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对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腹部常见淋巴结长肿大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并科学的分析与阐述了超声对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实验是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这个时间段内随机抽取144名腹部淋巴结肿大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应用超声二维图像手段展开临床期间的检测工作,记录、分析病患的具体临床表现情况,明确脏器病变和病患淋巴结肿大之间是否存在何种联系。结果:此次144名腹部淋巴结肿大病患中共包含52名腹部淋巴肿瘤症状,属于转移性淋巴结的有66名病患,26名炎性淋巴结症状。结论:通过最终结果可以看出,及时给予腹部淋巴结病患超声二维图像方式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医师明确病患的病灶病变情况,认定超声检测手段可以为临床期间腹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诊断,提供科学参考数据。

引言: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是广泛分布的淋巴结,其在人体之中主要发挥着过滤吞噬病原微生物毒素细胞残屑,免疫,造血等方面的作用。当机体处于正常健康的情况下一般无法触及。具体的淋巴结肿大情况,将会为临床疾病治疗期间的病灶位置、病变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淋巴结肿大主要的覆盖人群十分广泛,因此在相关领域之中,及时的诊断和积极的治疗对于淋巴结肿大病患有重要的影响意义,特别是患有恶性疾病的病患,如果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会是后期开展合理治疗的基础保障。本文中,笔者将结合144名病例,主要探讨腹部呈现淋巴结肿大诊断之中超声检测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资料整理好,具体内容如下。

1病人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室从当地的医院随机选取了144名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这144名病患是从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两间时间内接受了腹部淋巴结肿大治疗。这144名病患中85名为男性病患,其余的59名为女性病患。这144名病患的年龄平均处于31~81岁的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5.3±4.3岁。这144名的试验研究对象其中52名为淋巴肿瘤症状,66名病患属于转移性淋巴结,有26名患者为炎性淋巴结症状。纳入标准:一、病患意识清楚,可以配合工作的开展;二、临床治疗资料较全;三、无合并其他症状者;四、该次实验研究是经过患者本人和家属同意,并且签订知情书。

1.2具体方法

本市144名研究对象在参与实验过程中都需要采用型号为GELOGIQ7、探头频率7.0MHZ的超声二维图像途径进行临床期间的实验检测工作。首先,要求所有参加超声为图像检测的144名病患在前天零点开始禁食,要确保次日在空腹的状态下接生超声为图像的检测,之后医师明确主要的淋巴结病灶部位,观察是否存在原发性病灶等情况,仔细检查记录病患的淋巴结数量,分布面积,观察形态和回声的情况,判断是单发性病灶还是多发性病灶;明确淋巴结肿大的病灶是否被腹部的其他脏器所压迫或者是重叠分析;明确该淋巴结肿大是否发生了浸润与转移。

2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在144名实验对象中有两名患者为腹部淋巴肿瘤病患,其中有一名患者经过超声检测诊断之后发现该患者腹部的淋巴结肿大中存在巨大的椭圆分叶状的肿块,并表现的临床特征为均匀的回声。这些巨大的椭圆分叶状的肿块大小基本一致,并且肿块的包膜没有出现破损的现象。但是另外一位患者经过超声检测之后发现其肿块包膜的完整性已经受到破坏,并且临床表现的特征为不均匀的回声。其中最小的肿块的面积可达4.0×3.2cm,最大的面积为8.9×9.7cm。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得出这些实验对象中,其中一名病患的为单发性病灶的情况,而另一名病患存在多发性的病灶情况。但是经过科学的超声实验检查发现,可以认定该两位腹部淋巴结肿大的病患没有出现其他的癌症病灶问题。参与本次实验研究的有66名转移性淋巴结患者,其中有26名患者经过超声检测发现腹部存在圆形的、分散状的肿块;其余的40名患者腹部的砖会呈现出不规则的特点,并且腹部的团块之间存在相互挤压重叠的现象,所以导致超声检测出现了不均匀的回声。除此之外,医生还诊断这些患者的腹部包块的包膜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破损,最小为(1.0×1.2)cm2,最大为(4.6×4.7)cm2。在转移性淋巴结病患之中,有52名是多发型症状,其中14名属于单发,66名患者腹部的肿块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癌症病灶;有16名病患存在两个癌肿病灶的问题。

