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管理核心问题分析
DOI: 10.12721/ccn.2023.157690, PDF, 下载: 149  浏览: 1433 
作者: 陆勇衡
作者单位: 大庆市自然资源局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土地资源管理;核心问题
摘要: 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了一定时间内城镇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应根据现实情况,对管理内容和制度体系进行合理调整,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对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管理中的核心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从技术、政策、理念的方面入手,实现对各类问题的妥善处理,加快土地流转速度,合理规划城乡发展格局,根据建设项目的内容和需求,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加强监督管理,以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土地资源管理能够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便于各类活动的有序开展,发挥土地资源的真正价值。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在开展期间也面临着较多问题,应注重对核心问题的深入分析,改变以往土地资源管理模式,了解新时期的发展变化,找到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突破点,在此基础上运用多种有效方法与策略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注重对土地资源的有序开发,促进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1.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城镇化发展脚步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结合城镇化发展建设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这对区域经济发展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虽然我国国土面积较为广阔,但人均占有量比较少,而且城镇化发展建设中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存在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不利于社会整体发展。为推动城镇化发展进程,则需要明确土地资源在其中的作用,做好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使各种类型土地资源得到高效利用。

2.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农耕面积持续减少

农业是关系到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发展建设中占用的土地资源面积比较大,许多农用耕地被违规占用,导致农业耕地面积逐渐减少,粮食产量逐渐下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目前许多地区的农村土地被大规模开发,影响了农业生产作业的良好开展,这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加强重视的问题,必须要注重对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进行农村的有效土地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2.2 土地政策内容不完善

从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来看,还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善和政策内容不合理的情况,没有从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的角度出发,导致各项政策和制度内容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当前城乡发展建设需要,影响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由于各地区的发展情况有所不同, 相关政策的制定需要与当地发展实际相符合,但经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导致各项工作开展时存在较多问题,无法为城乡发展建设提供基础支持。

2.3土地流转发展慢

土地流转是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转让、租赁、互换等操作,继而以此为基础实现了对于农业经济规模的拓展。我国农业人口较多,且农民在日常的生产作业过程中长期受到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并将土地视为生存的根本,故而不愿意、不主动将土地的使用权进行转让,故而导致土地资源管理作业难以得到有效的开展。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水平的相关策略

3.1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

粮食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建设中应重视的问题,需要将其放与其他项目规划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实际进行城镇扩建的过程中,对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应保证科学合理,加强土地资源使用期间的生态文明建设,按照规划标准来使用土地资源,以免出现对农耕用地违规占用的情况,保证农业种植面积足够,以此保障粮食的产量质量达标。由此可见,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在开展期间,应与生态文明建设充分结合,考虑到城镇化规划中影响项目工程建设效果的各方面因素,注重对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降低对其他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实现土地资源的有序开发。

3.2重视土地政策的良好构建

土地政策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进行持续改进与优化,结合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开展需要,以及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实现土地政策的动态构建,充分考虑多方面因素,明确各地区发展期间存在的差异,做到因地制宜,确保能够满足不同地区的发展需要,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提供指导依据。要发挥土地政策的指导作用,结合城乡发展实际,对现有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在此期间需要考虑到区域发展变化和实际需求,为各项建设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土地政策要实现可持续变革,并从国家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保证政策内容的合理性,便于对土地问题的动态治理。

3.3加快土地流转速度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建设,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逐渐加大,并加强了土地流转作业的有效开展,继而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下,我国农村种植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发挥出土地流转工作的优势,让基层农户深刻认识到土地流转的意义与价值,从而推动我国城镇化工作的开展。

3.4重视以治理理念推进技术革新

土地资源管理发展到今天,倡导采用交叉研究的方法,其中新技术手段和治理理念的交叉融合尤为重要。治理理念来推进技术革新,或者说将新技术手段与治理理念融合,则是直接对公众服务负责,走技术治理的目的就是要认识到技术最终是为系统绩效负责的,因此除强化技术自身外,还要消除技术转换成果时的中间阻碍,避免执法过程中的人情化,为此要提高技术手段的三个置信度,即专业置信度、司法置信度和公众置信度,利用技术手段、法律法规和公众监督共同来实现既定目标,这是治理理论的特征,也是传统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必须掌握的理论和技能。

结语: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明确土地资源管理中面临的新问题,并将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术融入到这项工作中,注重资源合理分配,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将各类资源整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此实现对土地资源管理核心问题的妥善处理,借助多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创新土地资源管理方式,优化土地资源管理模式,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合理开展规划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解决以往土地资源利用中的各类问题。

参考文献:

[1]何伟,赵敏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浅谈——以合肥市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06):24-25.

[2]张艳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管理探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0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