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民宿”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分析
DOI: 10.12721/ccn.2021.157083, PDF, 下载: 326  浏览: 3434 
作者: 赵娟
作者单位: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621000
关键词: 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研究
摘要: 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了旅游民宿对乡村发展带来的影响。本文首先追溯民宿的内涵,其次分析我国民宿的发展现状,再次分析旅游民宿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及发展中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对旅游民宿对乡村发展的建议,最后得出发展民宿总体上对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丰富乡村居民文化生活,这对于发展乡村振兴、提高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乡村工作的全新发展规划,为未来乡村社会长效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途径。乡村振兴战略将社会、经济、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统一,强调产业兴旺、社会转型、文化革新同步推进,从而实现全方位乡村文明的振兴与延展。发展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我国旅游业已经具备一定基础,成为重要产业,而乡村旅游占据着主要部分,对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民宿作为乡村旅游中一种住宿的新形态,给广大游客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感受,逐渐成为人们旅游住宿的重要选择。与此同时,民宿发展也为地方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拓宽了乡村经济发展的途径,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一、乡村旅游民宿的内涵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自然、文化资源为载体,为游客提供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一种旅游形式,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活动场所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作为旅游吸引物,重要特征是以体验民宿和农家乐为主要形式。如今乡村旅游在多元需求中成长,已超越传统农家乐形式,向着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因此,促进了特色民宿、文化体验、主题研学等项目的开发。

民宿产生于乡村,是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民宿主人利用当地闲置资源参与接待,将住宅直接改造成供旅游者居住和餐饮的场所,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特色的载体。其实就是一个家庭生活场景,与民宿主人同吃同住,游客通过与民宿主人聊天,了解更多的当地趣闻,可以获得一个难忘的旅途感受。因此,在乡村旅游中民宿的地位举足轻重。当前,我国民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孕育出不同特色、不同内容的民宿产品,创新形成了亲子民宿、康养民宿和研学民宿等多种新业态,以满足消费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二、乡村民宿发展概况

乡村民宿自从引入中国后,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以及地方制度的大力支持,乡村民宿的需求越来越多,民宿市场也越来越规范,经营者也顺应改变不断扩大规模。民宿起源学说多种多样,人们比较接受的一种观点是民宿起源于二战后的英、法等国,当时英国的西南部与中部人口较稀疏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开始发展民宿,随后民宿传至中国台湾和日本,便在亚洲开始发展并兴盛。

三、“乡村旅游+民宿”的价值分析

乡村旅游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带动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起着重要作用。“旅游民宿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了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为人们提供休闲、度假、探亲、购物等旅游需求。

第一,为游客提供休闲场所。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压力不断加大,都向往乡村的宁静。旅游民宿为人们提供休闲的场所,满足其心理需求,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改善乡村地区的封闭状态,有效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发展乡村旅游既能增加乡村居民的收入,又能带动乡村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极大意义。

第三,提高乡村地区资源有效利用率。我国幅员广阔的乡村地区有丰富的农业和人文旅游景观资源,这些资源如果得不到充分利用,就会造成资源闲置浪费。

第四,有利于实现乡村生态发展。民宿的发展依托于良好的生态与人文环境,不仅要提升民宿的环境质量,还要改善乡村面貌,健全配套的设施,有利于促进乡村生态健康快速发展。

第五,有利于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民宿在规划设计中,体现民俗及传统文化,旅行者与民宿主人的沟通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村民的综合素质。

第六,有利于实现乡村富裕。农民工返乡从事民宿旅游业的开发,可以给其带来经济收益,实现共同富裕,并解决乡村劳动力和房屋闲置的问题。

四、“乡村旅游+民宿”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民宿”快速发展,乡村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着我国乡村经济的发展。

第一,民宿旅游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民宿主人素质、服务接待水平均不高。“目前大多数民宿装修比较简陋,卫生条件差,配备较少的生活用品,配套设施条件较为一般,而且民宿位置较为分散,并不适合游客居住,不能满足游客需求,不利于游客乡村自驾游。”

第二,缺乏合理规划管理,政府监管不到位,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目前,中国乡村民宿比较分散,大部分民宿是村民自发运营,处于自发性、粗放式的发展状态,国家在民宿的规范化发展方面缺乏合理、统一的规划,没有出台相关政策与法规,致使游客、民宿经营者和其他村民的权益和居住安全得不到保障。民宿比较分散,不利于政府的统一管理,甚至会引起行业的不正当竞争,阻碍了“乡村旅游+民宿”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经济条件薄弱,乡村产业结构单一,旅游产品功能不全、缺乏特色,民宿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因城乡差距较大,到乡村旅游的游客均来自城市,乡村条件不能满足城市游客需求。“农家乐主要包括食、住、行、游、购、娱,易于结合地方特色和传统文化,所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在现实发展中农家乐却仅停留在传统旅游项目采摘、观光麻将、棋牌、浴足上,旅游景点仅仅满足旅游者观光、农村风味餐饮、农家住宿等,单纯发展旅游业,产品结构单一,没有产生循环效应,失去了乡村旅游本身的特色,使农村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配置,导致民宿的发展也遭到了极大的限制。”

