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的配电网运行电压优化控制的研究
DOI: 10.12721/ccn.2024.157414, PDF, 下载: 157  浏览: 759 
作者: ​罗奇青
作者单位: 浙江芯能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发电技术;电压管控
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应用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光伏发电的间歇性和随机性给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同时,储能系统的引入可以有效平抑光伏发电的波动,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因此,研究基于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的配电网运行电压优化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光伏发电技术原理

光伏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转换方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伏效应,即光生伏特效应,将太阳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光伏效应是指当太阳光照射在半导体材料上时,光子与半导体材料中的电子发生相互作用,使得电子从束缚态跃迁到自由态,从而产生光生电流和光生电压的现象。

2光伏发电技术特性

光伏发电技术特性之一是高效性。以硅基太阳能电池为例,其光电转换效率已经超过了20%,这意味着每100瓦的太阳光能量可以转换为20瓦以上的电能。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光电转换效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一高效性使得光伏发电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能源利用方式。

光伏发电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环保性。与传统的化石能源发电相比,光伏发电过程中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和有害物质污染,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光伏发电系统还可以与建筑物相结合,形成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不仅美观实用,还能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3配电网运行电压优化控制内涵

配电网运行电压优化控制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涉及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和经济效益。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特别是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的广泛应用,配电网运行电压优化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其基本概念是指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控制手段,实现对配电网电压的有效管理和调控,以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配电网运行电压优化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负荷变化、电源出力、线路阻抗等。通过引入先进的控制算法和智能决策系统,可以实现对这些因素的有效监测和预测,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电压控制策略。

4配电网运行电压优化控制方法

配电网运行电压优化控制的主要方法涵盖了多种技术手段,旨在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的提升。其中,最为核心的方法是采用先进的算法和模型对配电网的电压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通过收集配电网的实时运行数据,结合先进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可以实现对电压的精确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配电网运行电压优化控制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例如,天气变化、负荷波动、设备老化等都可能对电压的稳定性和电能质量产生影响。因此,优化控制策略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的运行场景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

5基于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的配电网运行电压优化控制策略研究

5.1优化控制策略的总体框架

优化控制策略的总体框架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光伏发电、储能系统以及配电网运行电压之间的协同优化。在构建这一框架时,我们充分考虑了光伏发电的随机性和波动性,以及储能系统的快速响应能力。通过预测光伏发电的功率输出,我们可以提前调度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状态,从而平滑光伏发电的波动,稳定配电网的电压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采用了先进的预测算法,如基于机器学习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以提高预测精度。同时,结合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特性,我们设计了智能调度策略,确保在光伏发电功率不足或过剩时,储能系统能够及时响应,提供或吸收多余的电能,从而维持配电网的电压稳定。

5.2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与调度策略

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是配电网运行电压优化控制策略中的关键环节。通过准确预测光伏发电的输出功率,可以实现对配电网电压的有效调控,从而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当前,光伏发电功率预测主要基于历史数据、气象信息以及光伏组件的物理特性等因素进行建模和分析。例如,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神经网络等数学模型,结合历史发电数据和实时气象数据,对光伏发电功率进行短期和超短期预测。这些预测结果可以为调度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调度策略的制定则需要综合考虑光伏发电的预测功率、配电网的负荷情况、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状态以及电价等因素。在预测功率较高时,可以优先调度光伏发电,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在预测功率较低时,则可以通过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来平衡配电网的电压波动,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5.3储能系统充放电管理策略

储能系统充放电管理策略在配电网运行电压优化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配电网面临着电压波动、功率不平衡等问题。储能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能量缓冲和调节手段,其充放电管理策略直接影响到配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因此,制定合理的储能系统充放电管理策略对于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管理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首先,要准确预测光伏发电的功率输出,以便及时调整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状态。通过引入先进的预测算法,如基于机器学习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模型,可以实现对光伏发电功率的精准预测,为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管理策略还需要考虑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状况。通过实时监测配电网的电压、电流等关键参数,可以及时发现电压波动和功率不平衡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相应的充放电策略,如在电压偏低时通过放电操作提升电压水平,或在功率过剩时通过充电操作平衡系统功率。

此外,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管理策略还需要考虑经济性因素。通过引入成本效益分析模型,可以评估不同充放电策略的经济性,从而选择最优策略。例如,在电价较低时充电、电价较高时放电的策略可以降低储能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储能系统充放电管理策略是配电网运行电压优化控制中的关键环节。通过综合考虑预测算法、实时运行状况和经济性因素,可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充放电策略,提高配电网的稳定性和经济性。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储能系统充放电管理策略的研究和应用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5.4配电网电压优化控制算法设计

配电网电压优化控制算法设计是确保配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的引入,配电网的电压波动问题变得更为复杂。因此,设计一种高效的电压优化控制算法至关重要。该算法需要综合考虑光伏发电的出力预测、储能系统的充放电管理以及配电网的实时运行状态。

6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配电网运行电压的优化控制,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着重于提高优化控制策略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以满足配电网对电压质量的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孟赫.配电网储能系统优化配置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9.

[2]李田珍,刘立勇,张良忠,韩宏伟,辛元庆,周斌.光伏发电及储能系统经济效益分析模型研究[J].中国锰业,2019,37(04):108-111.

[3]张静炜,朱想,赫卫国,方万两,梅飞,刘皓明.考虑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调压能力的配电网储能容量优化配置[J].广东电力,2018,31(07):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