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下技校数控车工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 “工学结合”下技校数控车工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内容包括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内容的调整优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绘图技能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分析了《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及加强教学改革的对策与路径,旨在提升《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水平,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基础。

技校教育教学中十分重视“工学结合”理念,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融入该理念能实现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能为技校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因此,《机械制图》课程教师应重视日常教学与“工学结合”理念的融合,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形成健全的教学改革体系,以实现优秀人才培养目标。

1.技校数控车工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模式滞后,教学体系待完善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下,我国各类院校的教育体系以应试教育为主,尽管教育部门正逐步推动素质教育,但《机械制图》等传统课程的教学方法仍受旧有观念束缚。在部分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仍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学生通常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通过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而在新时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对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其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学校需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部分学校缺少健全的教育教学体系,尤其在技术学校中,未建立完善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缺乏与改革发展理念的融合,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1.2重理论轻实践,缺少实践机会

机械制图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更强调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然而,当前许多院校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足,部分教师实践经验有限,难以提供有效的指导。同时,教学设施的不完善也成为实践教学的障碍,设备老化、维护不足等问题影响了其实用性。此外,部分院校尚未设立专门的实训场地,进一步制约了学生的实践机会。此种环境条件下,不利于技师学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机械制图》课程理论教学缺少与实训实习的结合,学生缺少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院校应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提升教师实践水平,并改善教学设施,确保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中掌握机械制图技能。

1.3人才培养不规范,与企业相背离

随着信息化浪潮和文化多元化的推进,人才争夺战愈发激烈。现阶段的各行业发展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转向人才。而技术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也是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摇篮,部分学校缺少容易的人才培养标准,导致人才培养不规范、不专业,且缺少与优质企业的沟通合作,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相背离,降低了人才的就业率。

2.“工学结合”下技校数控车工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2.1 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体系

在技校数控车工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教学模式过于滞后,教师局限在完成教学任务层面,主要采用单向灌输教学方式,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不利于学生对多元化理论知识的掌握,很难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做到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应重点创新教学方式,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在讲解“轴测图”或者“组合视图”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可以在课前准备相应的立体模型和剖视图模型,为学生更加直观地展示不同视图的特征,适当利用学具能辅助学生理解各类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含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此外,教师应做好教学工作的规划,构建健全的课程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讲解“二维CAD绘图”相关内容时,可以从软件工作界面、线形、图层方面入手制定学习规划,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制图方法和技巧,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2.2 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操作水平

《机械制图》课程在技师学校的专业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还需锻炼实践操作能力。然而,许多国内院校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产生了严重的断层。这种现状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削弱了理论知识的实际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技师院校应当积极采纳“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并融合先进的教育方法,深入剖析《机械制图》的课程内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在实施新型教学模式时,教师应将重心放在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上,并致力于完善与更新实践教学设施。此外,教师要引入小组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互动与合作的机会,进而全面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水平,确保他们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学校应提高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重视程度,教师要正确理解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为“工学结合”理念的融入奠定良好基础,切实发挥此种教学理念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学校应安排专门的专业课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实训,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动手能力,还能在具体操作中掌握基本的机械制图技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技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2.3 统一人才培养标准,契合企业发展理念

为了在技校数控车工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校应加大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力度,立足长远发展层面落实改革工作,结合自身教学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统一的人才培养标准,并依据合作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整,在实现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满足企业相关岗位的用人需求,强化学校育人理念与企业发展理念的契合性。同时,教师应严格按照学校出台的人才培养标准进行教育教学,围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落实教学工作,可有效保证教学质量。此外,学校应加强与优质企业的合作,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不仅能提高教学工作质效,还有助于学校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进而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助力学生实现职业发展目标。

结语:在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下,技校数控车工专业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际应用能力。教学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和企业实际,不断更新和优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庞旭,李爽.“工学结合”下《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0,(15):247-248.

[2]陈立.对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07):148-149.

[3]刘伯辰.“工学结合”下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化工管理,2017,(35):13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