参与本次先研究的共有76名炎性淋巴结患者,这些炎性淋巴结病患的患者的腹部都出现了类似圆形的肿块,经过超声检查发现这些肿块都能够呈现出均匀的回声反应,并且这些腹部肿块的包膜并没有收到破损。这些病患腹中淋巴结最小为(1.6×1.5)cm2,最大为(3.2×3.1)cm2。其中有42名患者属于单发性像淋巴结,而其余的32名患者都是属于均发性炎性淋巴结。炎性淋巴结出现症状的有50名患者,这些患者出现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病患处出现了病灶感染的问题;而26名出现身体发热问题。在复查期间发现病患的脾脏部位有轻微肿大的症状,脾门位置淋巴结肿大。

3讨论

淋巴结疾病的高发部位为人体的腹部,具体的影响因素和致病原因有多种,分为良性与恶性。因此,如果可以及时给予有效的诊断,会对后续的合理治疗产生积极影响,有重要的应用意义。通过实践证明,给予腹部淋巴结病患超声二维图像的方式进行检测和检查,可以帮助医师明确病患的病灶情况,病变表现。通过观察淋巴结的具体数量,面积,大小等,可以详细掌握具体的发展形态,通过分析回声反应,结合临近脏器的病变情况,给予科学的临床诊断。

淋巴结病变的主要特征包含以下几点:首先,腹部淋巴瘤。早期并无明显的症状,就诊时病患出现明显的消瘦贫血,局部肿痛,黄疸等情况。通过超声检查后,显示淋巴瘤大小类似,且回声均匀,在内部聚集,和转移性淋巴结的重叠现象有所区别,其可呈单发性也可呈多发性,会有合并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的可能性。很多淋巴瘤由于发病部位的不同,最终的症状体征会呈现恶性程度高的情况,因此如果瘤体较小,就会呈现出多区域发生的特征性转变。其次,转移性淋巴结。有明显的癌肿病灶情况,由于非均匀浸润的作用导致淋巴结内部出现结构性破坏,转移性淋巴结多呈大小不一的分散型状态,因相互挤压,重叠,出现不规则的团块。如果通过超声检查发现此种淋巴结,则提示会有恶性肿瘤原发病灶的可能性,医师要深入进行观察。最后,炎性淋巴结通过超声检查到腹部出现单个淋巴结肿块,如果包膜完整无融合的现象,会比前二种淋巴瘤的形态更小,呈现出圆形和均匀的回声,此时提示局部有炎性病变的可能,经过深入探查可以进行证实。

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144名腹部淋巴结病患为主要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在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两年时间内。通过检查后,发现2名腹部淋巴瘤病患中有1名存在巨大椭圆分叶状团块的问题,具体表现出相对均匀的回声现象,具体大小基本一致,包膜也并未出现明显的损坏。另1名病患经过超声检查后,发现已经破坏了包膜的完整性,同时出现回声不均匀的问题,并且腹部淋巴瘤病患伴随其他癌肿病灶问题的存在。有66名转移性淋巴结病患,26名经过超声检查之后发现有类似圆形的团块,具体表现较分散,40名病患的团块有不规则的特点,具体分布较分散,团块有挤压和重叠的问题,出现不均匀的低回声反应,包膜并未受到影响。66名病患经检查验证存在癌肿病灶,同时16名病患存在2例癌肿病灶的问题,有76名病患为炎性淋巴结病患,表现为类似圆形的图案,呈现出均匀的回声反应,包膜并未受到任何影响,50名病患有病灶感染问题的出现。

综合上述所言可以认定,于腹部淋巴结的诊断期间,超声检测手段的应用具有积极的影响和良好的辅助优势,值得相关领域的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朝阳.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超声诊断临床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20):70-71.

[2]卢爱波.超声对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探讨[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8):1836-1837.

[3]张红艳.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超声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09):103-104.

[4]蒲华,王娟,赵越,舒小红.探析超声对腹部常见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0):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