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要: 近些年重大、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事故不仅给员工的生命安全、企业财产及声誉带来损失,而且严重阻碍工业企业的发展,甚至影响到经济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对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对的解决办法,使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水平与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形成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切实保障员工及公司财产安全。

随着安全生产法规的不断完善,政府监管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企业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安全生产工作,员工越来越有安全意识。如何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符合法规规范及满足员工需求是所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员工都应该共同关注的事情,安全生产也是企业永恒不变的管理主题。实践证明,安全生产与企业效益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安全的基石,就无从谈起企业的效益。企业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断完善现场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能力,为员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

企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安全管理流于形式

随着国家安全生产法规要求的不断加强,企业也在不断的强调安全生产,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管理手段或方法。但目前很多企业的安全管理都流于形式,发现事故解决事故,而没有从预防风险的角度去形成科学的管理系统。这些安全管理上的主要问题是人员的安全职责不清,分工不细,许多工作看似有人管,实则无人管。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管理人员对法规的要求理解不到位,执行人员企业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到位,从而导致的现场执行不按照既定的流程文件,导致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安工安全意识不足,未起到风险防范作用。

安全活动多,检查多,看起来安全工作一直在展开,持续在开展,但实际上没有把安全工作的重点理清楚,重点环节没有被关注,没有真正的解决到风险隐患问题。浪费了人力、物力资源,却没有达到预定的安全管理效果。

2.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人是安全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他受知识,经验,技能,性格,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员工安全意识不强 ,安全工作被动应付,出现问题才解决,安全工作抓不住重点。企业对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一直在完善,但是没有系统化的培训和管理工具,无法确保从业人员能够按照要求执行,企业内管理人员没有真正的掌握、理解并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预防防线,不清楚如何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不能对症下药,未做到隐患排查与及时治理。

现场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理解不到位,违章作业时有发生,甚至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也依然存在。安全培训经常开展,但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员工整体的安全意识仍然偏低,安全技能仍然需要大幅度提高。对于一线员工不注重安全培训,导致员工安全生产知识不清楚,不了解,员工安全意识不足。

3. 安全管理资源有限。

限于企业内资源有限,多数企业内的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多采取被动式的安全管理,不能事事实时监督管理,出现事故或者安全问题后才去解决问题,安全生产保障不到位,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监管走形式。对于企业内存在的安全管理信息,未能充分有效的利用,缺乏系统性的数据分析、及事件的分类处置及汇总,信息分享等方面,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以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体系,缺少主动的风险识别与管控、系统化的安全管理体系等安全工作,极易引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问题的主要应对措施:

1.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坚持使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利用安全生产标准化,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等,这些科学的、系统的、标准化的管理系统。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去建立适用于企业本身的安全管理体系,从充当救火员的被动式事后管理转变为主动预防风险的事前预防,管理人员要真正的意识到安全工作的重点在于预防,而不是事后整治,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企业经济损并提高员工士气。

2. 企业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工作做实做细。安全生产工作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过方面,从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到一线员工均应该熟知其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及义务,了解在其日常业务及工作中如何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如何正确执行安全操作。企业同时应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的监管及奖惩制度,不断强化员工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学习及宣传,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日常中的安全检查及各项专项检查,抓好运营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安全生产,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落实到业务过程中,确保从业务和运营的各个方面全方位覆盖安全生产。

3. 应建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的数据库,管理人员应识别出适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相应法律法规及标准的具体条款条文,并能够及时对更新的法规标准等进行动态掌握,确保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执行,保证企业经营过程中安全的合规性,降低法律层面的违规风险。作为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工程人员,均应该加强对相应安全法规标准的理解,并能够将这些安全法规标准要求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及业务中。应能够认识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内不符合安全法规、标准的相关作业活动或者设备缺陷等,将会带来的安全事故及后果。各个业务部门应在数据库中按照一定的频次对照要求,识别出新增或变更法规对各自的业务范围的要求,从而能够及时主动的去按照要求更新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安全要求,做到安全管理的及时有效,保证各个制造环节法规标准的合规性。

4. 强化员工的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人员始终是安全生产管理中重要的一环,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管理不到位,作业人员自身麻痹大意造成的。要通过定期有针对性行的安全培训,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让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并具备与其工作内容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技能。安全培训要反复重复使员工牢记安全知识,并要针对具体作业事项进行安全教育和事故案例学习。要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及技能进行评审考试,以确保员工切实掌握安全知识,清楚其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对应的防护措施,通过考核后,才可以上岗作业。

5.企业应健全安全管理信息化工作体制,提升信息体系建设水平。建立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安全生产相关的法规标准、风险隐患、管理措施等数据库,强化企业内部的数据的实时性,共享性、分析性及可追踪性。使安全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文件和数据中快速的提取到各项统计信息,并减少不必要的文件下发及签收工作,各自业务单元负责人,应对区域内需要的各项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化,从数据库中进行获取,确保各个部门获得信息的一致性和实时性。

结束语

企业安全管理必须落实到经营的各个方面,实实在在的执行到位,不能只停留在开会宣传和文件记录层面。“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安全生产管理,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手段,人人参与到安全工作中来,各司其职,企业才能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风险的预防与管控,保障好员工安全及供公司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彭力. 当前企业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探索[J]. 国际石油经济, 2011(8):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