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高中英语阅读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研究
DOI: 10.12721/ccn.2023.158743, PDF, 下载: 225  浏览: 2707 
作者: 尤利琼
作者单位: 重庆市潼南第一中学校,重庆,402660
关键词: 高中英语;思维品质;策略
摘要: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的关键能力,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是必备品格。随着教育改革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从关注知识向关注综合能力转变,思维品质的语言训练价值和育人价值受到教育者的密切关注,而英语阅读是一个思维碰撞、意义转换和迁移的过程,但实际阅读教学中“思辨缺席”的现象亟须解决。比如,问题设置层次低,多为语篇表层理解性知识,导致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展;提问方式单一,启发式追问效果欠佳,忽视了思维品质与语言训练的“双螺旋”共生关系,导致学生的语言水平停滞不前;阅读活动设计脱离学生实际,难以发展其基于语篇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下面从引导深度阅读、善用有效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三个方面提高思维层次、驱动思维构建和拓展思维空间。

思维品质是学生智力水平、思维水平的综合体现,涉及创造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等。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应从英语阅读教学入手,带领学生基于不同角度探究、解读语篇内容,以此增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效。对思维品质培养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其一,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更易深度理解与掌握英语知识,并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为了切实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对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视。其二,增强思维灵活性。思维开阔的学生能够从教材语篇阅读中挖掘乐趣,还可以通过探究思考更深层次的课程知识点。因此,基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开展思维品质培养可以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助力。其三,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传统说教式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继而局限了高中英语教学效果。教师如果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期间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则可活化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继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由此可见,基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是极为必要的。

一、思维品质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表现为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敏捷性。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下,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能力和水平。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基于情境复杂程度、对相关知识技能和思维品质的要求、情境设计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程标准》将高中英语学业质量水平划分为一、二、三级。因此,培养思维品质是一个逐层递进、由低阶到高阶的过程。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

语言与思维相互促进,语言是表达思维的载体,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过程是思维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出有质量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复杂化的积极反馈,训练他们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一)引导深度阅读,提高思维层次

阅读语篇是沟通读者与作者的媒介,这就要求读者不仅理解语篇呈现的字面信息,还剖析语篇字里行间的信息,即更深层次地解读语篇信息,分析和评价文本。因此,阅读不仅要基于文本,获取表层信息,还要超越文本,进行意义建构。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阅读语篇,回答三个基本问题,即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是什么?语篇具有怎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要以课程内容六要素中的“主题语境”为主线,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面设计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开展深度阅读,在语篇解读上极尽其能,思考语篇主题,挖掘语篇内涵并确定主题意义探究方向,帮助学生获取主要内容和感知语篇主题,分析文本细节和阐释语言结构,论证情感态度和创造个性思维,从而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和意义。

英语阅读的过程是对文本进行深度加工和解码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共同探索语篇信息,挖掘语句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二)善用有效提问,驱动思维构建

课堂提问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的“脚手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在阅读教学中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抓手,促进学生建构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辩证看待各种思想观点、形成创造性观点。首先提问应基于语篇,关注文本结构,了解语篇内涵,发展逻辑思维;其次提问应深入语篇,提取细节信息,培养思辨能力,发展批判思维;最后提问应超越语篇,迁移课内知识,上升主题高度,发展创新思维。

提问是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一个跳板,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英语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大意,培养其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

(三)创设问题情境,拓展思维空间

问题情境与思维品质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程晓堂(2018)指出,要通过高考测试内容的反拨作用促进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从英语学科育人目标的角度出发,课堂教学活动应接近真实的生活情境。一方面,创设生活实践类情境,即创设与实际生活相类似的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引入图式教学理论,强化思维认知构建

学生在阅读英语语篇时会根据语篇内容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处理与加工重构,并且结合感性认知分析、理解语篇内容,从而逐渐将感性认知转化为理性认知。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身的知识层次、语篇解读水平则可直接影响阅读分析与理解质量,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可将图式教学理念融入到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语篇主题构筑知识表征,使学生基于语篇文本构建完整的图式思维结构,在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结语

《课程标准》关注学科的育人价值及学生的思维发展,而阅读教学是思维培养的载体。从阅读教学出发,从深度阅读、有效提问、问题情境三个方面探讨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策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解读语篇,挖掘语篇的表层内容和深层蕴意。基于此,创设生活实践类或学习探索类情境,实现从语篇内到语篇外的超越。同时,教师要提出一系列基于语篇的能够促进学生深层思考的问题,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程晓堂.2018.基于问题情境的英语考试命题理念与技术[J].中国考试,(12):1-8.

[2]葛炳芳,洪莉.2018.指向思维品质提升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1):1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