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具体实施
摘要: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乡土文化资源不仅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贴合。因此,将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融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及影响力,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投入其中有效学习,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助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以新课改视角来审视初中历史教学实际情况,存在教学效果不佳、未能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等问题。对此,应按照新课改要求,将乡土文化资源巧妙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着重分析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意义,并探讨两者有机融合的策略。

一、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兴趣

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在积极主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由于乡土文化资源真实存在于学生身边,将其融入历史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对历史内容的亲近感,比如通过实地考察、参加民俗活动等方式,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这种亲近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乡土文化是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将其融入历史教学中还可以使历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联系,通过学习生活中常见的乡土文化元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动因和影响,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乡土文化资源是一个地区特有的传统习俗、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等,它反映了该地区的历史、民俗、风土人情等方面特点。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乡土文化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乡土文化是一个地方独有的宝贵财富,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所处的地方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这就为他们建立了对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其积极投入到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其次,乡土文化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研究乡土文化资源,学生能够了解到这些资源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需要自身去珍惜和保护。最后,乡土文化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乡土文化资源的研究不仅是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更涉及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创新的运用。学生在研究乡土文化资源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进行调查、整理和呈现,这对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乡土文化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融合的具体实施

(一)挖掘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新要求,在系统地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其他方面的培养,充分发挥育人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鉴于此,有效融合乡土文化资源与历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而要想实现1+1>2的作用,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元素,以此为切入点,搜集相关的乡土文化资源,将其与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加工,创设蕴含乡土文化的历史教学活动,提高其吸引力、影响力及感染力,以便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调动学生的良好状态,让学生通过了解乡土文化故事或者实物等走进历史,循序渐进地学习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状态。

(二)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为了促使乡土文化资源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在课前深入且全面地分析学生的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基础水平、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及兴趣爱好等方面,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选择适合的方式方法,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中,以便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乡土文化,进而逐渐过渡到历史知识学习上,深入理解、扎实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人民生活发生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理解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让学生了解我国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交通、通信的发展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组织学生讨论你最希望家里拥有四件物品都是什么?鼓励学生踊跃回答,学生基本上都是围绕最新的物品展开表述的。此时,教师依托多媒体技术展示不同时期的社会环境,呈现当时最流行的四件家庭物品,让学生直观感受时代变迁,同时也通过特定的情景感染和影响学生,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此时,教师以时间为脉络,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变化情况及当地文化变迁情况,通过此种具象化的表述,让学生既能够深刻理解历史知识,又能够加深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丰富他们的学识、增长他们的见识、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等,促进他们良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联系生活,深化课堂教学

乡土文化是在古代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它来源于生活。鉴于此,为了促使乡土文化资源与历史教学有机融合,教师还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即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乡土文化资源,对其予以加工和处理,使之以图片、文字、音频或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直观、具象化地了解乡土文化,进而提出与历史知识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使之归纳总结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

三、结语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依托教材所组织开展的历史教学活动具有较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充分发挥育人作用。教师应当将目光转向乡土文化资源,将其恰当地融入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栗洁,位会娟,冯乃虎.乡土教材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融合的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0(4):44.

[2]白建元.“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乡土史料融合教学的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2(23):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