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
DOI: 10.12721/ccn.2021.157080, PDF, 下载: 276  浏览: 2462 
作者: 王殿元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150000
关键词: 社会保障;财政管理;财政责任
摘要: 我国参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政策,也建设了相关的管理机构与体系,但目前我国社保财政管理还不够完善。因此,加强和改善社会保障财政管理的具体方法及长远策略十分有必要。文章结合国外优秀社会保障财政管理的经验,分析我国社会保障管理现状及财政管理在社保基金中的作用,并提出加强社会保障财政管理的相关对策,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背景和文化,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和政治文化都有所不同,所以,社会保障对于每一个国家来讲,含义也是大不相同。各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的差异导致社会保障的含义不同。在欧洲,社会保障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保护。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构建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政府大量的财政投入,强化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财政责任、有效防控财务风险对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意义重大,也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一、社会保障及其财政责任概述

1.社会保障的内在含义。我国社会保障专家葛寿昌、丛树海等认为,社会保障是通过国家立法这种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的再分配,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对因年老、疾病、伤残、生育、失业、死亡和灾害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时,从国家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即社会保障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安全制度,用以确保国家公民的基本生活以及对意外、灾害等问题的预防。

2.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内在含义。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是指政府在履行社会保障职能时应承担的财政方面的职责,即为了维护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顺利运行,将财政资金分配给享有社会保障权益的居民。

二、我国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的内容和特点

1.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的内容。政府对社会保障应承担的财政责任具体内容如下:

财政资金支持责任即我国政府给予社会保障体系以财政资金支持的责任,是我国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的核心内容,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1)养老保险责任。养老保险,即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以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为原则,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和社会性。我国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划分为全国统筹部分和个人账户部分。个人账户部分实行省级统筹,(2)医疗保险责任。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三部分构成。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是根据参保人员身体状况和患病状况进行实际支付的,患病后参保人员得到的保障是与疾病相关的医疗服务。(3)失业、生育、工伤保险责任。我国的失业、生育、工伤保险由单位和个人承担主要责任,地方政府财政承担补贴责任。这三项保险旨在提高劳动力主体的安全保障,有助于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4)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责任。我国现行社会救助体系包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灾害救助和临时救助四个方面,旨在保障贫困者的基本生活。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对象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青少年等人群,以现金补助和兴建福利设施为主,是目前我国最高级别的社会保障。

财政政策支持责任即对社会保障相关税费的减免、优惠和补贴等的一系列财政政策。例如,社会保险费允许税前扣除,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按规定可减免税收,为推动农村地区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缓解农民“老无所养”难题,中央财政对农村养老保险基金进行的财政补助等。

三、国内外社会保障财政责任情况

实行社会保障税征收模式的国家直接参与社会保障和税收管理。如在美国,残疾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社会保障税由国内税务部门征收,收入纳入政府预算。财政部门根据社保部门、用人单位和职工提供的社保号、福利金额和一定养老金额的福利支付给政府,并将90%的失业保险税返还给政府,联邦政府则根据联邦社会保险委员会提供的标准实施失业保险计划。在缴纳社保的国家,政府财政不仅要参与社会保障和支出管理,还要参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支出。如德国的法定老年保险制度由地区建立,合法的健康保险组织具有区域性。相关保险基金的结余由联邦政府的法律法规管辖,如果保险金与费用不符,财政部将制定并给予特别津贴。而在实行强制储蓄制度的国家,政府财政不直接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但大部分社保基金需要购买债券。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存问题:在社会保障筹资模式上,由原来的地级统筹转换为城市统筹。该种分散的管理体制巩固了现有的利润分配模式,如基金运作机制与征收政策相结合、高度分散的管理制度与“集、支、管、用”相结合等。

四、加强社会保障财政责任管理的对策

(一)优化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结构

遵循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原则,首先,需要调整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区域分配。中央政府应该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投入。其次,扩大社会保障体系服务范围,增加对农民工、弱势人群的财政投入,丰富和完善社会保障项目体系。另外,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具体项目需按责任大小进行全面统筹规划,对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责任权责边界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界定,确保财政分级负责高效、有序地进行。

(二)规范社会保障“顶层设计”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是为了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合理顺利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安全和财产。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进行一系列的变革:第一,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长期发展的目标;第二,社会保障制度应该普及所有的人民;第三,社会保障制度应该具有一定的框架;第四,社会保障水平应该向着福利性发展;第五,社会保障制度应该进行统一安排;第六,社会保障制度都是先进行试点,然后再推广到全国。

(三)加强社会保障财政责任长期化管理

1.按照现行“社会统筹、个人账户合并”的基金模式征收社会保障税。将社会保障预算纳入立法控制轨道,有利于克服其他贷款制度的随意性和非缺陷性缺陷,也有利于将社保缴费纳入预算管理。但要充分做好税率设计,保证社保正常缴纳的需求。

2.建立和实施国家社会保障预算。制定社会保障预算,组织实施国家统一的社会保障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可以从“集体”社会保障预算组织、社会保险基金的社会保障支出和一般税收收入中纳入预算,体现社会保险的规模和水平。

3.规范管理流程。事业部通过进一步组织财政和社会保障资金,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制度运行规则和实施办法,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的基础资料,优化流程,并通过严格阐释现行社会保障政策制定法规。还要定期更新相关信息库和经常性信息资源,确保财政和社会保障基金起到应有的效果。

4.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如果征收社会保障税,可以将社会保障预算纳入预算管理,构建完整的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体系,中央部分包括对地方政府社保基金的扣除,中央也支持地方政府的社会保障基金。为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收益制度,综合考虑社区经济发展等一般因素和人口地理等区域因素。

结束语:综上所述,我国现阶段国家社会保障中的财政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不足,因此,必须做好社会保障基金的预算和管理工作。社会保障预算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保障预算计划,是政府预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还可以反映管理监督和社会资本活动,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方法和要素。要想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必须采取相应的发展对策,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管理体系,促进社会保障财政管理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欢.全国统筹背景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央地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20.