研究旨在探讨将优质护理理念融入GDM护理过程中的具体策略与实践效果,包括但不限于个性化健康教育、饮食与运动指导、血糖监测管理、心理支持及早期识别并干预并发症等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应用优质护理前后的血糖指标、自护能力、不良情绪等方面的数据,期望为GDM的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优化护理流程,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确保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综合健康管理,促进母婴安康。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中,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51±1.83)岁;观察组中,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1.16±2.0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定期监测孕妇血糖水平,根据医生处方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提供标准化的孕期营养和运动建议;进行基本的健康教育,讲解GDM的相关知识及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按需处理妊娠期间出现的一般性问题。
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纳了更为全面的优质护理措施:首先,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根据每位孕妇的具体情况定制饮食和运动指南,利用多媒体工具和一对一咨询加强教育互动性[4];其次,强化血糖监测管理,教导患者正确使用家用血糖仪,实施更频繁的自我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再者,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通过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定期情绪评估,开展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减轻孕妇因GDM产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最后,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包括产科医生、营养师、糖尿病教育护士等,以团队形式对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和跟踪随访,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可能的并发症。通过这些细致周到的护理措施,旨在全方位提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健康结局。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的比较评估了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开始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以检测护理措施对基础血糖控制的影响。餐后2小时血糖的追踪,着重分析了两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的变动态势,考察了护理措施在应对餐后血糖高峰方面的效能[5]。
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情绪。通过量表评估,对比了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情绪变化,特别是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缓解程度,以探究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健康的支持作用。
3.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主要包括自我概念、自我技能、自我责任、健康知识。自我概念的变化考察了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角色适应等方面的自我评价变化。自我技能的增强评估了患者在血糖监测、饮食管理、运动执行等方面的技能提升[6]。自我责任的强化分析了患者对自身健康管理负责态度的转变。健康知识的丰富测量了患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增减。
4.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不仅限于药物服用,还包括饮食指导、运动计划、定期检查等多方面的遵从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医疗记录回顾等方式,全面衡量了患者对护理计划的遵循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3.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及X2检验,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为5.26±1.52,餐后2h血糖为6.59±1.2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8±2.03、8.37±2.01,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
2.2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分别为52.93±4.15、52.71±4.03,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不良情绪为23.17±4.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4±3.19,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
2.3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
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概念为30.28±2.51,自我技能为41.26±2.17,自我责任为26.15±2.84,健康知识为48.63±2.19,均高于对照组的26.14±2.85、39.07±2.04、24.87±2.53、46.07±2.57,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比较两组患者自护能力
2.4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为43/45,对照组患者护理依从性为38/45,P<0.0,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比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优质护理在改善患者血糖控制、情绪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进一步验证了优质护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重要价值。
首先,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优质护理通过加强血糖监测指导、个性化饮食与运动计划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波动,降低了高血糖相关的并发症风险。这一发现强调了精细化管理和个性化干预在GDM管理中的关键作用。其次,观察组患者护理后不良情绪评分显著降低,提示优质护理中包含的心理支持与健康管理教育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了她们的心理福祉[7]。心理状态的改善不仅对患者本人有益,也间接促进了血糖控制和整体治疗效果,体现了身心并重的护理理念在GDM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此外,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护理能力各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优质护理通过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升自我护理技能和责任感,促进了患者主动参与疾病管理的能力,这对于长期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至关重要。优质护理通过深度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建立了更加积极的自我形象和疾病认知。患者不仅更加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还能更好地接纳GDM这一诊断,视自己为疾病管理中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这种正向的自我认同感是推动患者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活动的基石。护理团队通过一系列定制化的培训和实践指导,如血糖监测技巧、合理膳食规划、适宜的体育活动选择等,使观察组患者掌握了更多的自我管理技巧[8]。这些实用技能的掌握,直接增强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控制血糖的能力,减少了对专业医疗干预的依赖。优质护理通过这一系列的策略,不仅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还大幅度提升了他们在自我护理各个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患者越能自主管理疾病,其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就越高,反过来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参与自我护理的积极性。这种由内而外的改变,为患者在妊娠期乃至产后持续维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实现长期健康目标的关键所在。这进一步证明,教育和支持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巧,是提高GDM护理质量的有效途径。最后,观察组患者较高的护理依从性说明,优质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接受度和执行度,这对于确保护理效果、优化母婴结局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的专业指导与情感支持,增强了患者对治疗计划的信任和遵从,从而提高了整体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充分展示了优质护理模式在提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方面的显著成效,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力证据。未来,应进一步推广优质护理理念,结合多学科合作,不断优化护理策略,以满足GDM患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护理需求,最终实现母婴安全与健康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魏翠翠,李慧.抗阻运动结合营养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9(10):155-159.
[2]黄继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量化健康教育结合常规孕期保健的护理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3,27(3):106-108.
[3]田玉香,张雅丽,别姗姗.快速康复护理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剖宫产围术期的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23,27(2):162-165.
[4]孙彦华.妊娠合并糖尿病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探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4,27(2):166-168.
[5]陈佳华.多元化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其妊娠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3,22(6):160-163.
[6]谢红苹.快速康复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2(7):154-156.
[7]余海燕,谢艳清.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干预对孕妇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2(7):183-185.
[8]兰晴.优质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6):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