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是由患者颈部椎动脉受累所致,在临床上属于退行性病变,患者发病后会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在患者病情确诊后,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当前,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时,首选非手术治疗方针,针灸与中药治疗作为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案,现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本文主要以我院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现将最终报道资料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数据均经影像学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总病例数为76例,入选的所有患者资料无残缺,且同意加入本次研究。将76例患者依据治疗路径的不同,按照1:1的比例分为38例对照组、38例实验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后,呈现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临床对比实验的开展标准,数据详情如表1所述。本文研究实验的进行获得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1.2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中药治疗路径,中药制剂选取八珍汤,方剂中含有党参、白术、当归、炙甘草10克,茯苓、川芎、熟地20克,并且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药物的加减治疗,例如,患者出现眩晕症状,可以添加天麻、钩藤,而头痛患者则要加入桃仁、红花[2]。
观察组患者在采用中药治疗的同时,加用针灸疗法,针灸的穴位主要有风池、天柱、百会、颈百劳等,具体应该依据患者的症状来取穴,在针刺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然后需要用40mm的毫针进行穴位刺入,针刺方法可以结合患者的病症,针对性的选择补泻手法、捻转泻法、平补平泻法,每天对患者进行1次针灸治疗,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留针时间在半小时。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依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将疗效分为显效(患者头痛、目眩等临床症状消失,恢复到正常生活)、有效(患者头痛、目眩等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无效(患者头痛、目眩等临床症状无变化,生活质量较低)。②随访2个月后,患者疾病复发率。
1.4统计学方法
选取统计学软件SPSS.23进行本文数据处理工作,此次研究指标在临床上以计数资料呈现,开展卡方检验,结果表现为百分比,组间差异以P值进行判定,P<0.05证明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表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中医通常将其归属于“头晕”、“头痛”,站在中医的角度上,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气血亏损、清阳亏虚、痰液淤堵、风寒入侵所致,导致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感。当前,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时,可以采用中药组方试剂,中药八珍汤中含有的党参、白术、川穹、灸甘草等药材均可以起到活血化瘀、补气化痰、祛风除湿的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单一采用中药八珍汤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有限,且疾病易复发,所以当前提倡联合应用中医针灸治疗,通过颈椎周围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疗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血管痉挛的发生风险,确保血液循环的通畅性。除此之外,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治疗方法简单,且治疗时间较短,与手术治疗相比,安全型更高,所以该方案在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开展中药治疗与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的对比实验,最终对比结果显示,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的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优,且患者在疾病治愈后,不易出现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表明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将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路径应用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更优,并且该方案可以降低疾病的复发风险,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因此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方案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与推广。虽然本文研究取得了预期的研究结果,但是存在样本量少这一缺陷,文章的说服力度不足,所以期待在后续的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更加有力的证明本文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邬家禄.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 名医,2019(01):87.
[2]张松宇. 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的疗效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5):36-37.
[3]唐春阳,闫恩利.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12):41-43.
[4]张喆,熊键.针刺椎枕肌与常规针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比较[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9,31(11):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