第四,环境污染严重。许多游客都是自驾来乡村旅游,汽车尾气污染环境;游客随身携带大量的塑料袋用来装食物和生活用品,使用后随意丢弃,造成“白色污染”;旅游地居民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在眼前利益的驱使下,漠视乡村原有的生态环境,使当地的旅游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

第五,专业人才缺乏。我国目前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但是,从事乡村旅游产业的服务人员主要都是当地村民,缺乏高质量的专业服务人才,服务水平低下。多数旅游景区缺乏既懂景区规划又懂管理的专业人才,旅游发展的这些“瓶颈”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乡村生活、生态环境不利于民宿可持续发展。“乡村的社会生活比较纯朴,生活环境较为落后,缺乏相关基础设施、村容村貌较差。”很多游客表示乡村旅游最大的吸引力在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但乡村在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下,渐渐牺牲了生态环境,村民难以维持卫生的乡村环境,很多民宿难以获得‘回头客’,非常不利于民宿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是农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和民宿的可持续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就业、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等具有积极作用。”旅游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将旅游、自然、文化融为一个整体。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平衡关系使许多旅游地区展现出自身的特色,特别是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需要保护这种微弱的平衡。旅游发展应当循序渐进,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造福子孙后代。

五、“乡村旅游+民宿”对乡村发展的建议

(一)打造多元化的消费产业链

随着青年一代成为市场的消费主力,整个市场呈现了年轻化的消费趋势,单一的产业链不足以满足消费者们的需求,因而消费需求呈现了多元化的状态,打造多元化的消费产业链也将成为乡村民宿发展的新趋势。多元化的产业链对产业的需求与安全方面有一定的保证,同时也会提升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拓宽民宿发展的渠道,推动乡村旅游向前发展。比如通过民宿群落的方式发展民宿,结合二十多家主流民宿业态,再加上下游产业链,比如文创、娱乐、休闲等功能区间,都可以融入民宿当中。用不同的上下游产业链将几十种单一的品种形成一个民宿的聚集区,这样的方式还解决了单体民宿的痛点问题,推动了民宿产业长远发展。

(二)打造以民俗文化为主的特色乡村民宿

不少地区的民宿由于主题不鲜明缺乏创意文化,感知度不高,因而建造的民宿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导致民宿发展陷入困境,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建造出一个有特色的有灵魂的民宿显得尤为重要。现在民宿都打着“住民宿赏民俗”这一特点吸引游客,而感同身受、身临其境也成为游客们认同的一种旅行方式。不少地区举办“民俗文化节”,打造具有民俗文化气息的主题民宿,基于当地民俗文化打造的民宿与其他地区民宿有所区别,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同时也宣传了当地的民俗文化,走出一条主题鲜明的特色化道路。

(三)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民宿是推动乡村经济的一项重要载体。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选择,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消费,以及将消费产业由城市转向农村,从而带动了农村民宿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民宿业与文化产业地深度融合可以赋予民宿文化内涵,加强当地村民的文化意识,有利于更好的传承当地的民风、民俗,将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记载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亲近历史。

(四)加强对民宿治理力度

民宿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提升的同时也会为当地的基础设施及安全带来诸多的隐患,那么加强对当地的治理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盲目规划不但破坏林木,还加剧了环境污染,因此要在开发民宿前对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合理规划民宿数量,同时通过对于污水排放系统合理规划,加强水污染治理,推广垃圾分类并加以利用,完善环保配套基础措施等手段加强对民宿的治理力度。政府要完善民宿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给民宿产业更多的保障,使民宿产业体制更加完善。

六、结论

总之,中国的乡村地区拥有最具旅游价值的广阔资源。随着旅游方式的不断拓展和旅游内容的不断丰富,曾经看似遥远的乡村,带着美好的质朴纯真,越来越多地回到大众视野。乡村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接待设施,也必然会不断地创新,并以最优的方式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民宿经济的发展,是新时代乡村改造和建设的继续,成为广大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点燃了乡村文明进步的火种,照亮了乡村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光明之路。

参考文献:

[1]赵承华.发展乡村旅游与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08(6):47-48.

[2]檀杰涛.乡村振兴背景下民宿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10):86,87.

[3]刘洪彪,刘玉婷.新时期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8):14339,14340,14339.

[4]杨丽.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9:30.

[5]马彦琳.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J].旅游学刊,2005,(1):6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